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611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动了我的汉堡(700字)作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谁动了我的汉堡谁动了我的汉堡(700(700 字字) )作文作文精选作文:谁动了我的汉堡(700 字)作文我坐在那里,盯着汉堡发呆几年前,全家去一个沿海城市度假,那里有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海鲜,但是我很讨厌海鲜的味道,只能在饭店里吃零食、泡方便面充饥。直到有一天,我已经饥肠辘辘时,在一条小巷的尽头,在那绿树掩映之下,一个由红色背景和黄色 M 组成的标志,让我两眼放光麦当劳!心中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随幸福来的还有亲切。我冲入餐厅,还没等服务员小姐微笑着说欢迎光临,请您点餐,我便伸手一指:就要这个了!说实话,我虽喜欢快餐,但不常吃。这次我打开包装后,我被这个汉堡惊住了,太完美了,完美得甚至让我忘

2、记了肚子还在唱空城调。这或许是我唯一一次如此仔细地观察一个汉堡:牛肉饼煎得微微发黄,似乎还能够听见滋滋声;翠绿的生菜叶调皮地从面包与牛肉饼之间探出头来;奶酪也十分迫不及待地响应牛顿发现的地心引力的号召,急切地往下滴;就连那两片面包也是十分完美的形状,上面的芝麻像是接受检阅的士兵,一个个列队排好。当肚子对我的迟疑再次提出抗议时,我才回过神来。我咬了一口,原本柔软的奶酪,一瞬间化成香气,与我的味觉细胞亲密接触,更加凸显了生菜的爽脆,肉汁的嫩滑。就像清晨的甘露,盛开的花香,幽静的深远,清爽宜人,回味无穷!第一次体会到美与味都是有层次的!虽然饱了,但仍忍不住又叫了一个。牛肉饼仍是微微发黄,却不见了滋滋

3、声;生菜还是翠绿,却多了无精打采;奶酪还是乳白,却没了地心引力;芝麻还是排着队,面包还是原来的形状。我又咬了一口,却嚼不出原来的美好。收起汉堡,我陷入了沉思。或许,幸福是一刹那的,但,是永恒的!或许,同样的,感觉是不同的,体会是不同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永不休止的需求呢?默默地关爱呢?奋取的学业呢?六年级:尚楚晴篇一:小学作文:我爱吃汉堡我爱吃汉堡今天看完书,老爸突然问我:“儿子,等下带你去吃汉堡,你说,这是不是一个馊主意?” “不是,不是。 ”我赶紧说。买完东西,趁妈妈还在排队,我们就赶紧去旁边的肯德基买汉堡。一进门,我立刻闻到一股香味,我想吃“田园脆鸡堡” ,可老爸给我买了一个“新奥尔良

4、烤鸡腿堡” ,没关系,有汉堡吃就高兴,管它辣不辣。一路上我都特别想吃,等妈妈去打包时,我就偷拿薯条吃。进了家门,吃完饭,连忙打开袋子吃了起来,辣辣的,香香的,真好吃呀,平时怕辣的这时我也不怕了。妈妈说:“儿子呀,怎么吃肯德基你就那么谗呀?”没办法,我就是爱吃。1篇二: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优秀作文选编材料作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作文讲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摘自谁动了我

5、的奶酪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一:关于审题立意通过四步审题,细致分析,找关键词语,看关系: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分辨关系;/前提:变化(丢失, )与时俱进立意:(1)改变(2)检查、反思(3)放弃旧的,发现新的(4)向新的方面前进,有所发现(5)随之改变,享受改变(

6、提高了自己、发现了自己、成功的喜悦)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看前提,只要做法。离开前提,谈改变。反思、放弃2、论点不会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条件的复句形式3、论述的材料与原材料没有相似点。只是扣住一部分内容。例如李时珍遍尝百草 ,鲁迅弃医从文等等4、对原材料中的概念分析错误。要理解:(1) “奶酪”的概念是什么。比喻:过去的理想、旧有的环境(地位、成绩等等)(2)奶酪丢失了指以上的旧有的“东西”全都没有了。(3)改变后的做法。三:如何举例分析思维顺序四步:原有的情况现在没有了应该这样去做这样做的结果(意义、作用)示例:体操女孩桑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曾经多次在世界大赛中获奖。可是她却在

