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肿瘤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369614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与肿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免疫与肿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免疫与肿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免疫与肿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免疫与肿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与肿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与肿瘤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与肿瘤,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 研究肿瘤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 疫应答、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 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 疫防治等的学科。,肿瘤细胞在免疫学方面的变化1、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使肿瘤细胞表面出现新 抗原; 2、一些基因缺失或表达降低,造成某些抗原丢失。 3、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肿瘤抗原,免疫系统能识别 这种抗原并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最终导致排斥肿 瘤; 4、肿瘤本身对的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同时肿瘤细 胞在受到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后出现抗原调变机制, 也使肿瘤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得以生长发展。,根据肿瘤在免疫学方面的变化特点,通 过生物应答调节剂

2、调整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 的相互关系,对肿瘤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 用。,免疫应答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IR)是指机体 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 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 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根据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免疫效应的组分和细 胞种类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可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 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Humoral immunity)。,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3个阶段1、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阶段; 2、T、

3、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3、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产生特异 性效应细胞如CTL和特异性抗体。效应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其它免疫分子共同发 挥生物学作用。,抗原的加工与递呈1973年,Zinkernagel和Doherty报道,小鼠感 染了淋巴细胞性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后,特异性CTL 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受靶细胞表达的MHC I类分子 的限制。这就是著名的MHC约束现象(MHC restriction)。T细胞不能识别天然的抗原分子,而只能识别与 MHC分子结合在一起的肽,这就要求抗原分子必须 在细胞内降解成抗原肽,并被MHC分子递送到细胞 表面被T细胞识别,即抗原加工和抗原

4、递呈。,抗原递呈细胞和递呈分子1、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加工和递呈抗原的细胞。 因为所有的有核细胞都有降解胞质内蛋白质的能 力,而且都表达MHC I类分子,所以,有核细胞 一旦表达非己抗原时,如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 胞等,都能成为APC,向CD8+ T细胞递呈抗原。通常把通过MHC I类分子向CD8 + T细胞递呈 抗原的细胞称为靶细胞,而只把表达MHC II类分 子能向CD4 + T细胞递呈抗原的细胞称为APC。,专职APC专指一类特化的细胞,它们具有摄入、加工、 递呈胞外抗原,激活CD4+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 能力。专职APC必须表达MHC II类、协同刺激信号 分子和各种黏附分子。主要有3

5、类细胞即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三类APC在组织分布、摄入抗原的方式/MHC II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递呈抗原的种类等 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加工、递呈抗原的能力互 相补充,使免疫系统对所有的抗原产生应答。,抗原递呈分子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 合体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构成两种蛋白质抗原 递呈系统,它们分别向CD8+和CD4+T细胞递呈抗 原肽。MHC分子的功能:1、作为抗原肽受体,结合和递呈抗原肽。经典的MHC分子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与内源性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和外源性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结合,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和靶细胞表 面

6、,被CD4或CD8阳性细胞识别后产生免疫应答。,MHC I类分子的功能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一般均为经加工 处理过的内源性抗原,包括来自细胞内的自身抗原、 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一般均为经加工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主要来自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非己抗原,包括各种胞外感染的细菌、真菌、原虫和肠道寄生虫,以及细胞外毒素。,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1、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入后内形成内体 (Endosomes),内体的功能是运输和降解被摄入 的外源性抗原,并且是MHC II类分子荷肽的场所; 移动过程中逐渐成熟,最终形成溶酶体。外源性抗 原在内体/溶酶体中降解产生肽,

7、其中一些长度为 13-18个甚至长到30个氨基酸的肽可以与适当的 MHC II类分子结合。这些肽经II类分子递呈后供 CD4+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一切出现于胞质内的抗原均属于内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胞质中产生。内源性抗原的降解过程 可分为内源性抗原泛生物素化(polyubiquitination) 和泛生物素化内源性抗原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两个步 骤。I类分子是在内质网腔中荷肽的,因此,经蛋白酶体降解产生的内源性抗原肽必须进入ER才能与 I类分子结合。这一过程是在称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 蛋白(TAP)的帮助下实现的。,荷肽后的I类分子结构稳定,从ER进入高尔 基体经糖化修饰后,通过胞

8、吐空泡被转运到细胞 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T细胞只能识别MHC分子递呈的蛋白质抗原肽 和CD1分子递呈的脂类抗原,这就决定了T细胞介 导的免疫应答所具有的基本特性。1、抗原递呈与T细胞对非己抗原的监视:非己抗原通过加工后被MHC分子递呈到APC或 靶细胞表面,被CD4+和CD8+T细胞识别。T细胞对 MHC/肽复合物的特异性识别是极其敏感的。一个特 异性T细胞能够识别APC表面由100-200个特定 MHC分子递呈的特定非己抗原肽,其数量还不到 APC表面MHC/肽复合物总量的1%。,2、免疫调节作用:只有能够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才有可能被T细 胞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

9、。所以,一个个体对抗原的 免疫应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个体的MHC基因决定 的。因此,MHC等位基因产物通过抗原递呈参与免 疫调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TCR与MHC分子-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经过加工的抗原被MHC分子递呈到细胞表面, 在适当的条件下被具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识别。 未致敏的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与APC相遇并被 激活,而已致敏的T细胞离开外周淋巴器官经血液 循环进入抗原入侵部位发挥效应。,CD4+和CD8+T细胞表面都具有特异性T细胞 抗原受体,即TCR, TCR和 TCR识别抗 原的方式是相同的。 TCR 的链和链的可变区共同组成TCR 的抗原结合部。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主

