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33575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的管理与方法全套课件200p(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方法,环境规划的概念、原则和类型 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基本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城镇环境规划,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概念,一、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科学大辞典(199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整治和保护环境,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所做的总的布置和规定。 环境规划是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 环境规划的目的和基本原理,环境

2、规划的目的: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的原理:在保证实现环境目标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使所有效益和损失的总和为最大。,环境规划的最优化模型目标函数 (max或min)Z=f (x)约束条件 G(x)(或)B 非负条件 x0式中max(min)最优化,根据具体问题,可取最大(max)或最小(min)值;Z= f (x) 目标函数,一般是总投资费用、年费用、总收益、年收益或净收益等;x 决策变量响亮,可以是环境投资、污染物削减量等;G(x) 约束转换系数;B 环境资源或环境质量限制向量。目前所进行的环境规划主要以经济损失(环境

3、投资)最小或经济效益最大或满足环境标准为目标。, 环境规划的作用,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划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相结合,直到 有效预防的效果。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的上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战略中介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的原则、方针、政策、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内容,而要把环境保护战略落实,则需要通过环境规划来实现。 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

4、、控制指标和各种措施及工程项目,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决定性的作用。, 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境规划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现在,环境规划越来越成为涉及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多部门的集成产物。环境规划在方法学方面,对环境、经济、社会及科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要求也很突出,需要发挥多学科技术的综合优势。 时空特性: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环境的行政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因此,行政区域管理层次和地域范围就成为环境规划区域划分

5、的主要依据。,从时间角度看: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都随时间发生不断变化,因此环境规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公共管理属性 信息密集环境规划过程覆盖了不同类型、来自不同部门、存载于不同的介质之上、表现出不同形式的信息,是一项信息高度密集的智能活动。 政策性强环境规划从最初总产量、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策分析、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都面临从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而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因此,环境规划离不开我国和地方的环境政策。,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按规划的主体划分;按规划的层次划分;按规划的要素划分;按时间跨度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

6、制约关系划分。1、按规划主体划分 可分为区域环境规划和部门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全国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综合性、地域性强,是部门环境规划的依据和前提。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部门环境规划,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环境规划。,(五) 环境规划的类型,根据环境规划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分类:,1、按地域范围划分,、全国环境规划,、大区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小区环境规划,、社区环境规划,2、按规划层次划分 可分为宏观环境规划、专项环境规划以及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比如区域环

7、境规划,有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划以及区域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 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如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污染物总量宏观控制规划、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规划。 区域专项环境规划:大气、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划。 区域环境规划决策实施方案:是最低层次的规划,是决策和规划的落实和具体的时空安排。,3、按规划的要素划分污染防治规划区域(或地区)污染防治规划部门污染防治规划环境要素污染防治规划生态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自然保护规则,4、按时间跨度划分远期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短期环境规划远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是纲要

8、型的规划。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战略目标、主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重大政策和措施。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环境功能区划、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投资的估算和筹集渠道。短期环境规划一般时间跨度在5年以内。一般针对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制定的短期环境保护行动计划。,5、按环境与经济的制约关系划分 1经济制约型 经济制约型环境规划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问题,为解决已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2协调型 协调型环境规划反映了促使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

9、调发展,以提出经济和环境目标为出发点,以实现这一双重目标为终点。 3环境制约型 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环境保护成为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列如: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风景游览区、历史遗迹等的环境规划。,(6)按性质划分 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分,有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1生态规划 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既能促进和保证经济发展,又不使当地的

10、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也称之为污染控制规划 ,是当前环境规划的重点。按内容可分为工业 (行业、工业区)污染控制规划、农业污染控制规划和城市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规划 自然保护规划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和地貌景观等。我国幅员辽阔,不但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可更新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有特殊价值的保护对象也比较多,迫切需要分类统筹加以规划,尽快制定全国自然保护的发

11、展规划和重点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规划类型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研究。,二、环境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环境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进行布局和安排一种手段,生态与环境问题是城市规划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环境规划在我国的发展,1、

12、发展历程5个阶段:孕育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深化完善阶段。1975年,联合国欧州经济委员会在鹿特丹召开经济规划的生态对象讨论会我国“六五”规划1982年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经济规划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环境规划工作的一般过程:谋、断、行、督3、我国环境规划的改革:,第三节 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一、环境规划的基本要素6个基本要素:问题界定、利益相关者确认、目标确定、行动清单筛选、实施计划制订、实施控制和评估。,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是环境规划最重要的原则。环境规

13、划必须将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规划,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将经济、社会和自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研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反馈要求与制约,进行综合平衡,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原则 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三、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环境规划因对象、目标、任务、内容和范围等不同,编制环境规划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大致一样,主要包括: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现状调查

14、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制定环境规划方案、环境规划方案的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等步骤。,环境规划的程序,图6-1 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图6-2 环境规划编制技术程序,规划区域自然条件及现状,调查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 总体规划,社会,经济,能源, 水资源发展利用预测,环境规划区域预测,环境预测技术方法,确定原则,目标和类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目标初步可达分析,指标结构,功能和效果分析,指标类型及选取,区域基本依据,环境规划功能区别,功能区划类型,专家支持系统,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费用效益分析,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决策风险与时效分析,国家,省管理

15、政策,环境规划方案审批,投资估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动态追踪控制管理,环境规划工作计划,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可,否,四、环境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在开展规划工作前,有关人员要根据环境规划目的和要求,对整个规划工作进行组织和安排,提出规划编写提纲,明确任务,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信息和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是贯穿于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1.信息情报收集的内容与来源 初期的信息情报收集以广和全为原则,应包括与规划有关的一切经济、社会、科技、人文的以及自然、地理、生态、污染情况等。 信息情报源主要包括: 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

16、础资料; 历年的统计资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 环境科研部门的文献资料(包括环境调查、科研成果等); 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为环境规划编制而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的资料。,2.信息情报采集的方法 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即文献调研; 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书信调查采集信息,确定主要问题或对问题进行排序; 吸收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参与环境规划编制; 依靠当地环委会或上级部门疏通信息情报渠道,取得有关文献和资料; 设立环境规划研究课题,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3.信息情报的收集和使用注意事项 在初期信息情报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应尽早确定规划的方向、范围和结构,缩小信息情报收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收集工作。 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去伪存真,确认所得数据的时空界限和权威性。 规划收集的资料应妥善分类和保管,订立使用制度和范围,注意不使之扩散和散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