7、1998 年 7 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的面对,她以顽强的毅力进行锻炼,从高中开始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现在她成为了我国奥运会形象大使。桑兰在自己的”奶酪“丢失之后,勇敢的面对,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她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并以她那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灿烂的笑容成为感动中国的人。四:写在点评之前的话观点与材料能否统一证明论点,不能单纯地罗列事例而不讲道理。对事例恰当分析,可以在论点和论据之间架一座桥梁,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五:优秀示例点燃创新的神灯 固步自封让人沉迷成功而无法前进。美国发明大王一

8、生发明了一千三百多件物品,殊不知,驱散黑暗的电灯,让美妙的声音成为永恒的留声机都是在这位“发明大王”的前半生研制而成的。因为晚年的爱迪生自命清高,固步自封,所以在发明事业上止步不前。如果不这样,这位名声斐然的发明家何以会江郎才尽?固步自封:失败的预兆 寻找奶酪的过程中,要进退有度,如同对弈,跨过楚河汉界,是死亡也是新生。父亲教我下象棋时,常言象棋不是游戏,那就是对军打仗,每一颗子都应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依靠强大的后盾直捣敌穴,进退之间,翻云覆雨。前进时必要留后路,绝杀时也必要制其死穴。不要忽略一兵一卒的微小力量,过了楚河汉界,便是对方老将,也奈它不得。记得一本小说里有位储君,彼时势单力薄,且右手

9、残疾,有小人欲与其难堪,赠上一琴,妄言聆听清音。就在那储君心灰意冷之时,一句话点醒了他:“那把琴属于你,但那弦,你可以换个方式来弹。”后来他登上皇位,以天下作琴,从暗蓄势力的病秧子转而成意气风发的帝王,一统天下!人生也是这样吗?看到奶酪时进退有度,胜利才属于你。欧芸丧钟为你而鸣 永不止步,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学一学“水”吧!它从天而来,向前奔腾。遇磐石则绕而行之;遇平川则一泻千里;遇小流则碎步而行;遇大江则奔腾呼啸;遇曲水则蜿蜒信步;遇通途则静而淌之?千山万水,永不止步,朝着海的怀抱奔去。也学一学“蚂蚁”吧!无论你千方百计去阻挠它前进的道路,他永不放弃,或向上爬,或向下钻,寻找一条通途。切勿小看

10、这细微的努力,这是深谋远虑,从不放弃,全力以赴的精神,这是蚂蚁哲学。 “水”和“蚂蚁”正是因为具有永不止步的品质,才成就其个性,成就其高贵的品质!永不止步舍便是舍去一直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得则是得到我们真正向往的事物。 (2、3、4 自然段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以陶渊明为例,诠释自己对“舍”与“得”的理解。 )还记得几天前在海地发生的大地震吗?还记得废墟下的中国人吗?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亲人,有温馨幸福的家,他们也想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但他们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他们是维和部队里的几名中国警察。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却在遥远的国家生活?为什么不享受和妻儿在一起的

11、幸福,却孤身一人在远方睹物思人?因为他们心怀大义,因为他们知道舍弃了自己的幸福,换来的是世界的和平。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告诉世人,为什么舍弃?只因为他们希望人们得到正义,得到稳定与和平的世界!(对论据的分析太粗糙。 )人生就像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一旦舍弃了,就没有后悔的一天。或许你会说,现在的社会不同了,诱惑更多了,舍弃并不是简单的事。殊不知,正是因为诱惑更多了,舍得才更加重要。 (5、6 自然段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入,“舍弃”小我,是因为心怀大义,是因为诱惑太多。 )那么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舍得呢? 在校园中,舍去休息的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在家里,舍去娱乐的时间,陪家人聊天,得到的是家人

