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370606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培训教材ppt培训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 培 训 教 材,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组合式逆变系统,智能开关通 信电源系统,小灵通UPS 及远程供电,集中监 控系统,EPS备用电源,产品 系列,空气净化机 臭氧发生器,DC,市电,AC,DC,电气设备,在线式,DC,市电,AC,DC,电气设备,备用式,DUM 48/50B1,智能高频开关通信 电源系统,DUM 48/50B1,-,通信电源,-,组合式,-,高频开关,-,输出电压,-,模块电流,DUM48/50BI,智能高频开关 通信电源系统,DUM227 48/50I 智能高频开关通信 电源系统,DUK控 制 器,DPJ 交流配电屏,DPZ 直流配

2、电屏,DUM组合式高频开关通讯电源,DZY稳压整流电源,DND逆变电源,DUM 48/50B1,智能高频开关通信 电源系统,电 源,桥式整流,电位器稳压,晶体管稳压,三端稳压器稳压原理,三端可调稳压器稳压原理,7805 78 XX 无字1.5A 7806 79 XX L 0.1A 7809 317正三端可调稳压器 M 0.5A 7812 337负三端可调稳压器 T 3A 7815H 5A 78187824,开关电源,开关电源,功率管波形图,IGBT,单管,变换器,系统方框图,DUM48/50BI,智能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交流配电单元,两路交流输入手动互锁 电路交流配电外观图,防雷,雷 电 放

3、 电 的 形 成,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级防雷 防雷盒,C级防雷-防雷器,系 统 防 雷 图,防雷 压敏电阻,防雷接线,DUM48/50BI,智能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直流接触器 控制线圈,直流接触器外观图,一次下电,二次下电,系统方框图,机柜外型,整流器,控制器,系统概述,特点,1.操作方便,汉字显示,在线操作提示.,2.采用PWM-ZVZCS软开关技术,效率高,3.系统采用纳米材料,体积小、稳定.,4.分级分布控制,5.带电热插拔,6.故障自诊断,容量: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给出的电量称为电池的容量,常以:“C ”表示。常用单位为安培小时,简称安时(Ah)。通常在C的下脚处标明放

4、电时率,如C10表明10小时率的放电容量;,浮充电压:浮充运行是电池最佳运行条件,此时电池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此条件下电池将有最长的使用寿命。浮充电压按厂家要求设置。一般单体为2.23V(2.182.28V)总即53.5V(52.354.7V),1.,电池术语,蓄电池,均充电压:所谓均充,即是均衡充电的简称。电池在长期浮充工作的情况下,有个别单体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为了使其一致,采取提高充电电压的办法对电池充电,对48V电池组而言即提高到5557V(单体为2.302.4V),这就是所谓的均充和均充电压。目前已有很多产品不需要均充。,充电电流:0 .1C10,终止电压指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不宜再

5、放电时的最低工作电压。一般单体为1.8 V, :,过放电:指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 超过终止电压。,终止电压,2 :长期放置不用的电池将由于电池容量的减少而损坏。对新建通信台(站)系统不可过早的购回电池。 如果浮充电压设置过低,将造成电池组长期欠充而硫酸盐化和容量不足。遇到市电停电时放电输出电压下跌过快,交换机瘫痪通信中断。,电池使用常识,长期放置不用的电池将由于电池容量的减少而损坏。对新建通信台(站)系统不可过早的购回电池。,2.电池使用常识, 如果浮充电压设置过低,将造成电池组长期欠充而硫酸盐化和容量不足。遇到市电停电时放电输出电压下跌过快,交换机瘫痪通信中断。,过充电:浮充电电压过高或长期处

6、于均充易使电池失水严重,寿命缩短或鼓账等。设置浮充电压对延长电池寿命十分重要。单体电池浮充增加0.1V(即从2.3V增加到2.4V)在30环境温度下,电池寿命减少一半。, VRLA电池的寿命与环境温度有很大关系,在2050的范围 内,环境温度每增加10,寿命约缩短一半。,在无空调的房间,温差范围较大,要按电池厂家提供的温度与浮充电压的关系进行补偿,温度增加时浮充电压降低,减少对蓄电池温度增加的影响,减少了板栅的腐蚀率,延长使用寿命。, 新旧蓄电池在没有处理前,一般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电池和 不同容量的电池绝不可混用。更换电池时要同厂家、同型号、同容量、同批次的产品。,进行电池使用和维护时,请用绝

