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24749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研究经学之三礼(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三礼”: 王者之制,行为规范,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三礼,“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三礼”是中国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与礼制的渊薮,确立了两千年来中国社会以礼为核心的组织形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礼”中,周礼最有条理;仪礼最古奥;礼记最杂乱。,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关于礼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其一、礼起源于宗教祭祀,王国维、郭沫若、何炳棣等持此说; 其二、礼源于俗,李安宅、杨宽等持此说; 其三、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杨向奎等持此说; 其四,礼的起源是多元的,陈戍国、陈来等持此说。 其五,礼起源于

2、饮食。刘丰、张岂之等持此说。 这些说法各有其理,虽然争议较大,但是有一点认识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在中国民族的发韧期,便有了礼的萌芽,礼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礼的起源及其三礼,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 就目前从文献学、文字学、考古学方面获得相关证据而言,我们认为,礼的产生和发展与宗教祭祀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关系。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说文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也就是说礼是一种实践活动,具体而言,礼是敬祀神灵从而获得神灵福佑的祭神活动。,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

3、说文对“示”与“豐”的解释是:“示,神事也”;“豐,行礼之器,从豆象形”。王国维依据殷墟卜辞,进一步证明和阐发了说文的说法:“案殷墟卜辞有豐字,古豐、玨同字,此诸字皆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玉。故说文曰:豐,行礼之器。其说古矣盛玉以奉事神人之器谓之,若豐。推之而奉神人之酒,亦谓之醴。又推之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礼) 王氏认为,“豐”就是祭祀神灵时盛放玉的器具,由此引发把敬奉神灵的具体活动释为“礼”。近年的一些考古发掘,证明了王氏的说法。如,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就发现了大量的玉制随葬器,据专家初步考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

4、墓地玉器,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在原始时代,人们认为自然界处处存在神灵,天地日月星辰、四季更替等都由神灵主宰,进而对自然界产生敬畏心理,并产生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等。祭祀仪式就是原始先民对天地自然界等诸多神灵崇拜的具体而形象的表达。原始先民希望通过祭神仪式上人们虔诚敬畏的心情和仪态,隆重庄严的乐舞礼仪,丰盛琳琅的祭品祭器,感动神灵,获得神灵的护佑。与此同时,与祭祀仪式还伴生了冠、昏、丧、射等礼仪习俗。祭祀之礼主要是实现人与神的沟通和调谐。冠、昏、丧、乡、射则是维系调谐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特定习俗,体现了初民的共同意愿和共同文化心理,是初民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的独特体现,是原发性

5、的自然形态的东西。,各种祭器,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产生以后,礼俗开始了分化,一部分淡化了宗教色彩,留存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另一部分被统治者引进政治领域,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统治者表达意志和权力的工具,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上下尊卑关系,强化王、天子的地位和权威。原来是全民共尚、全民共享的礼典礼仪被规定为严格的等级,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利,所谓“礼不下庶人”。因而,礼制被当政者作为治国安民的无上法宝。所谓“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记祭统),礼在政治中起着主导作用。,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孔子之前的一些颇有远见卓识的

6、智者和精英已明白地指出了这一点。例如:周惠王、襄王时代的内史曾经说:“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左传僖公十一年)卫文公的正卿宁庄子说:“夫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国语晋语)晋平公、昭公时代以博识多闻著称的叔向也说:“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礼已发展为上层建筑。,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一、周礼:中国官制的渊薮,1、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 2、周礼的结构 3、周礼的基本内容及思想,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周礼,周礼,初名周官、周官经,是古文经学最重要

7、的典籍之一。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三礼”。在儒家“十三经”中,它是唯一一部阐述儒家理想官制的典籍,对中国古代官制的置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周礼涉及范围广泛,举凡城乡建置、礼乐兵刑、天文历法、宫室车服、农商医卜、工艺制作等几乎无所不包,它是我们了解、认识和研究我国古代官制、政治史、文化史的一把钥匙。,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1、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周礼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是学术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的一桩历史悬案。 在“三礼”中,周礼的出现最晚。关于周礼的发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有两种: 其一,周礼为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所献。汉书景十三王传云:“献王所得书皆

8、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汉书第8册,中华书局1975年4月版2410页。唐代陆德明、隋书经籍志、杜佑等赞同此说。 其二,周礼为汉武帝时民间所献,出于山岩屋壁,其后便“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到东汉孝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诏进入秘府校理群书,发现了周礼,将周礼列入所编的书目七略,并用考工记替补周礼所缺的一章冬官。汉代马融在其周官传序中首倡其说。,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现当代的周礼研究者比较认可的看法是:周礼在秦始皇焚书之后便不知所踪,文帝时,出现了周礼的