12、之间的理解;在社会上,舍掉公车上舒适的位置,让给有需要的人,得到的便是他们会心的微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东西太多太多,这正要求我们要懂得舍弃。如果你舍掉了可口的奶酪,换来的却是发霉的蛋糕,这就不值得了。自古君子舍利求义,我们也应该舍掉不必要,求得更为重要的事物,这样才是真正的舍得。如果你还在为如何舍得而烦恼,那么就请仔细考虑什么该舍,什么又该得。 (7、8、9 自然段从“怎么办”的角度切入,紧扣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8 段开篇的排比句很精彩。 )人生百态,尽在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归结全文,句式活泼。 ) 简评:采用了层进式结构,开篇不凡,结尾漂亮,意脉清晰,中心突出。论据

13、可以更新颖更典型一些,对维和警察“舍”与“得”的分析有贴标签之嫌,观点与材料的衔接不够细腻。静观其变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主张“享受变化” ,这固然在理,但我觉得当今社会,更应懂得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 (引材料,明观点。角度新颖,匠心独运。 ) 古之圣人,大多崇尚“静”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分论点一)孔明教子曰:“夫君子之行,静修其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名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人读书,唯天地日月与其同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身虽静,而思想却澎湃汹涌,不断与前人产生共鸣。古人授书,也非今人授书这般,而是注重言传身教。真正的教书,大多以静代动,强调开启学生的悟性

14、。相传李耳的老师商容曾张着嘴巴让他看,坚硬的牙齿已经掉光,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一瞬间,无言无语,却使老子顿悟。从而写出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这全从老师的启发而来,故古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对材料缺乏应有的分析,应解读这些圣人怎样“静观其变” 。 )静的另一境界,便为隐。 (分论点二) “隐”并非无所事事,六根清净,而是隐士们在动荡的社会,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静,他们并非不忧国忧民,不忠君爱国,并非漠视世事的变化,而是在变化莫测的表面看到了最本质的宁静。陶渊明以菊为友,淡泊名利, 桃花源记中的避秦人,大概说的就是他自己吧。隐而不隐,留下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5、的佳话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而更具智慧的东方朔,居然选择了最易变化的朝廷,世人见他玩世不恭,但他却自称“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这是何等的觉悟,何等的智慧!朝代总是不断更替、变化,而不变的是天地,是日月,是流年。 (很好的素材,可惜没有紧扣“静观其变”来谈,只侧重于谈“静” 。 ) 今之众人,又大多崇尚“变”而忽视“静” 。 (分论点三)信息时代的降临,注定要求现代社会的人们时刻求变,分秒求变,若一成不变,大概会成为落后的笑柄吧。然而盲目的“变”带给自己的最终只有疲劳和辛苦,所以在求变的过程中,要有“静”的思索。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不变的规律,抓住了他,我想就是再过十年,也不会落后。而

16、“静”从哪儿来?从身心的宁静来。灯红酒绿、管弦喧闹的都市,你是否静静地读过一本好书?静静地思考过苦乐人生呢?无思,无虑,不读书,是很难找到“静”的真谛的。张若虚能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李白能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都是多思,多想,多读书所致,才能明白心如止水,静观其变,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超然物外的幸福。 (这个段落叙例较成功,若段尾进行必要的提升效果会更好。 )人淡如菊,便是一种精神的宁静。 (分论点四)具有这种品悟的人,能够浸润在风晨雨夕之中,面对阶柳庭花,能听到自然的呼吸,感受到自然的脉搏。这时,斗室便是八极,内心顿成宇宙;这时,思想变得广阔,心胸变得博大;这时,心中便多了一份澄明清澈,多了一份宁静淡泊,从此,生活就不再孤单了。 (又丢掉论点自言自语去了。语言功力好,可惜无的放矢,隔靴搔痒。 ) 静观其变,变者不变。(回眸一笑,总结全文。 )老师评语:有清晰的“意脉”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均放在段首,显示出一条清晰的文脉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