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320708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方式,张 敏 2012年9月24日,谁是主体?知-感知觉、记忆、想象、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意 心理发展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世界观等思考分享,谁是主体,笼统而言,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主动的,被动的,?,幼儿的注意,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外部注意&内部注意) 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注意的分散(原因及防止) 关于多动症 思考:我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待的?,幼儿的感觉,感知觉概述(作用、种类、特性) 幼儿的视觉 5岁是视敏度发展的转折期颜色视觉如何识别幼儿是否掌握了某种颜色?如何发展?幼儿初期-

2、基本色;幼儿中期-基本色、近似色;幼儿晚期-认识、运用、称名;混合色、近似色 幼儿的听觉关于重听 幼儿的触觉关于抱抱 幼儿的痛觉打针时,幼儿和大人谁更痛?,幼儿的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上下-前后-左右 拿勺子的手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 调动触觉远近-深度 安全 时间知觉幼儿初期-初步的时间概念,与生活相连幼儿中期-后天 再睡两次觉就到生日了幼儿晚期-从前 观察力与幼儿学习,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容易记容易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5、记忆不精确,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有意性差,影响记忆效果;

3、不会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 偶发记忆; 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发展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 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从单纯的再造性到出现创造性 从极大夸张性,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学前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幼儿的无意想像是自由联想,是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画了圆发现画了个大面包)想像的主题不稳定想像的内容零散、

4、无系统以想像过程为满足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学前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想像的萌芽和发展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在无意想象基础上发展起来,总体而言,有意想像的水平很低,游戏条件下,水平较高。,学前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想象脱离现实 主要表现为夸张性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想象与真实。,学前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创造想像的发展 儿童创造想像的发生,具体表现为 独立性和新颖性。 发展及特点:最初的创造想像是无意的自由联想(表露式创造); 创造想像的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发展表现在: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以及能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学

5、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黑色的海豚,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23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像过程进行缓慢;想像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像内容简单贫乏;想像依靠感知动作;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提示可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丰富想像内容),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34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

6、前后一贯的主题;想像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原因:想像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 不追求想像成果。,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45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仍以无意性为主;想像出现了有意成分;想像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想像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56岁儿童想像的特点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想像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想像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想像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幼儿的言语,语言人们借以交流的符号系统内部言语 对话言语言语 口头言语外部言语 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出声的自言自语问题言语 “ 这个怎么办?放在哪里呢?”游戏言语“哄哄哄机器人出发!”,

7、语音的发生与发展,发音准备期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 本能行为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本身不具有意义,但可通过条件反射赋予意义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牙牙学语听词阶段11个月左右,语词本身才作为独立信号引起反应。 理解词阶段一岁左右,被动性语言,消极词汇。 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包括准确分辨和正确发出母语语音两个方面。三岁左右,语音辨别能力发展起来;四岁左右,正确发音的关键期。三四岁以后,发音开始稳定,外语学习变得困难。正确发音一般比听准音困难,四岁儿童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主要表现为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2)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觉

8、的发音,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1. 不完整句阶段1)单词句阶段(一到一岁半) 顺序:经常接触的物体的名称 对成人的称呼 玩具和衣物的名称 动作特点:对词的理解与固定的物体甚至背景联系,“爸爸怎么可能是儿子?”重叠字音较多,大脑发育尚不成熟,发音器官缺乏锻炼。2)双词句阶段(一岁半到两岁)一词多义。“车车”“看见了车”“坐车来的”“要坐车去哪里”“买车”“玩车”电报句。 简单的主谓句/谓宾句/主谓宾句 2. 完整句阶段(两到三岁)1)人生学说话的关键期;终止婴儿语的时期。2)词汇增长迅速,句式日趋复杂,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可表

