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441637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与应试策略,精华教育机构 教研总监 尹宗禹,网址: http:/,欢迎访问 http:/ 1,研究课题,一、高考复习策略一知识的落实 二、高考复习策略二能力的提升 三、高考复习策略三难度的控制 四、高考复习策略四科学的复习方法 五、高考复习策略五良好的复习心态 六、应试策略一科学的应试方法 七、应试策略二良好的应试心态,欢迎访问 http:/ 2,一、高考复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1.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要扎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试卷的起点。,欢迎访问 http:/ 3,基础知识是

2、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过分强调记忆,而是强调理解和应用;高考复习要学会面对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基础知识;,一、高考复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欢迎访问 http:/ 4,2 . 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主干知识要牢固 高考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是高考命题长期坚持的一项原则 主干知识就是支撑学科的立柱、脉络;,一、高考复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欢迎访问 http:/ 5,一、高考复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高考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 保证考试公平、有效 对学生刻苦学习的尊重和鼓励 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健康、稳定,欢迎访问 http:/ 6,一、高考复

3、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3 . 完成知识网络的建构网络知识要清晰 系统论认为: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远远大于部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和。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 每一个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欢迎访问 http:/ 7,一、高考复习策略一 知识的复习,高考试题是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为试题设计的起点、着力点。 高考复习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 知识成网帮助考生理解、记忆知识。 知识成网帮助考生运用知识。,欢迎访问 http:/ 8,研究课题,一、高考复习策略一知识的落实 二、高考复习策略二能力的提

4、升 三、高考复习策略三难度的控制 四、高考复习策略四科学的复习方法 五、高考复习策略五良好的复习心态 六、应试策略一科学的应试方法 七、应试策略二良好的应试心态,欢迎访问 http:/ 9,二、高考复习策略二 能力的提升,高考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 重视学科能力的落实学科能力是核心能力 重视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和落实。,欢迎访问 http:/ 10,二、高考复习策略二 能力的提升,1. 重视学习能力的提升 考查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一贯的追求,体现了高考终极目标与价值取向; 学习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描述论证四个方面能力。,欢迎

5、访问 http:/ 11,二、高考复习策略二 能力的提升,2. 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各种能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品质包括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 加大复习过程中的思维量,控制运算量。,欢迎访问 http:/ 12,二、高考复习策略二 能力的提升,3. 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对社会、对自然、对科学、生产、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观”为“看”,“察”为“思”; 高考考查的观察能力是一种较为深刻的观察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欢迎访问 http:/ 13,二、高考复习策略二 能力的提升,4. 重视实验能力的体验 高考考查实验能力主要内容:实验设计严密性,实

6、验程序完整性,实验现象描述顺序性,实验结果表述准确性,实验结论科学性; 实验试题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考查实验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 考查实验设计“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欢迎访问 http:/ 14,研究课题,一、高考复习策略一知识的落实 二、高考复习策略二能力的提升 三、高考复习策略三难度的控制 四、高考复习策略四科学的复习方法 五、高考复习策略五良好的复习心态 六、应试策略一科学的应试方法 七、应试策略二良好的应试心态,欢迎访问 http:/ 15,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1. 2005年全国卷难度数据一卷 科目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语文 92

7、.77 0.618 21.07数学(理) 75.26 0.502 27.94数学(文) 44.97 0.300 24.62文综 172.29 0.574 38.75理综 165 0.55 59,欢迎访问 http:/ 16,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二卷科目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语文 103.92 0.693 12.31数学(理)76.05 0.507 26.36数学(文)55.81 0.372 27.34文综 160.22 0.534 43.29理综 171 0.57 58,欢迎访问 http:/ 17,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三卷科目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语文 92.89 0

8、.619 13.08数学(理)70.64 0.471 27.30数学(文)54.31 0.362 27.92文综 164.12 0.547 35.24理综 159 0.53 51,欢迎访问 http:/ 18,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英语类 别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含听力 79.5 0.53 27不含听力 76.5 0.51 29,欢迎访问 http:/ 19,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2.近几年难度走向均难赋值标准:“很难”5分; “较难”4分;“一般”3分; “较容易”1分;01年:2.88 02年:3.0503年:3.8 04年:2.6605年:3.36,欢迎访问 http

9、:/ 20,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3. 2006年难度走向 总体走向:稳定在2005年难度水平:0.50.6; 数学:适当降低文科卷难度,命题意图在三套试卷中都能得以体现; 英语:稳定或提高含听力试卷难度,降低不含听力试卷难度; 语文:三卷各项指标均符合考试要求。卷一的标准差达到21.07,这是语文学科从未达到的高度。,欢迎访问 http:/ 21,三、高考复习策略三 难度的控制,文科综合:统计说明三卷中大分值试题难度均在0.30.7 之间,居于中等试题,对于全卷难度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卷之间的难度虽然照顾了地方差距,但同一目的考试在内容上难度应当有所差别但不宜过大。 理科综合:

10、合理选用适合地区考生水平试卷。,欢迎访问 http:/ 22,研究课题,一、高考复习策略一知识的落实 二、高考复习策略二能力的提升 三、高考复习策略三难度的控制 四、高考复习策略四科学的复习方法 五、高考复习策略五良好的复习心态 六、应试策略一科学的应试方法 七、应试策略二良好的应试心态,欢迎访问 http:/ 23,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1. 目前高考复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试题本位、试卷本位; 忽视考试大纲、忽视教材; 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与价值观; 重视全班授课、忽视个别辅导; 重视练习、做题,忽视分析指导;,欢迎访问 http:/ 24,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

11、学的复习方法,2. 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手抓考试说明、一手抓教材;说明是依据,教材是依托; 回归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欢迎访问 http:/ 25,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严格控制复习难度,认真抓好中低档试题,提高复习信心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中低档题占总题量八成,262;中低档题是拉开学生档次的重点试题;中低档题可以提高学生复习信心,提高得分率;,欢迎访问 http:/ 26,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严格控制练习次数 11001001“要看病,更要治病”要做题、更要分析 精选练习题,选题要典型,每一道题都应当是一类试题的代表,努力做到:

12、由题及类,触类旁通;题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欢迎访问 http:/ 27,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积累、收集、记录、整理、分析、改正错误错误是宝贵资料;考前宝典错误记录本; 边读、边想、边写,写才能落实,写才是思维的开始;,欢迎访问 http:/ 28,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学会反思功夫不是在做多少题,而是在探寻切口、掌握方法、深入求索的反思上;对审题的反思,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对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反思对解题规律的反思、对试题变形、变化的反思;,欢迎访问 http:/ 29,四、高考复习策略四 科学的复习方法,反思是一个知识同化的过程、顺应的过程, 在反思过程中落实基本概念、摸索总结基本规律,总之,反思过程就强化过程,升值过程。通过反思达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解决一种题型,掌握几个规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