10、要是通过CD3复合体传 导的。TCR的抗原结合部位的特点是与其配体即 MHC/肽的特点相适应的。,特定的MHC分子可以与多种肽结合。I类分子结 合的肽可为8-11肽,与II类分子结合的肽的长度范围 一般从13-30个氨基酸。TCR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低亲和力的,在一定的 时间里,一个MHC分子/肽复合物可连续激活几十至 200个TCR/CD3复合体。 TCR/CD3信号积累,激 活T细胞。这一作用方式使得APC或靶细胞表面只 要有少量配体就可激活特异性T细胞。,2、参与T细胞-APC,T细胞-靶细胞相互作用 的粘附分子:T细胞识别抗原时要求与APC或靶细胞发生短 暂接触,这对于T细胞从APC或靶细

11、胞表面大量的 MHC分子中筛查出一种为数极少的特定的MHC/肽 复合物并传导激活信号是必不可少的。APC表面的MHC分子中绝大多数含有自身肽, 只有不到0.1%的MHC分子含有非己抗原。TCR与 MHC/肽配体的结合是低亲和力的,还需要辅助受 体分子CD4、CD8和一系列其它粘附分子的参与才 能保证T细胞的激活。,CD4和CD8分子在T细胞对MHC I类和MHC II 类分子的区别性结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中,CD4分子通过膜远 端的结构域与MHC II类分子2结构域中的一个保守 部位结合,因此CD4+T细胞识别APC表面的II类分 子/肽复合物。CD8分子则与MHC分子重

12、链3结构 域中的一个保守部位结合,因此CD8+T细胞识别靶 细胞表面的I类分子。CD4和CD8分子的参与可使T细胞激活所必须 的抗原量降低100倍,提高了T细胞识别抗原的敏感 性。,T细胞的激活T细胞识别抗原后,出现一系列和激活有关的事件:1、信号的跨膜传递2、胞内信号的转递3、转录因子的活化和转位4、基因的转录激活5、新分子的表达6、细胞因子的分泌7、进入细胞周期8、细胞亚群的分化,未致敏T细胞的激活需要双重信号。1、T细胞借助TCR识别由MHC分子递交的抗原 肽之后,通过TCR/CD3复合体传递抗原特异性识别 信号(第一信号);2、以CD28为主的T细胞表面辅佐分子,识别相 应配体B7,传

13、递非特异性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 号)。信号转导是免疫细胞激活的重要步骤。,T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一种信号 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通过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被转换成胞内信号 的生化事件,使信号进入细胞核,引起基因的转录 和表达。信号转导涉及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有 多种激酶和磷酸酶参与。,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蛋白质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 ATP释放的磷酸根取代而发生磷酸化。如果因磷酸化而被修饰的蛋白质属于酶,即可 使其处于激活状态;如果被修饰的是信号转导中的 蛋白和信使分子,则可启动后续的信号转导级联反 应。蛋白激酶:1)蛋白酪氨酸

14、激酶(TPK);2)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1)蛋白酪氨酸激酶(TPK);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磷酸酶: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2)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细胞因子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在T细胞激活中 的作用T细胞激活后45min IL-2开始分泌,与激活前相 比,其含量增加了1000倍以上。同时IL-2受体开始 表达。IL-2和IL-2受体结合为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 胞提供了生长和增殖信号。,激活的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发生抗原特异 性克隆扩增,同时发生细胞因子依赖的T细胞亚群 分化,以及免疫记忆细胞的形成。激活的T细胞一天内可以分裂2-3次,由此产生 大量的子细胞

15、。,T细胞没有进入激活状态,就不会有各种基因的 表达,包括IL-2和IL-2R编码的基因表达,因而无法 启动由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换言之,细 胞因子IL-2一般不能有效地作用于未致敏和未激活 的CD4 T细胞,因为这些细胞表面不出现由 三链组成的高亲和力IL-2受体。,T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T细胞介导的效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 CTL介导的特异性细胞裂解或溶细胞的作用;另一 种为超敏反应T细胞(主要是Th1)介导的、以单个 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对靶细胞的杀伤1、CTL的分化成熟:CD8+CTL在体内以非活化的 前体细胞(CTL-P)形式存在。它必须经过抗原激 活并在

16、Th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分化发育成效应的CTL。2、CTL杀伤靶细胞的两个阶段: 1)效-靶细胞结合阶段 CTL表面的TCR识别靶细 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与抗原肽,然后CTL上的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从低亲和力转向高亲 和力状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结 合,从而在两类细胞间进行配接。,效-靶细胞相互接触后,通过受体的信号转导等 过程,使CTL细胞活化并释放细胞介质。该过程经 历数分钟,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依赖Mg2+离子存在。2) 靶细胞裂解阶段 CTL对靶细胞造成不可逆损 伤,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一般此过程历时约1h 或更长时间,是Ca2+离子依赖性的。,CTL杀伤靶细胞的两种机制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前者指CTL分泌 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使靶细胞裂解;后者指CTL 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后诱导细胞 凋亡。1、分泌型杀伤:CTL与靶细胞接触后,可释放一系列颗粒物质,从而发挥杀伤作用。1)穿孔素:包括各种毒性细胞因子,如TNF- 、Perforin及一些蛋白酶如颗粒酶(granzyme) 或片段酶(fragment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