7、缘工具。电池上面不可放置金属工具。,在浮充状态下,将每个单体电池测量,其电压在2.10V以下时可以判断此单体已达寿命终点。发现电池浮充电压低于2.18V变形、漏液等应及时处理或与厂家联系修理。,3.电池保护: 为保护蓄电池不致过放电而损坏,高频开关通信电源一般加有电 池保护电路,俗称电保板。当电池电压下降快到终止电压时,一次下电,即是切断一部分(主要)负载,再放电到一定电压时,二次下电切断全部负载,对电池进行保护,不致过放电。一次下电、二次下电值由用户据电池自行设置。 由于电池的特性,在切断负载后,电压有回复现象,所以,必须有一“窗口”比较电路,以免损坏电源设备。,几点注意事项,1.接线正确电

8、源开通操作时必须保证接线正确,接线错误将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严重的事故发生。 2.规范化接线必须规范化,要求整齐、美观、干净。不许有虚接的现象发生,注意零线也不能虚接。 坚持三线五线制 电缆头必须使用接线端子(俗称线鼻子)。 3.接点电阻接点必须清洁光滑,不得有油污和杂质。,交流配线,交流输入线导线截面积计算:,总功率P =输出总电流I 输出电压U,输入总功率P入 = 总功率P / 效率功率因数PF= P/0.90.99,每相功率P相 = P入 / 3,相电流I = P相 / U,U输入最低电压,按46Amm2计算导线的截面积S:,截面积 S = I / 电流密度,为安全起见,施工中通常选的线

9、径较之大一些。,直流供电配电电力线的选择: U = I . R = I . . L / S = I L / r s U允许电压降 I电流最大(A) R导线电阻() 电阻率(. mm2/m) r电导率(m/. mm2) 其中铜为57 铝为34 S截面积(mm2) L长度(m) 在已知允许电压降和负载电流、走线长度时,可以求出电线截面积,选用标准规格线排。在要求不太严格的情况下一般为估算。其直流配电按12A/ mm2计算。而交流配线在机柜内为24 A/ mm2,机柜外为46 A/ mm2以上为铜质的电流密度数。,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

10、185、240等,1100A/1P断路器:1、 3、 6、 10、 16、 20、 25、32、 40、 50、 63、 80、 100。,绝缘导线标称截面积,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1051-20008 接地与防雷通信局(站)各类设备均应有效接地。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方式称为联合接地方式。联合接地方式由接地体、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以及接地线4部分组成。接地汇集线、接地线以逐层辐射方式相连。,接地,电力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的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其接地端与变压器机壳地以及低压侧中性点地汇集后就近接地。 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

11、线上引入。 交、直流配电设备的机壳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交、直流配电设备内应有相应的分级防雷及浪涌吸收装置,交流配电屏的中性线汇集排应与机架绝缘。 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保护接地,同时配线架与机房通信机架间不应通过走线架后形成电气连接。当配线架的保护接地排与机架绝缘时,应引入两根接地线分别与保护接地排和机架相连。 通信设备除接到工作接地(即直流电源地)外,其机壳应接到保护接地。 机房内所设活动地板下方应设2m2m左右的金属网格,供活动地板支架作接地使用,该地网至少有两根从接地汇集线引接的地线。 机房内的空调等金属设施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接保护地线。,联合接地方式,联合接地原则,分散连

12、接 集中接地,电池接地,正极接地,谢 谢 大 家 !,1计算系统所需负载电流:12h101交换机所需电流,每门按30mA计算2其它负载所需电流h电池容量,4按N+1方式配置系统中整流器的数量。,3选择整流器规格,计算所需整流器数量:所选整流器的额定输出电流,2配置系统时应考虑到系统的运行安全,故系统总电流应为:0.7,整流器配置,一般按保证10小时供电计算所需电池容量:Q(A)10(h)/0.7其中:负载所需电流0.7电池所允许的放电量,例如:已知某电信局负载电流为20A,配置电池的最小容量应为:Q2010/0.7285(Ah)建议选用300Ah电池一组。,电池容量计算,运算放大器,比较器,PW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