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1356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川省万源市万源中学 方孟,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五谷,六畜,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1)含义:,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3)产生的条件:,(2)时间:,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农民不同程度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

2、产积极性,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根源),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封闭性;分散性 (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既依赖自然,又无法抵挡自然灾害(脆弱性),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重点难点问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歌词,根据歌词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3、。汉景帝,民间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历来有“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之说。,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i)耜(s),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传说中“神农”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说明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观察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二、

4、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镂车(播种工具),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曲辕犁,“刀耕火种”,“锄耕”,“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农用动力的革命;,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农具的变化: 动力变化:人力畜力,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进步作用:农耕技术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局限:讲究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长期以来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5、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图一 图二,典型例题分析:,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图一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第二种方式更进步,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大禹治水,战国,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汉代,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宋代,水转翻车,传说,秦,灵渠,1、战国水利工程,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

6、。全长300余里,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汉代的井渠法,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

7、:“王景治河,千载无患”。,3、王景治河,东 汉 王 景,黄河在河套平原,4-1、灌溉工具的进步,戽(h)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4-2、灌溉工具的进步,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4-3、灌溉工具的进步,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筒车,四、贫者无立锥之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奴隶主贵族 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井田制 (奴隶集体劳动),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制度确定,井田制崩溃,原因

8、:,1.根源: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2.直接原因: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 3.重要原因:战乱频繁,人口锐减; 4.其他原因: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如商鞅变法)。,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但 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 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所以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面对这种情况,统治者往往是

9、如何解决呢?,五、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徭役 兵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田赋,地租,土地兼并,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浏览教材,结合身边常识概括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 1.耕作技术的进步; 2.水利工程的兴建,灌溉工具的进步; 3.政府重视; 消极因素: 1、土地兼并; 2、赋税徭役; 3、自然灾害;,课堂延伸,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的

10、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2、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B,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A,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A划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优选种子,C,再见,一、古代中国农业 / 耕作方式发展变化,现代牛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一、古代中国农业 / 农具的发展变化,铁 制 农 具,耦犁(二牛抬扛),曲 辕 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