9、某些残篇。据汉书艺文志:“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 到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好古,在民间访得周礼,将其奉献朝廷,被收入汉朝的皇家藏书馆秘府。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周礼未在社会上流传,时人多不知周礼。至孝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进入秘府校理群书,意外发现了周礼,才将其著于七略,公诸于世。,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周礼被列入经书的时间,据汉书艺文志载:“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荀悦汉纪成帝篇云:“刘歆奏请周官六篇,列之于经,为周礼。”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曰:“王莽时,刘歆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为周礼。”可见,此书西汉时称周

10、官、周官经,王莽时,将其奉为经典,立为官学,更名为周礼,从此周礼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三礼”之首,东汉初年,刘歆的学生杜子春继承师业而大兴周礼之学,一时注家蜂起,郑兴、郑众父子,卫宏、贾逵、马融等经学家纷纷为周礼作解诂。至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而注“三礼”,给周礼作了第一次认真的总结。此时,周礼才与仪礼、礼记并列合称“三礼”。由于郑玄特别推崇周礼,而后人又十分推崇郑玄,遂使周礼位居“三礼”之首。,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归纳历史上诸家关于周礼作者及成书年代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1.周礼为周公手作,成书于西

11、周。这一说法在周礼作者及成书年代的诸多争议中影响最大,信从者最多。 2.周礼作于西周。当代学者蒙文通曾撰从社会制度及政治制度论周官成书年代一文。他认为,周礼“虽未必即周公之书,然必为西周主要制度,而非东迁以下之治”。 3.周礼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写定者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 。 4. 周礼成书于汉初,由专人完成 。(彭林),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2、周礼的结构,周礼全书约45000多字。原为六篇,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因第六篇冬官亡佚,后补入考工记以代之。 周礼结构的特点是体例完整、结构严密。,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序官,周礼全书除考工记外,

12、其余五篇都有着整齐的布局和统一的体例。五篇的每篇开头都有一段序官。每篇序官开始的文词,是完全相同的五句话,即: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意思是:王者建立都城,要辨别方向,选择和确立国都与宫室的方位,划定国都与郊野的界限和疆域,设官分职,治理天下的人民,使他们都能成为善良高尚的人。)这是全书的总纲,也是每篇的总纲,开宗明义,强调了王在政治权力中至高无上的地位。,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在五句相同的文词之后,分别是四个格式相同、对称整齐、文字略异的句子: 乃立官,使帅其属而掌邦,以佐王邦国。官之属 其中“”是其文字相异之处。所异之字,见下列各句:

13、天官冢宰,邦治,均邦国。治官之属 地官司徒,邦教,安扰邦国。教官之属春官宗伯,邦礼,和邦国。礼官之属 夏官司马,邦政,平邦国。政官之属 秋官司寇,邦禁,刑邦国。刑官之属,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地官司徒第二,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在“官之属”后,分述各官的编制,即五大官其下官员的名称、爵等、人数。如天官属治

14、官,其下官员有大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膳夫、庖人等63种;地官属教官,其下官员有大司徒、小司徒、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等79种;春官属礼官,其下官员有大宗伯、小宗伯、肆师、郁人、鬯人、鸡人等70种;夏官属政官,其下官员有大司马、小司马、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等70种;秋官属刑官,其下官员有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等66种。,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在开头一段序官之后,再分述各大官的属官的职权范围,篇篇如此,无一例外。所以,周礼从这五篇而言,其结构可称得上体例完整、结构严密,恰如朱熹所称赞的:“周礼一书也是做得缜密,真个盛水不漏。”,2018/

15、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3、周礼的基本内容及思想,(1)周礼六官的基本职能及治官思想 六官的基本职能 周礼的作者在书中构置了一个庞大的官制体系,六官是整个官制体系的中枢。六官之外,书中列出的官职有360多个。这360多个官职既有六官的属官,也有地方官和职事官。六官与360多个属官及地方职事官,构成了由中央到地方基层组织以及各个行政机构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层层相因、井然有序的一整套国家政权模式。,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天官冢宰:治典,冢宰,即太宰,为六官之首,尊为百官之长。天官为治官,其主要职掌治典,所谓“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周礼天官冢宰)。即统领百官,掌理天下政务,辅佐王者治理天下。其具体职掌:以八法治官府;以八则治都鄙;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以九职任万民;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太宰实际上的职权相当于后来设立的宰相或总理大臣。 太宰的副职是小宰,除辅助太宰处理政务外,还分管宫廷的刑法、政令和禁令。,2018/9/10,国学研究 经学 三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