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0~12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41531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10~1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学10~1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学10~1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心理学10~1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心理学10~1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10~1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10~12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教育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教学环境的设计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一、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通过具体教学过程学生学会了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学目标的作用:导教导学导测量 3、教学目标分类:(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 认知领域 (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模仿、操作、连贯、习惯化)(二)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1、 言语信息的学习2、 智慧技能的学习3、 认知策略的学习4、

2、 态度的学习 5、 运动技能的学习,4、教学目标制定的心理学技术 、行为目标的制定 、内部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5、教学目标的呈现梅尔顿(1978)前置目标和后置目标都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但后置目标比前置目标效果更好;如果将行为目标分散在整个学习单元的各处,而不是集中呈现在单元的开始或结束之处, 那么无论前置目标还是后置目标的刺激作用都可望得到提高。张大均()() 展示目标要自然 () 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展示目标 () 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佳 () 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 呈现的目标不宜过细,否则教学易机械,6、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一

3、)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内容,或者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二)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指己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组织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他们。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 是指每个课题或对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一个接着一个地呈现出来,一一进行研究的内容排列方式。同心圆式组织 是指同一课题或同一对象被反复多次加以研究的排列方式。螺旋式教学内容组织将任何学科中需要重复强调、反复学习的重要原理以适应不同智慧发展阶段儿童学习的不同方式展现出来,同一概念、原理、主题在不同阶段儿童学习的教材中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出现,但再度出现时,其范围要加宽,层次要加深,思维的抽象性要加强。3层级教学

4、内容组织例:加涅的智慧技能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的组织,7、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 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 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用符号标志技术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教学媒体的设计实用、有效 (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 以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为中心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强调经过充分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则 应注意把握分散与集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要求 应明确其效果是看“学生会学习”的情况 专门的策略教学和学科渗透相结合 教师可以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

5、生能加以仿效,8、 教学环境设计一、课堂物理环境设计 (一)基本的课堂设计(秧田型)基本的课堂设计(秧田型2)(二)特殊的课堂设计(马蹄形或新月型)圆型方型1方型2W型1W型2(三)暂时性的课堂设计(模块型1)模块型2模块3模块4模块5模块6模块7,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前的准备决定小组人数进行学生分组分配组内角色安排教室空间准备教材(二)教学的实施说明学习任务 说明成功的标准建立积极互赖 设计个别绩效评价指出期许的合作行为 进行合作学习教学(三)学习评价与表扬追踪学生的行为 提供学习任务和社会技巧的协助评价学习结果 进行学习表扬(四)团体历程与教学反省反省团体的功能反省及改进整个

6、教学过程,9、教学评价设计一、课堂评价概述(一)概念:课堂评价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二)课堂评价的模式 传统评价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和早期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特点、能力发展的水平、学业进步的状况以及如何帮助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传统评价模式 动态评价模式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学生在教学情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水平,而不仅仅是确定学生学会了什么。所以动态评价过程是教师提供教学情境、内容等,再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和表现,从而进行主观评价。 3、 程本位评价模式 指以教

7、师所教、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10 对课堂教学的量的评价 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由专家或学者们编制的,这种测验的命题、施测、评分和解释都有一定的标准,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验结果比较客观,适用于大规模、大范围评 价个体的心理特征。 教师自编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这种测验针对性比较强,能较细致具体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 11、对课堂教学的质的评价观察案卷分析学生的态度评价 观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客观地、详细地记录所观察的情况。教师观察评价往往采用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和等级

8、评价量表等。案卷分析案卷分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如对学生的一些作品,如学生的课堂练习、家庭作业、论文、日记、手工制作品等,进行分析、考察、形成某种判断、决策,这一过程就是案卷分析。学生的态度评价学生态度的评价是对学生情绪、学习动机和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第十一章 课堂学习管理,第一节 课堂学习管理概述一课堂学习管理的概念课堂学习管理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一般来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课堂学习管理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课堂学习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评价

9、与管理三个方面。 课堂学习管理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三、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建立课堂规范四、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学生的定型期望班集体的特点,第二节 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一、课堂气氛的含义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二、课堂气氛类型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体。 消极课堂气氛常常以学

10、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三、教师的领导作风与课堂气氛权威式领导方式,常常引起学生的高焦虑。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既害怕,又反感。教师在场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秩序好;教师一旦离开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就明显下降。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形成不良情绪,产生攻击性行为。不过,当班集体纪律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摆脱困境。 放任式领导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事,造成无组织、无结构、放任自流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效率低,往往不能掌握所学的内

11、容,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因不了解社会的要求、在课堂规范内应怎样活动、如何有效地同他人交往,常常会产生不现实的期望,因而不可避免会造成混乱,在课堂中问题行为也较多。 民主式领导:在民主式领导方式下,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喜欢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呈现一派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心情舒畅,关心集体,自我定向和自律能力得以发展,活动的独立性较强。无论教师在场或不在场,学生的行为反应相差无几。,四、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一)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1洞悉:洞悉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课堂内发生的所有情况,并用言语或非言语予以适当处理的能力。 2兼顾:兼顾指的是教师在同一时间

12、内能注意或处理两个以上事件的能力。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能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 3把握分段教学环节顺利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活动还必须分段进行。在分段教学中,教师要具有能按照计划组织学生,使他们迅速而有序地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能力。 4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1) 教师讲解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2) 指定某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一道题,同时要求全班学生在座位上也演算这道题。(3) 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篇幅较长,可以由几个学生接力朗读。 (4) 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5) 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二)教师的移情

13、移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三)教师的期望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 (四)教师的焦虑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第三节 维持课堂学习的纪律一、课堂纪律的含义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二、课堂纪律的功能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课堂纪

14、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使学生的行为有所遵循,不至于因为对自己行为的迷惑、担心而产生焦虑。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四、学生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一)强制阶段(0-6岁)强制分为积极强制和消极强制。所谓积极强制就是,当儿童做出不当行为时,成人通过语言、目光或身体动作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心理上感到压力,从而放弃不适当行为方式,回到纪律的轨道上来。消极的强制才有身体上的强迫,也就是体罚。由于体罚存在诸多负作用,应该尽量少用。(二)强化阶段(6-9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知道行为后果对自己的影响,已经

15、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事物了。这时他们认为,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他们的行为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三)遵从集体阶段(9-16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群体归属意识形成,开始认识到集体与自己的关系,产生集体荣誉感,十分看重集体荣誉。 (四)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成年)大约从16岁开始,学生认为只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 这时是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最佳时机。 (五)民主平等阶段(成年)这一阶段是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级的阶段。在群体中所有成员平等地共同商讨,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制定规则并实施规则。这时的纪律,事实上已不是纪律了,因为它不是外部的要求,而是个体内部要求的

16、外化。,五、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基本策略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非言语线索的运用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赞扬其他学生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六、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行为(一)什么是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二)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是指学生人格的适应不良,即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学生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在中小学校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较常见的症状是注意广度小、多动、寻衅闹事、学业志向水平低和人格不成熟等。 厌烦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许多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是有直接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