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260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思论文白鹿原论文:白鹿原人物悲剧性所昭示的文化反思要: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以陕北小镇为视点,通过历史悲剧片段中受戕害的生命来透析混乱的近代民族史,并试图通过人物悲剧的融汇反思传统文化的因素,达到洞悉民族文化的目的。本文通过两个部分来昭示传统文化在动荡时代的沦丧,从而挖掘民族悲剧的必然性。关键词:反思;传统文化;悲剧;沦丧作为反思小说, 白鹿原打造了一种沉郁悲壮的风格。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史是充满血腥的祸乱史,透过重重祸乱,陈忠实看到的是民族在动荡年代里艰辛而令人担忧的整合历程。 “所以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过程中的必然,这是一个生活演变的过程,也是历史演进的过程” 1

2、,而白鹿原也恰恰是在民族文化中寻找这种必然的悲剧因素。一、民族精魂的沦落儒者的悲剧在白鹿原中,白鹿是贯穿始终的精灵,对它的引入传达了人类最朴素的心理:对美好的追求,对桃花源的寻找。而在白鹿原中白鹿不仅仅是祥瑞的化身更是人神一体的精灵,神性仅是其外壳,它的内核则是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无疑,陈忠实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白鹿所代表的美好、希望与兴盛融为一种无形的精魂,并将之寄赋予朱先生。作为末代的大儒,朱先生和白鹿在神性上一脉相通:在白鹿原,朱先生的形象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言人,朱先生秉承着儒学“仁、义、礼、智、信”的美德,他开办书院,传道授业并保持桃李不言的谦和;撰写县志不虚美,不隐恶

3、;并试图用大仁大义去感化教育变乱中的民众,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大同,实现儒家的最高理想。朱先生身上体现出一种圣人的风度,博学多才,深明大义,能卜会卦:上至天气风云,农耕收成,下至生活烦琐,无一有失。如果说这只是人生小智慧的话,那么“鏊子” “窝里啃”这两个活生生的比喻及死后墓中所写箴言:“天作孽,犹可违” “人作孽,不可活”则把朱先生的形象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仿佛一个站在历史的角落里思索的智者,正如张林杰在其文中描述的那样:“他始终在人欲鼎沸的世界里保持了一份洞若观火的超然,以永恒的天理去衡量现代史。在他“鏊子” “窝里啃”之类的比喻中,历史被描述为“人欲”支配下的混乱争斗。 ” 2在小说里,朱先

4、生不独是高蹈于世的表率者,同时也是历史的评定者;甚至在形上达到了某种契合,在白鹿原三十二章中,作者借朱白氏之口说出了这种契合:“只剩下半根黑的辣,上半截变白了,下半截还是黑的你成了一只白鹿了” 3这些近似完美的文字无疑将朱先生的形象转化成为民族文化中强大而美好的部分,甚至关系到了民族的存亡兴衰,而朱先生的际遇也毫无悬念地诠释了近代史悲剧的必然:刚从南国归来的朱先生,惶惶若丧家之犬,乘兴而去,大败而还,一系列义举无疾而终。二、规矩生命的枷锁儒家文化皈依者的悲剧谢幕黑娃身上体现出陈忠实浓重的反思情结:他从野性的叛逆者到精神回归者在灵魂上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皈依,但这次皈依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黑娃,长

5、工娃子、宗族叛逆者、农会主任、旅长贴身警卫、土匪“二拇指”直到朱先生最好的弟子,他的生命轨迹呈现出人性的复归。幼时的黑娃满足于每天割草喂马等简单的快乐,虽不喜读书,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近似膜拜的心理:他在“已经念到中庸 ”的鹿兆鹏面前感到自卑,在离开祠堂时,黑娃向徐先生深深地鞠躬,很诚恳地说:“先生啥时候要砍柳条给我捎一句话就行了。 ”回乡祭祖可以说是黑娃心灵皈依的仪式。在庄严的祠堂,黑娃虔诚地将儒家思想融入生命意识,儒家思想从精神上击溃了曾经建构的充满野性的生命图腾。随着一声枪响,这个曾经不羁的灵魂,这个已经皈依的儒者就这么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党争排挤中死去。这声枪响是对儒家学说的致命一击,陈

6、忠实把黑娃的死作为儒家文化沦落的宣告是很有寓意的。陈忠实用黑娃去虚拟了一场精神的角逐,而儒家迂腐的杀伤力已经使黑娃丧失了曾经的锐气与野性。白鹿原在揭示儒家根深蒂固影响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变动社会中儒学惨淡的处境。首先就是作为儒者的朱先生,一系列无疾而终的义举与无奈的归隐宣告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悲剧,他的悲剧性在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失范。小说中朱先生的一系列义举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旨在重铸儒家文化精神,再塑民族精魂的民族自救的无望努力。跨越朱先生为代表的儒者的政治悲剧,陈忠实将儒家文化的悲剧凝结在黑娃身上,他从儒学中失去了野性与不羁,使他成为纷繁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他的死应该归罪在儒家不合时宜的仁义上。于是作者在肯定儒家文化巨大的民族推动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巨大的文化漏洞,而这种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关于民族文化精神的洞悉,对每一个读者都具有启示作用。参考文献: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小说评论,1993(2).2张林杰.白鹿原:历史与道德的悖论.人文杂志,2000(1).3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