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题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980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模拟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模拟题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据考古发现,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贵族的典礼、祭祀等重要活 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是器主人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 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佑 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由此可见 A.商代的青铜器制造业极其发达 B. 商代礼乐制度已经很完备了 C.青铜器是王室、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品 D. 青铜器是研究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物 25. 公元 666 年,唐高宗准备举行封禅大典。皇后武则天提出由她自己来祭地。八年后, 她又提出改“父在为母服丧一年”为“服丧三年”。690 年,武则天做了女皇帝。这反 映了 A.男尊

2、女卑的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B. 武则天有超强的个人能力 C.唐代有不拘礼数的传统 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26. 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 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 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反映出当时 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 ) 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 B工商业规模庞大 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27.有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手工业时曾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用工人操 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英国棉纺织品的有力竞争

3、 C.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D.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 28.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 各取所需,或夸扬其( 孔子 ) 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 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 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B. 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 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D. 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29.下图为 1960-1969 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据此可以 推知 A. 两大

4、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C. 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 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 30. 纸应用于多个层面:现代教育、经济活动、通讯、政府事务和家庭生活。1937 年美国 人均产纸103 磅,德国和英国各92 磅,法国51 磅,日本17 磅,而苏联仅有11 磅,以上 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A.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德英成为西欧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C.日本致力于改善民生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 31.中国传统史学把自己的使命,概括为纵向的“ 通古今之变 ” ,至于与四边蛮夷的横向比较, 只是 “ 礼乐之邦 ” 的陪衬而已。近代以来的“ 史学革命

5、 ” ,就是一场视角的变革,它把中外同 时纳入视野,激发了近代史家的无数灵感。这反映了 A.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影响史学研究B.传统史学领域的式微 C.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影响史学研究D.传统史学的近代化趋向 32. 亚里士多德说,“ 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 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 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 这说明他 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 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D. 看重公民出身 33.托克维尔在 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 在美国, 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一样,只有一个法

6、 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 这主要表 明近代美国 A.联邦政府具有高度的集权性B.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 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D.民主共和制具有专制色彩 34.美国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在为里根准备的总统经济报告中写道:“ 有效的经济制度是关 心个人的需要; 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奔波,这才算是有效率。” 据此可知, 以 上 经济学家的政策是 A.大力推行国有化B.保护私人经济 C.减少社会福利D.实行赤字财政 35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组织的数量迅猛增加。仅 1990 至 1998 年, 国际组织就从26656 个增至483

7、50 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 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 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促进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B促进国家部分主权的转移 C推进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D有利于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 40. 材料一史学家雷格莱指出:近代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 础的经济”的转变,“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一个国家不仅需要那种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 义化,以达到近代化;而且也需要下述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即越来越多的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 获得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

8、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 罗斯托认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 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至少在绝对规模上,明清中国国内市场比英国及其殖民地所 形成的大英帝国市场要更大。不仅如此,由于江南是大一统的明清帝国的一部分,而且在这个帝国中占有 最佳交通位置,因而江南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得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 从此意义上来说,江南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所能享受到的地区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可能更大,也更有 保证。此外,明清时期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

9、的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1)归纳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工业化的条件。(8 分) (2)归纳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8 分) (3)有人说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就会走向现代化。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谈谈你的看法。(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 (12 分)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 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示例:西周分封制(1)背景: (宏观 )中国 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 )商代的松散的方国 联盟已不 能适应

10、 西周 建立后的形势发展。(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 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 天子 命令,履行各种义务。(3)影响或评价:(积 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 促进了民族融合 、文化的交流; 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 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 用。 (消极 )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 局面;在秦汉之后的 个别时期, 分封诸侯 也造成了威胁 中央集权 局面的出卿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 系: 井田制 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 、礼乐制 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 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启蒙运动

11、、 美国1787 年宪法 、 布雷顿森林体系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之初,生产凋敝,民生艰辛。农民被迫卖妻儿或自卖为奴,甚至出现“ 人相 食” 的惨状。国库也十分空虚,“ 天子不能其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高祖 “ 因民之 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 反秦之弊 .与民休息 ” ,采取一些轻徭薄赋慎行的措施。例如:让 大量兵士罢归家乡,复故爵田宅,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抑制商人,减轻田租为十五税 一。东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光武帝采取安抚的统治方法,即以“ 柔道 ” 治天下。 政治方面:对开国的武将,给与优厚待遇,但不给实权;重用节操高尚、熟悉典章而又有 治国之

12、才的文臣;扩大尚书台权力,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任中央专制 集权;经济方面:多次宣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 度;谴民返乡垦荒种地;削减地方官吏,复员军队,让大批劳动力回乡从事农业生产。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其理论依 据.(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汉初年的“ 柔道 ” 政策与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异同 点。 (9 分) 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英国议会改革” 大事记 1832 年,英国第一次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一些“ 衰败选区 ” ,

13、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 业城市获得较多议席.同时,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 1832 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67 年,第二次议会改革,46 个“ 衰败选区 ” 被取消,贵族地主势力进一步降低;1/ 2 的成 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 1884 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许多农民获得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1885 年通过法案, 重新划定选区,基本实现平等代表制. 1911 年,议会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 金制。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下院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但是上院仍是保守力量的堡垒,成 为英国政

14、治进步的主要障碍。 1911 年,阿斯奎斯法案获得通过,上院否决权被极大削弱。 1918 年,第四次议会改革,30 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 1928 年,第五次议会改革,21 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 选权实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体现的发展趋势。(7 分) 47.【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美国挑起“ 冷战 ” ,以核武器进行恫吓,使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乌云。经历了 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人们

15、,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掀起 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949 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举行。 大会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 利。 1950 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由各国著名的科学 家、文学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宗教界人士担任理事。随着美苏“ 冷战 ” 加剧,北约和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战争的危险增大。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纷纷挺身而出,反对战争, 特别是核战争。1955 年,由两位科学巨人发起签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指出 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呼吁各国

16、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目的。罗素还用大量时间领导了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别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0 世纪 60、70 年代,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不断升级,各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时越战浪潮, 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也举行了各种声援美国反战运动的集会和游行, 由此形成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又一高潮。1979 年北约通过决议,针对苏联在东欧 部署导弹的情况,决定在西欧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西欧人民的强烈发对美苏两个超级大 国的核军备竞赛,强调“ 欧洲应该置身于超级大国的核冲突之外” 。这场规模巨大的和平运 动从欧洲迅速波及到整个世界,形成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第三次高潮。1985 年,联合国大 会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 1986 年为 “ 国际和平年 ” 。 摘编自岳麓版20 世界的战争与和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7 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