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1358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uopei字理教学识字析词的根本(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字学与字理教学梧州市 工厂路小学 吴懿丽,一口田的故事富 福 逼,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语言学家佟乐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机械教学,死记硬背; 忽略形义,错别字多。 识字教学的根本出路 突出汉字特点, 加强字理教学, 鼓励自主识记。,文字学知识一.汉字的演变,汉字是表意文字中历史悠久,直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唯一文字。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商) (周) ( 秦) (汉)“书同文” 楷书 行书 (魏晋) 草书,二造字的基本方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

2、、形声、转注、假借。,(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偏旁与部首:合体字的组成单位叫做“偏旁”。用“偏旁”这一概念来解释“独体”、“合体”。“部首”是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检的标目。,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凡是可以参与构字的成分,不论是否成为偏旁,都是部件。,(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用抽象的符号表示抽象的意义。,文字特征:一个象形字加一个指事符号。(本、末、刃、寸、上、下),(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两类)合谊(合义),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汉字中,每同文重用一次,意义加强一次。四次为限。双、晶

3、、缀,(四)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文字特征:合体。,1.部首含义 竖心旁、变心底 肉月旁、斜肉旁 页字旁 病字头 示字部 雨字头 左耳旁 右耳旁,厂字头 宝盖头 秃宝盖 方人旁 穴字头 反犬旁 豸字旁 反文旁 双人旁,2.形声字字形区别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不规则偏角式形声字:形偏一角 声偏一角 (荆 颖 旗 载 徒 腾),3.形旁的一形多义与一义多形一形多义: 须 彭 影 彪 彩苗男畴 里界疆 果胃思吃鸣吠 器品合 宫舍,一义多形:手部变写足部变写,字理教学: 识字析词的根本,一 、字理教学的内涵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

4、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二、字理教学的理论根据,符合母语教学的规律六书原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形象识记 符合“课标”的教学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摘识字教学部分),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2000年1月4日,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新课标,缺乏“规律”意识正是我国语文教育质量长期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央教科所 戴汝潜,三、字理教学的意义,1、字理教学能让学生体会汉字的意象美 2、字理教学能让学生领

5、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字理教学能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 4、字理教学能让学生感悟汉字的科学和伟大 5、字理教学能让学生领略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6、字理教学能使学生真正地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四、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1.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采用 “溯源对照”的方式,独体字是识字的基本字,它们大多又构成合体汉字的件, 因此,教好这些基本字将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A实物彩图概括抽象图古体汉字楷体汉字 B楷体汉字古体汉字概括抽象图实物彩图*不过多讲解文字学知识,汉字发展演变全过程不要求复述,只经历思维过程。,2、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做到“教一个带一串” 火 (热烈 煮 蒸 熟 焦 煎

6、熬) 首 页(颜 颈 项 须 顶 ) 暮 (幕 慕 墓 摹) 手(挥 举 取 有 戒 牧 采 秉 敲) 王 (珍 珠 弄 环)辩 辨 瓣 辫 *研究汉字:从偏旁入手,3、合体字(主要是会意字、形声字)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分为数字,则易记难忘矣。” 例字:名 分解:会意字,分解为夕、口二字 组合:晚上(夕)漆黑,见有来者不知是谁,须张口问其名,故夕与名会意为名。,运用分解组合法析解下面的合体字,初 罚 酒 裹 赡,五、字理识字的方法和原则,总则 分解组合,字理教学的具体方法,识字: 1. 图示法在对汉字溯源时用图画将汉

7、字的本义表示出来。 如:飞 采 血 川 图示法适用于对大多数象形字的教学,但少数极容易的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则不必用图示。,2. 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掰 拿 (灾)灭,3. 描述法,运用精炼的语言去阐明汉字构形原理。这种方法多适宜于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教学。描述法是在图示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汉字部件本义的解释,领会汉字组构的意图。牧 斩 寒(暄) 昧 算,4.联想法,在析解字理时引导学生合理联想,以加深对汉字形、义、音的理解。有些字还可以采用一些奇特联想的方法。沙 愁,5. 故事法,运用简短有趣的故事阐明字理的方法。 家 疑,6. 比较法,通过比较异同,抓住特征,强化识记

