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8455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抗菌药物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商南县医院 2016年10月19日,主要内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管理,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依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普通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antibiotics)是指具有抗菌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称为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各品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

2、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选

3、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品种选择; 给药剂量; 给药途径; 给药次数; 疗程;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分类: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

4、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

5、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分类: 清洁手术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6、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

7、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点: 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

8、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点: 对-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点:普外科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

9、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要点:剖宫产手术属于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要点: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

10、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要点: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要点: 对-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11、。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二、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素药物的管理-政策依据:处方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 84 号,概

12、况和制定过程,组织医院管理、临床、药学、微生物检验、感染等方面专家起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4月11日起征求全国意见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4月15日起征求全国意见 8月份再次征求全国意见 2012年4月24日卫生部84号令发布 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13、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抗菌药物应用实行分级管理。,第一章 总则,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非限制使用,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14、医疗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组织机构和职责: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院长)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

15、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审议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 感染性疾病科和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

16、。 临床药师负责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二级以上医院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的临床微生物室。 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提供病原学诊断和细菌耐药技术支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三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加强购用管理,建立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未经备案的抗菌药物品种、品规,医疗机构不得采购。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各省区市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当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供应; 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处方集、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