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1382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3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南京大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2018/9/12,2,一、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早期发展,一、晚清时期的电报事业 背景:洋务运动(列强压迫下的近代化) 政治与军事上的需求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天津机器局-北洋大臣衙门(1877 李鸿章) 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电信条例(1915 袁世凯),2018/9/12,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上海(外国资本)与东北(奉系军阀)的南北发展: 1、上海 中国境内第一家广播电台-“大陆报 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XRO(1922 美国人奥斯邦主要为了推销无线电产品) 孙中山的“统一宣言”在XRO电台上广播 开洛电台的繁荣 2、东北 中国人创

2、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电台(东三省无线电总台副台长 刘翰) 1928 1月1日 奉天广播无线电台(沈阳广播电台) 抵制日本人对传播资源的控制,宣传动员反对日本军国主义 叶恭绰:反对比照“放送”,将“broadcasting”翻译成“广播”。,2018/9/12,三、民国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背景:国民党的黄金十年和抗日战争 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广播电台:南京“中央广播电台”(1928) 广播在战争期间的社会动员能力 “七七事变”后的庐山讲话、西南联大通过广播通知学生到昆明开学,2018/9/12,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背景:“社会动荡和矛盾”导致宣传功能的凸显;奠

3、定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体制特性的基础。宣传与社会动员长期成为我国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 第一个通讯社:红色中华新闻社(红中社)红色中华新闻台,抄送电报,编写无线电日讯;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 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期间随党中央转战全国,同时与国民党打心理战; “开国大典”: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次现场直播,2018/9/12,6,二、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一、17年时期(1949-1966) 1、广播依旧扮演社会动员和宣传鼓动的角色:抗美援朝、广播体操 2、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全国广播宣传网的建立 二、文革时期 文革十年广播事业挫折:硬件建设、机构设立方面鲜有建树,极“左

4、”思想影响节目制作理念 广播介入文革,广播大批判对文革的推波助澜 喉舌功能的全面发挥 对广播媒介控制的争斗:耿飚将军率领军队控制媒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社 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粉碎四人帮的消息,2018/9/12,7,三、改革开放后与中国广播事业的两次变革,一、80年代的广播 1、珠江经济台改版:板块化 直播化(改革开放广播的第一次变革) 二、90年代的广播 1、专业台细分:窄播理念 2、电话直播:将电话引入广播,采用听众电话参与直播的方式(改革开放广播的第二次变革) 3、中国流行音乐产业和音乐广播的火爆:本土DJ的崛起,2018/9/12,8,四、2

5、1世纪广播的发展,1、交通台的崛起:更能表现“窄播”趋势与专门针对“移动人群” 2、音乐台的再次变革:DJ角色的淡出,音乐电台整体频率的模式化播出代替了90年代的“栏目化”播出 3、互联网的冲击(造成音乐台变革的最关键原因) 4、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的介入(每一个被细分的频道都会较为明确地针对受众的某一方面的社会需求),五、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一、中国电视的起源(1958年北京、上海、哈尔滨电视台的诞生) 背景(政治动因+技术): 1、“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2、中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中 3、技术上的引进与模仿,2018/9/12,六、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电视事业,一

6、、80年代的电视发展 1、四级策略(1983):鼓励市、显自办无线广播、电视台。一方面使得我国在原先中央级和省级电台、电视台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广泛、完备的广播电视系统,广播电视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县级台无人收视,为90年代某些地区广播电视的无序竞争埋下隐患。 2、引进、吸收和模仿:央视和NHK的合作 3、国产电视剧的发展 4、春晚的崛起 5、电视新闻的初步改革,2018/9/12,* 80年代“文人电视”的崛起,背景:80年代的中国刚从十年文革浩劫中解放,较为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一种文化复兴的冲动出现了。知识精英的理想主义与探索精神影响着电视文化。电视工作者以知识分子自居 80年代文化热:

7、哲学热、朦胧诗(个人觉醒)、伤痕文学反思热潮、人文救国 “理想主义”的时代精神,2018/9/12,1、电视记录专题片 电视政论片的崛起:从黄河到河殇 主题先行(文字先行:带着文字稿定拍摄计划,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征):总体倾向于追求画面的唯美而忽略纪实(电视人将自己定位成电视艺术创作者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2、电视剧 鲜明的精英文化(国营型的电视体制:不差钱)一是电视剧的中心思想要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二是电视剧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反映出精英文化阶层特有的高雅古典品味(名著的改编) 3、电视新闻 与纪录片一样忽略纪实,主题先行 国营型的电视运营机制仍占主导,新闻作为担负的是宣传和意识

8、形态的引导功能。,2018/9/12,二、90年代中国电视的变革 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考虑经济效益 1、九三变革-东方时空引领的电视改革:电视纪实语言的变革+电视运营体制变革(制片人体制) 2、商业+国营的电视体制的正式确立:“广告”和“资本运营”开始成为电视主流业务; 3、湖南卫视的崛起:游戏节目的发展 4、凤凰卫视的崛起:新闻主播(谈话)+电视剧模式的确立;,2018/9/12,三、21世纪电视的发展 1、2003年,电视新闻的再次变革:民生新闻的崛起 2、专业频道的崛起:象棋、钓鱼、美容、育儿、卡通、购物 3、央视和凤凰卫视向“国际大台”的迈进 4、电视剧市场的风云变幻:反腐、帝王、宫廷、谍战,*,Thank you!,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