8、(1)整体比较 束 朿(刺) (2)声旁比较 架、梨、柴、 (3)形旁比较 钟、种、冲、肿,7. 歌诀法,运用歌诀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形义。一般要求简易上口,形义结合 (1)叙述性歌诀 办事要用力,两边流汗滴办 上一下一,正七倒七,互相学习互 日出西山,东西晒干 句子多,就是够 (2)谜语性歌诀 出工又出力,工作有成绩功,四条原则:1.基本字原则 2.字源义原则 3.实用义原则 4.突出难点原则,字理教学的具体方法析词: 1.分解词语 2.组合会意 3.据文取义 4.比较品味,选择: 1便于字理析解的词语。 2字形近似的词语。 3比较关键的词语。 (1)文题中的关键词语。 (2)文句中的关键词。

9、 (3)文句中的难点词。,凸显字理又要兼容多种教法和流派,2000年11月在北京昌平召开了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会议重点交流并推介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字族识字、字理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七种识字教学法。,依据字理猜谜(1),人之本,是什么?从头到脚摸一摸;想想它从哪里来,父母恩情记心窝。,(体),依据字理猜谜(2),小兔子,真可爱,秃宝盖,把它盖;不能跑来不能动,无缘无故遭迫害。,(冤),依据字理猜谜(3),左右有犬守, 言语不自由认错改造好,才能出外头,(狱),猜字谜(3)为何吃了大亏,只因到处乱吹;只有扎实工作,才会受到赞美。( ),夸,猜字谜(4) 一人欠着身,俯

10、看皿中物; 此物真是美,两滴口水出; 于是起坏心,把它偷回屋。,(盗),猜字谜(5) 心上只有他自己, 认为自己最能干; 别人有才他憎恨。 别人幸福他不满。,(忌),猜字谜(6) 一人住在山间, 从不与人见面; 可以不吃不喝, 传说活到千年。,(仙),猜字谜(7) 上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 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 搅和九次后,白布变蓝布。,(染),运用顺口溜或猜谜识记汉字时应注意形义兼顾。下面“婆”字的两种顺口溜 哪一种符合识字 教学形义兼顾的原则? 一女奇怪多, 女在波下坐,头上有水波, 高寿福分多;只要认真猜, 母亲喊阿妈,准能猜得着。 我该叫什么?,婆,运用顺口溜或猜谜识记汉字时应注意

11、形义兼顾。下面“照”字的两种顺口溜哪一种符合识字 教学形义兼顾的原则?,(一)一个日本鬼,手拿一把刀。杀了一口人,留下四滴血。,(二) 照是形声字, 声旁读音召。 白天红日照, 晚上火把照。,照,六、字理识字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处理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理解字义的关系 普遍状况是注重读音,忽略形义。,一人住在山间, 从不和人见面; 可以不吃不喝, 却能活到千年。(仙),一轮红日升草间, 一弯残月挂天边。(朝),2.处理好字源义与实用义的关系,字理研究与字理教学研究既有本质的相同又有很大的区别 字理研究成人进行的字源义学术研究; 字理教学研究学生进行的识记汉字音形义的研究。(字理十心理),时

12、代在前进,汉字在前进,字形变了,字音变了,字义变了,再加上人的思想意识也变了,势之所趋,时代性的分析、解释就应运而生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汉字三论,3.处理好自主识字与科学析解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要先正解后活解,负效无效低效高效 引导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注意分享和纠偏,“你看,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然而,试问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借此引发孩子无限遐想,催生他们的创造吗?我们的孩子习惯了字形分析,习惯了死记硬背,他们很少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