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41543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第一轮复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要求,紧扣教材 注重基础 全面系统,第四章 隋唐单元复习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时期,2007年高考大纲历史科考试要求,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6)隋唐时期的文化,高考前瞻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历年高考都是命题的重点之一。已考查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今后命题除继续突出上述各方面的内容外,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本单元的许多内容便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分析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重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隋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隋唐时期概况(581907),隋,隋: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618年杨广(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唐: 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被藩镇所灭,唐朝结束。,短暂隋朝,隋的建立:,成大统一:

3、,创大制度:,建大工程:,行大暴政:,条件: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政治反差;人心思合.,致大起义:,启大盛世:,581,杨坚,篡权,开皇,长安.,意义:结束分裂;.有利统一 ,安定,社会发展.,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兴建二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重役-劳役兵役;严刑酷罚.,611,山东长白山,瓦岗军,隋亡-部将所杀.,正面:统一、制度、工程;反面:提供借鉴教训.,唐初盛世,唐的建立:,618,李渊,唐,长安.,贞观之治:,武皇统治:,开元盛世:,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制度,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戒奢从简.,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其他-开明民族政策,开

4、放外交.,重农业;善用人;发科举;自荐;-经济继续发展.,选贤能,改吏治;发生产;限佛教;募兵;文治-科举.,三点,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1(02上海历史5)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 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04春季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

5、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返回,581隋建立,589隋统一中国,618年唐建立,907年唐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隋唐历史发展线索,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经济: 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外关系: 对外友好交流频繁,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阶段特征,政治:国家统一 制度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 制度完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1、中央官制 2、选官制度 3、土地制度4、兵 制5、赋役制度,三省六

6、部制 独相制 到群相制,科举制 以考试选拔官员,均田制 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府兵制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募兵制 减轻农民负担,导致军阀形成,租庸调制 庸成年男子可以布帛代役两 税 法 从人丁为主到资产为主, 重点阐释,1.三省六部制,职权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历史作用:,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

7、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相权分割 皇权加强,决策,执行,审核,注意:三省互相制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政令,门下省仅有封驳权,没有裁决权,他们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它能减少中央政令失误和腐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

8、用。,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 A.打击了士族势力 B.限制了皇权 C.分散削弱了相权 D.实现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2.科举制度,演变:隋文帝时采取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土科。贞观年间,以进土、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北宋进一步严格考试程序考试实行糊名法。明朝“八股取士” ,科举制遂成为专制主义政权钳制思想、培养奴仆的工具了,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确立的选官形式和程序,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使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9、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科举制把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因此,科举制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科举制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隋朝,唐朝,王安石,明清,戊戌变法,1905,见书,1、束缚思想,2、不求实际,阻碍科学进步,3、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实,他们所盛赞的也是我们现在所继承的科举制度的精髓即“公开考试、自由竟争、择优录取”的原则,1. 关于科举制

10、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比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B.有利于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参政 C.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择官员的制度 D.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朝,3.下列关于隋朝具有开创性举措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以科举制选拔官员 开凿长江淮河间的运河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 B. C. D. 4.科举制在隋唐创立并能在封建社会中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思想发展的需要B.庶族地主阶级人数增大C.完成封建

11、国家大一统的需要D.封建经济发展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规律一: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政治前提(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人的因素(统治者的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中外交流+地理环境+继承发展,规律二: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表现表现在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注意,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曲辕犁,曹魏:马钧、翻车,唐朝:筒车,经济: 封建经济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1)农业有较快发展,其特点: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农田灌溉发展和农具改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发展特点:生产规模大

12、,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通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风格。 (3)商业较前代更繁荣,交通便利,有统一货币和固定的交易市场市。出现长安、洛阳商业大都会和扬州、益州、广州、汴州等商业都市。商路畅通;货币统一;市场发达,管理严格;商人实力强,中外自由贸易,(1)长安: 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分区明确;浩大华丽. (2)洛阳:水陆交通畅通,商业更为繁荣. (3)扬州:扬为首-交通枢纽;南方农工商;自然条件优越. (4)益州:扬一益二.,(1)交通畅: 驿驴;水路方便. (2)货币新:废五铢,行开元通宝-影响深远,摆脱重量. (3)市场发达:市;交易官;邸店;柜坊; 严格限制;晚期夜市.

13、(4)商人众多:大商人,小商人,胡商遍布.,(1)产地广:丝遍全国;瓷中原江南;铁100多处. (2)规模大产量多:世界最大海船.洪州造船业. (3)分工细,品种多,产品新:唐三彩;秘色瓷;邢白瓷. (4)技艺高融风格:冶铸;造船推进器;丝织品吸收波斯.,(1)江南开发:土地开发的利弊;安史之乱后重心开始南移. (2)农田灌溉:大运河灌溉;唐设专官管理. (3)农具改良:筒车灌溉;曲辕犁-便于水田. (4)商品化提高:茶叶必需品;唐朝中期开始征收茶税.,国家统一交通畅;政策调整;民族交往;对外开放.,城市兴旺,商业繁荣,手工发达,农业发展,原因, 重点阐释,1.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均田制

14、开始于北魏,止于唐朝中期,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国家保证了农民的土地,从而促使生产的发展。,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税制度。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并加以改进,规定50岁以上的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租为田租,即土地税,缴纳谷物;调为户调,属人头税,缴纳绢和布;庸是服役期间纳绢或布代役,不再限制年龄,也是人头税。可见,租庸调制是以人头税为主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赋税负担,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

15、。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两税法:由于大地主兼并土地,土地高度集中,租庸调制无法正常进行。780年,杨炎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如何理解两税法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使唐中期以来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过去以人了为主的赋役制度,地税按亩征收,户税虽“唯以资产为宗”,但土地是资产中的主要内容,所以也主要是依据土地征税。征税标准由税人向税地转化。依资产纳税,放松了封建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两税法港定员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政府确定税额是以钱计算,在一定意义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使后来税

16、制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演变的起点。,租庸调制 两税法,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内容: (1)丁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2)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3)田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4)杂税: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 、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初税亩(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地丁银(废除人头税、征收银两),1.下列关于两税法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征收赋税 B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C一年分为先夏两季收税 D反映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2.唐前期关于“庸”的规定对农民的影响是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刺激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