9、达过去的经验。 3. 词汇数量迅速增加(三到七岁)1)几乎每年增长一倍,P65 三岁1000-1100,四岁 1600-2000, 五岁2200-3000 etc.2)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数量词 虚词3)对词本身的内容、意义理解加深、概括了。4)积极词汇 & 消极词汇,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主要表现在语句的发展和理解两方面。1. 语句的发展顺序:单词句(一到一岁半)双词句(两岁左右)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复合句(两岁半开始)“妈妈”“抱” “妈妈抱” “妈妈抱宝宝” “宝宝乖,妈妈抱(宝宝)”随着年龄增长,句子结构逐渐严谨,缺漏句子成分的现象逐渐减少,词序排列越来越恰当,句子成分之间的制

10、约关系加强,复合句中的连接词也出现了,原先几乎没有修饰词的句子,逐渐出现修饰词,越来越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思想。 2. 句子的理解1)对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出语句。2)理解未掌握的新句型时,利用自己的“规则”,比如:词出现的顺序。“小明被晓华碰了一下”“等小班小朋友先下楼,大班小朋友再下楼”自己的生活经验/事件可能性。“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物体的特性。“容器则放于里面,小桌则放于上面”,非语言策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主要表现在语句的发展和理解两方面。1. 语句的发展顺序:单词句(一到一岁半)双词句(两岁左右)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复合句(两岁半开始)“妈妈”“抱” “妈妈抱” “妈妈抱宝宝”

11、“宝宝乖,妈妈抱(宝宝)”随着年龄增长,句子结构逐渐严谨,缺漏句子成分的现象逐渐减少,词序排列越来越恰当,句子成分之间的制约关系加强,复合句中的连接词也出现了,原先几乎没有修饰词的句子,逐渐出现修饰词,越来越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思想。 2. 句子的理解1)对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出语句。2)理解未掌握的新句型时,利用自己的“规则”,比如:词出现的顺序。“小明被晓华碰了一下”“等小班小朋友先下楼,大班小朋友再下楼”自己的生活经验/事件可能性。“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物体的特性。“容器则放于里面,小桌则放于上面”,非语言策略,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 幼儿期才可能产生内部言语;出声的自言自语1)特点:既有

12、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话);2)功能:既有外部言语的功能(交往),又有内部言语的功能(自我调节);3)形式:游戏言语 一般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问题言语 四五岁最丰富,六七岁相对减少,遇到稍难的任务时又活跃起来。,学前儿童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同等重要; 着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早期阅读不等于系统的识字; “完整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

13、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思维区别于其它认识过程的最根本不同在于:其间接性、概括性及解决问题的特征这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一岁左右,婴儿用手指向成人指出他想要的。一岁以后,按照事物性质进行活动基于上述,开始用“试误”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思维工具的变化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主要借助于表象借助于概念;(“怎样才能把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听到任务,就马上去拿,而不是想) 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另视任务难度采取直觉行动或抽象逻辑) 思维反映的内容事物的外部联系

14、、现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当前事物未来事物,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试错型)与感知、行动同步进行,儿童只能在动作中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不能计划自己的行动,也不能遇见行动的结果。不能调节和支配行动是直觉行动思维特有的特点。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开始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仍是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故带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小熊看见了什么”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但仍仅仅是抽象逻辑思维

15、的萌芽,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学前儿童概括能力分三种动作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掌握概念由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开始,基本概念到抽象概念(上级或下级概念),通过“典型实例”方法掌握概念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其判断能力发展的趋势:形式逐渐间接化“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漂亮的好人依据逐渐客观化逐渐开始去自我中心,而非以主观体验和情绪为依据论据逐渐明确化开始明白作出判断需要根据,而非“不为什么,就是这样”,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建立在直接感知或经验提供的前提上,结论也往往与直接感知 和经验的事物相联系, “木头能漂浮”VS 红的,圆的,小的漂浮概括处于具体形象水平,难以抓住事物本质进行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而是从特殊到特殊的转导推理;随着概括能力的提高,类概念的形成,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但演绎推理尚处于萌芽时期 7、学前儿童理解力逐渐增强,表现为:理解个别事物理解事物的关系,“听故事就听到了其中一处”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看图说话”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 义,“孔融让梨”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初步理解事物的辨证关系,“右手VS拿勺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