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70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教师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长兴岛高中 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 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十年前,笔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进攻性 极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指出在战争进程中,反法西斯联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得安全,而只能联合起来反击 侵略者。就战争起源而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又是由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激化的 “现代性”矛盾所致。源自西欧社会的现代化

2、历史进程表现为两股并行的历史潮流:一是资 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二是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两种历史运动 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 系”的矛盾与张力。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即表达了这种结构性矛盾,一战的发动者 和主要参战国都是基于扩大帝国权力以支配世界体系而展开争夺,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 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 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起点的二次大战,原本延续了一次大战的逻辑,即 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形成支配世界体系 的新格局

3、。 然而,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并非同步。二战前期从1931 年日本侵略中国到1939 年德国进攻波兰,局部战争阶段的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了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蚕食战略。而那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并 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他们依然秉持一战的逻辑加以应对,因处在防御地位而奉行祸水他引的绥靖政策,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诱导侵略者转移进攻方向,实现民族利己 主义的自保目标。1940年法国战败和接踵而至的“不列颠空战”,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的危境, 1941 年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更是将两个原本想避开战争的大 国美国和苏

4、联拖入了战场。至此,任何置身事外、逃战自保的意图都被击碎,法西斯国 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普遍性威胁”已成为众所公认的事实。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的 整体利益凸现出来并得以推动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原来分散的反侵略 斗争由此汇聚为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诉诸整体性 人类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虽然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各国互施联手、联合抗敌的出发 点仍然是保家卫国,但在实现民族主义目标的同时,联盟的机制和效应已经展现出高于民族 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正是这些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普遍性理念,赋予反法西斯联盟不同于一 战时期军事同盟的性质,

5、也正因为反法西斯联盟代表了人类整体利益的正义诉求,二次大战 才区别于一次大战,从原本的民族国家间的战争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包括法西斯国家的人2 民)整体利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 (选自余伟民反法西斯联盟与人类整体利益,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法西斯联盟能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被侵略的各国已经不可能通过利己主义的自保来求 得安全,只能联合起来共同反抗侵略者。B、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与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这两种历史运 动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复合结构。C、二战是因德、意、日这些国家不满于既有国际秩序,试图通过战争重新布局国际体系的权 力结构,形成支配

6、世界体系新格局而挑起的。D、十年前,作者曾就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撰文,指出促发战争的因素共有两个,即进攻性极 端(民族)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二战从局部战争开始,使西方国家处于整体沦陷危境的标志性事件是1940 年法国的战败 和“不列颠空战”。 B、各国政府寻求联合抗敌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使原本分散的反法西斯斗争转化为一场规模空 前浩大的世界性战争。 C、反法西斯联盟的组合在当时具有“应急”特征,其机制和效应仍然局限于防御性民族利己 主义。 D、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原本不想加入二战,但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和日本袭击珍珠港事 件,迫使其加入二战行列

7、。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一次大战表达了这样的结构性矛盾: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 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矛盾。B、- 战中的两大集团的结盟都是狭隘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和霸权利益的追逐,双方都追求基于 民族主义的扩张目标,是一次非正义战争。 C、二战中,战争性质转化的客观趋势与实际的战争进程不同步,一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 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 D、二战与一战有共性,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两者又有区别,二战升华为捍卫各国人民整体利 益的世界性反侵略战争。 1 D(“促发战争的因素共有两个”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讨论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

8、素”,意思是说促发战争的因素比较多,“进攻性极端( 民族 主义和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 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两个主要因素) 2 C(原文表述为“已经展现出高于民族主义的人类正义理念”,且“防御性民族利己主义”只是作者所认为的促发人类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 3C(“一些有能力遏制侵略的国家没有表现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意志”前面少了限制短语“在自己尚未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

9、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3 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

10、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

11、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 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 孰与为卫 / 敌兵已逼知乘舆/ 未远以健马疾追/ 何以御之B陛下已许

12、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 / 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 / 敌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C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 / 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 / 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D陛下已许臣留/ 复戒行何也 / 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 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 孰与为卫敌 / 兵已逼 / 知乘舆未远 / 以健马疾追 / 何以御之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

13、取名定字。4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B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C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

14、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D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结果姚平仲作战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李纲也因此被罢免。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5 分) ( 2)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 5 分 ) 答案及解析: 1.4B 5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6D(“不等朝廷同意”错,文中李纲献计反攻,“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7( 1)钦宗任命李纲做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不

15、几天便完成了。(得分点:第一句主语钦宗补出、便宜、治、治守战之具主语补出各一分,大意一分。)(2)姚平仲勇猛但缺乏谋略,急于争功,在约定时间之前率领步兵和骑兵上万人,在夜间袭5 击敌营,想活捉斡离不并救出康王返回。(得分点:要、先期、夜、斫各一分,大意一分。参考译文李纲,字伯纪,是邵武人。从他祖父开始在无锡居住,他的父亲夔终于龙图 阁待制的职位。政和二年(1112) 李纲中进士,不断升职做到监察御史并代理殿中 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改为比部员外郎,又升迁为起居郎。靖康 元年(1126) ,任命吴敏为行营副使,李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 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

16、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说:“今 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白时中愤 愤地说:“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 让我领兵,愿意以死相报。”于是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 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 理由,皇上稍有省悟。恰逢内侍入奏说中宫(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 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 下。不久,钦宗又决定到南方去,李纲入宫见钦宗说:“陛下已答应我留下,为 什么又要警戒出行呢?现在六军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京城,都愿意死守,如 果万一他们半途逃回来,将由谁来保卫陛下呢?敌人已经逼近,知道皇上走得不 远,如果用快马追赶,将用什么来抵御他们呢?”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 行。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 作战的器具,不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 士从城上用绳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