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41537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李平(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课改实践中,我区为了减少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学、学不会、不会学”和教师“教不会、不会教、不愿教”的心理和行为负担,提出了“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135”推进思路。,“1”是指一个核心,课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着力点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和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能力),而前提条件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力的提升(学习研究、设计与操作、激励和评价、资源开发、教学创新能力等形式的综合力)。 “3”是指“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学校推动”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我们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了“课堂文化、教学方式、课堂模式、课堂评价”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5”是课堂

2、行为五项常规:即管理、教学、学习、评价、资源运用。,1.化学学科学习的现状:三重一轻,三重: (1)心理负担重(缺乏自信心) (2)记忆负担重(初、高中都要求记忆) (3)机械重复的作业重(天天都做成套的练习题) 一轻: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训练的负担太轻。,(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回顾课程与教

3、学改革的目标,(3)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方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

4、生的适应性。,2.回顾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3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1)教学改革就是继承与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和突出了接收和掌握,冷落、贬低了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地成了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挖掘教材的学科思想、方法点拨、指导,让学生豁然开朗,对问题解决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的,对问题解决、科学探究方法的引领还是必要的。转变学

5、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过程突显出来,使学习活动成为提升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创新等能力。,4什么是品质课堂,(2)认识生命、社会、生活生命是一个过程,不是不灭。学习是人生的手段,也是目的。社会需要分工,不是每个人都从事脑力劳动,更不是都从事化学有关的专业。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者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 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的意义。,4什么是品质课堂,(3)“诗”与“思”的结合 诗,就是学生活动要有朦胧的、新鲜的、整体的感受情景,让学生自觉地,感性地进入教学情景。 思,就是学习活动要有科学探究氛围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

6、科思想、方法去设计,实践、分析和解决真实、复杂问题。 如果,当“诗”否定“思”,并以一种粗俗的方式出现时,我们关注不到那种深邃、清澈的生命迹象。同样,当“思”否定“诗”时,极端地发展为体系哲学,以及科学主义的时候,我们已看不见生命的面目,把体系当成了真理,把对自然的研究当成了全部意义,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深入浅出”是教师的功底。,4什么是品质课堂,(4)品质课堂激情与智慧、浪漫与精确,“诗”与“思”交替循环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科学观念,并形成科学素养。,4什么是品质课堂,(1)教学活动是预设与生产,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因为有程序,则表现出相对封

7、闭;过分强调则变得机械、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对好奇心的刺激。,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2)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标才是教学的依据;广泛提取教学资源;重新组合成符合你的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3)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设计问题;组织活动;捕捉生产问题;引导学习思考,自主得出结论;检测学习目标。,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4)克服随意性与盲目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启迪思想;训练方法;揭示本质。,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任何一次课程改革,从课标的提出,到学生学习成果的生成,主要存在三个落差: 第一,从课标

8、到教材的落差; 第二,从教材到实施教学的落差; 第三,从教学活动到学生学习成果(素质变化)的落差。,5.辩证地看待教学设计,一、研究课标与教材,控制二者的“落差”,首先:我们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教学目标:是执教者要达成的目标。内容标准:是学生建构知识内容的标准。教学建议:是教师教学讲的拓展度。活动与探究建议:是学生学习活动拓展度。 其次: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1.,2.,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必修1 教材有四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可见:主题2第一章主题3涵盖二、三、

9、四章,如:必修1 课程标准有三个主题:,(1)氧化还原知识体系的建构;(2)离子反应知识体系的建构;(3)化学实验知识体系的建构;(4)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的建构;(5)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构;(6)化学学习中“量”的概念的建立。,如:必修模块中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高中化学新课程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深化。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6个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如下图所示:,(1)按章节顺序对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达成目标)。 (2)针对不同生源层次,

10、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基本要求 (全体学生在章节学习时掌握)。 (3)有条件的学生(名校班、实验班、重点班)可在本 节增补弹性要求。 (4)有条件的学生在必修2结束前掌握发展性要求。 (5)确定不宜拓展内容(留待选修时学习)。,(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如:离子反应知识的建构课标:主题3、第4点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教材: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人教版)其他资源:另外教材比较、考纲要求、考试题,(一)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会写: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子方程式

11、,知道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形式形式存在。 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知道代表的是某一类反应,并能举例,如看到H+OH-=H2O知道代表的是强酸、强碱之间形成可溶性盐的反应。 会判断: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会检验:掌握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1.基本要求:,2.弹性的要求: 涉及强酸、强碱、盐(包括难溶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限于初中学过的方程式)。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3.发展性要求:涉及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以及碳酸氢根离子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 4.不宜拓展: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 涉及量的关系的离

12、子反应,如过量、不足量等。,又如:化学学习中“量”的概念的建立 课标:主题1、第3点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材: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其他资源: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考纲、考题,1.基本要求: 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初步学会使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要求配制没有明显热效应

13、的溶液)。,教学要求:,2.弹性的要求: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掌握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发展性要求: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有关计算。4.不宜拓展: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这样做的好处是: 1.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起到定向作用。 2.有利于因材施教,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3.有效地控制教学深广度,为学生减轻负担。 4.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活动与探究实施创造空间。 5.遵循学生思维发展循序渐进规律。,(二)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1.

14、新教材知识呈现主线例如: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程要求,隐去了周期和主族这条主线过去最熟悉的线索,将整个金属作为研究对象,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横向分类、横向比较,了解通性、突出特征。这样的集中介绍,有其明显的特点,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又缺乏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基础,需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大量实验归纳知识,若教师指导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向“背化学”的死胡同,形成学生“一听就会,一用就乱”的现象。,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内容:(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4)物质的量在化学

15、方程式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在学生探究了钠、铝与氧气反应的性质后一定要结合初中知识,对整个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整体知识,然后再拓展到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反应;(2)“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中,教材重点介绍的是钠与水和铁与水两个反应,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金属活动性不同,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从而体会比较、归纳这两种学科思维方法。,2.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案例1 用什么实验来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 (1)人教版P31实验2-1向盛有2mlNa2SO4溶液中的试管里加入2mlKCl溶液向盛有2mlNa2SO4溶液中的试管里加入2mlB

16、aCl2溶液 (2)山东版P41“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研究”实验中,灯泡由亮变暗,生产白色沉淀。实验中,滴加酚酞的Ba(OH)2溶液颜色由红逐渐变为无色。 优点:现象快而明显,学生极易观察。学生思考,交流能迅速确立变化的本质原因。,3.如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案例2 应该探究什么?“乙醇”听课记录: (1)教师让学生写出乙醇的可能结构式。 (2)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乙醇结构。 (3)学生讨论:实验装置,其中有用试管装乙醇好,还是锥形瓶好。 (4)分组实验:金属钠投入乙醇中。 (5)乙醇和钠反应的产物检验,放映实验录像。 (6)让学生提问、讨论。 (7)得出结论: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前面34分钟)。 (8)乙醇的氧化反应(6分钟,未分析完)。,4.如何选择探究性学习内容,1.重视“两实一过程” 所谓“两实”:一是指化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生活实际;二是指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开发实验的各种功能。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思考。启迪科学智慧,形成科学素养。训练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科学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