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299758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基础理论讲座,1 中医学的概念2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3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 中药治病,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学?,中 医 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是在中国产生的,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 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 核心内容 脏腑经络 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对阴阳的三种认识: 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2、 。 延展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互藏,日,月,昼,夜,热,寒,火,水,动,静,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阴,(一)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失眠症的阴阳思考,意识,属阳身体,属阴,醒,阳出于阴睡,阳入于阴,失眠,阳不入阴多梦,阳不完全入阴,嗜睡,阳不出阴困倦,阳不完全出阴,(二)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1、发病方面:疾病发生的基本环节就是“阴阳失调”即体内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例如,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阴盛之病症(如寒痰阻肺)常常引起阳衰,而出现怕冷、手足凉、面色苍白、

3、舌质淡、脉弱等阳气不足之症状;阴虚的病症(如心阴不足)往往引起阳亢,而可出现烦躁、失眠、口干、舌红、脉细数等阳亢的病状。,2、辨证方面:首先要辨别“阴阳”,这是辨证根本。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例如:发热口渴、喜饮冷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属於阳证;怕冷、口淡、喜热饮、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迟等属於阴证。外科疮疡局部发红、灼热、肿胀、发展迅速、易溃易愈、溃後脓稠者为阳证;反之,不红不热、平塌陷下,发展缓慢,脓液清稀者为阴证。,3、治疗和用药方面:根据阴阳偏盛或偏衰情况确立治疗原则。如阴不足要滋阴,阳不足要温阳。又如中医认为“阳盛则热

4、、阴盛则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实之,实者虚之”;故阳偏盛要清热,阴偏盛要祛寒,以此来调整阴阳的相互关系,恢复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五行,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五行中,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五行的基本内容,木曰曲直所谓“曲直”,是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有升发、生长

5、、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火曰炎上所谓“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土爰稼穑所谓 “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所谓“从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曰润下所谓“润下”,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五行之气

6、在自然界对应着生长化收藏,五行之气在人体对应着生长壮老已,五行归类表,五行归类表,五行归类表,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中味苦,为心病 面见黄色,口中粘腻,为脾虚,核心内容-脏腑学说,脏 腑,“藏”与脏器的区别,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 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 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 分析而获得。,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藏,脏器,(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藏象学说的内容,(二)、五脏、六腑与奇恒

7、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心 主要功能 主血脉 藏神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心包(心包络),围护于心脏外的包膜 其经脉络三焦,与三焦表里相合,属火。 为何称五脏六腑?因为心包附属于心。心包的生理功能 对心脏起保护作用,肺 主要功能 主气司呼吸 主宣降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 (为相傅之官) 联属功能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在志为悲忧, 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脾 主要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为后天之本) 联属功能脾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

8、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肝 主要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为刚脏、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 联属功能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肾 主要功能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 主水 肾主纳气(为阴阳之脏、作强之官、封藏之本) 联属功能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 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子时 23:001:00 胆经 丑时 1:003:00 肝经寅时 3:005:

9、00 肺经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辰时 7:009:00 胃经 巳时 9:0011:00 脾经 午时11:0013:00心经未时 13:0015:00 小肠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酉时 17:0019:00 肾经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组织结构上,五脏,经,络,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胆,小肠,胃,大肠, 膀胱,三焦,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双眼,双耳,鼻孔,口,前后二阴,肝

10、 心 脾 肺 肾,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目 舌 口 鼻 耳,筋 脉 肉 皮 骨,脏,腑,五官,五体,在生理方面,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五官 形体 色脉,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 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 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 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足厥阴肝经,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内在脏腑,暴发火眼雀 目 口舌生疮 耳鸣耳聋,清泻肝火 补肝养血 清泻心火 补益肾气,传染性结膜炎,夜盲症,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季节气候 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 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

11、多沉小,昼夜晨昏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素问生气通天论,地理环境 南方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社会安全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社会动乱人的精神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人群特征年龄、性别、婚姻、风俗、宗教、信仰生活行为方式,(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 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症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证的基本依据。,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

12、包括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 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 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例:风热表证,病位:表浅 表浅病因:外感风热邪气 外感风寒邪气 病性:热证 寒证 邪正关系: 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风寒表证,“病”、“证”、“症”的关系,“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判断依据 每一种“病” 和“证”都有特定的症状 同一种“病” 可有几种不同的“证” 同一种“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中,疾 病,证候1,证候2,证候n,症状2-1,症状2-2,症状2-n,症状1-1,症状1

13、-2,症状1-n,症状n-1,症状n-2,症状n-n,所以同一“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而同一种“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 “风寒证”,所以“感冒”病则有“风热证”、“风寒证”的不同,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感冒 证型:风热证,病例2: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头痛 证型:风热证,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 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咳嗽 证型:风热证,辨 证,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证,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四诊,症状,体征,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

14、方法和手段,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感冒,风寒,风热,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麻黄汤,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 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 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辨证论治 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 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 是既辨病又辨证 重点着眼于 的分辨,证,病治异同,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以感冒为例 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 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 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为主 夏季感冒则常兼暑湿 表现为鼻流浊涕,咳嗽痰粘,身热不扬,汗出不畅, 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须清暑祛湿解表,用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之类 秋季感冒,燥邪居多 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可见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 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 治宜疏风清燥,养阴润肺,用杏苏散、桑杏汤化裁,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子宫下垂,升提中气 补中益气汤,中气下陷,异病同治,胃下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