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428627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温涛)(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 理论、方法与应用 Microeconomics 主讲:温涛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讲 导 论,内容提要,本讲第一部分将从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出发重点介绍经济学的内涵,同时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作初步的介绍;本讲第二部分将探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本讲第三部分将简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与动态。,第一章 经济学的内涵,1.1 经济学的产生,英文中“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成,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原意是家庭管理论,反映了当时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特点与局限性。在色诺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奴隶们分属于各个奴隶主家庭,

2、所以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搞好各个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在经济论中,色诺芬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成为一门学问,这个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1.1.1 “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 “经世济民”在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日本的神田孝平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

3、济学”,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现代词典中“经济”(Economy)一词,含义有四: 一指“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国、利民裕民之道,含盖着广泛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二指日常生活中的俭省节约; 三指金融工商等事业的活动; 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1、稀缺性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们所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相对于人们的欲望来说总是有限的或稀缺的,总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客观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性的事实,就是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1.2 经济学的产生,稀缺

4、性(Scarcity) :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A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 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 基本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感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B 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如空气) 物品通常可分为: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如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如噪音、垃圾 资源主要有: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资本资源(c

5、apital resources)等 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2、 选择经济学的产生 选择性:资源物品欲望的满足具有多种选择 资源物品:如石油,如电力 物品欲望的满足:如自来水,如充饥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稀缺性的普遍存在而引起选择的必要性,就必然产生经济学。 一切经济问题来源于稀缺性。由于稀缺性,怎样使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人们最急需和最迫切的欲望,就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只有去“选择”。 选择: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哲学 经济学在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

6、前,一直是哲学家的研究领域之一。 美国学者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的经济思想的成长追溯经济学起源时指出,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也同时是经济学的理论奠基人。 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当时主要是一位哲学家。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哈耶克 哲学也研究“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1.3 现代经济学的来源,心理学、行为科学 再看:2002, Kahneman & Smith 获诺奖 ahneman & Tverskey 哈耶克的局部知识分析范式。 数学、统计学 数理统计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博弈分析、超边际分析对诸多数学工具的应用 经验表明,统

7、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1、多种多样的观点 究竟什么是经济学?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与说明。有人从经济学研究和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面对稀缺性现实必须做出选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怎样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主体为着既定目的去参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有限经济资源的配置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社会的福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怎样增加社

8、会福利的一门学科。,1.1.4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罗宾斯的定义强调了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面临的选择。以后的经济学定义都以此为基础演化发展。如美国在60年代末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之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

9、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3、 一种新观点 来自于经济学的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之间两难冲突的学问。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有几个同资源分配问题相关的两难冲突: 消费 生产 市场,4、 总结 经济学:研究稀缺条件下如何抉择的学科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选择的重要性(资源的多用途性) 最优化思维: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求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1.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它各种可

10、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前提: 资源的稀缺 资源的多用途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1.2.1 基本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产品转换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boundary(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curve),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生产什么(what) 生产什么品种、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how)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为谁生产(for whom) 何时生产(when)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谁做决策(who) 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1.2

11、.2 基本问题,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谓“虫瞰”(worms eye)。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 (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5)核心是价格理论。,1.3.1 微观经济学,2、 基本假设 传统假设条件中最基本的有三条: 完全理性: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密的

12、“经济人”假说。“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经济人”以利已为原则 “经济人”服从“看不见的手”指挥 “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实证结论 目标的多元化、非最大化、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 完全竞争:经济主体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自身

13、利益的最大化。 不完全竞争 完全信息:经济主体完全掌握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完全了解市场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3、微观经济循环流转模型,实物流程,货币流程,4、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 (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 (4)分配理论。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6)微观经济政策。,1.3.2 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4、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经济变量的总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是谓“鸟瞰”(birds eye)。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

15、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1.3.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 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的。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2、区别,微观与宏观的区别可概括为以下表格:,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2.1 微观经济分析的框架结构,供求理论,2.2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即说明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首先要提出对经济现象给予解释

16、的理论,然后用事实来验证理论,并依据理论对未来作出预测。当经济理论把自己局限于表述经济活动的原因与结果以及各经济变量的函数关系时,这种理论就称为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是不精确的科学”。,2.1.1 实证分析,即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就是依照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判断,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后果的是否可取性。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前者从“量”的角度分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例如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2.1.2 规范分析,2.3 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1、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 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压力和力量的状态。 2、局部均衡 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3.1 均衡与经济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