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239517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主讲:褚思翔 人文与管理学院,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第二节 需求管理之财政政策 第三节 需求管理之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这四种经济目标之间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物价稳定。,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需求管理 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

2、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 (二)供给管理 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3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是第一阶段。各国政府开始走上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 (二)二战后到7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国家全面而系统地干预经济,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70年代后的“滞胀”局面出现是第三个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经济政策多样化和自由化。,第二节 需求管理之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

3、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政府公共工程,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财政政策内容,政府支出,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 供给学派的减税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是为了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供给学派的减税是为了刺激储蓄与个人工作积极性,以刺激总供给。,二、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 个

4、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有其固定的起征点和税率。 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支出等转移支付,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 虽然他们能自动地发生作用来调节经济,但是所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配合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三、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理由是: 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两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能保证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来弥补赤字,政府实行赤字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公债由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

5、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中央银行购买的政府公债可以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 补偿性财政政策,指的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财政有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有盈余。,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 可以用下页IS-LM模型图示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Is1,E1,Y1,Y2,i1,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

6、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一;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零而小于一,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2、各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看法不同: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它不大,所以财政政策有刺激经济的作用;货币主义者认为它很大,甚至是一,所以财政政策效用不大,甚至无用。,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第三节 需求管理之货币政策,1、银行制度 西方国家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的职责: 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业务: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理结算。,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2、银行创造

7、货币的机制 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当于一种货币,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的活期存款制度有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当于货币,它可以用支票在市场上流通。它的增加就可以说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 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央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少,就取决于法定准备率。,举例:法定准备率为20%

8、,A银行吸收存款为100万元。,A,C,B,100,20,80,16,64,甲,丙,乙,12.8,那么最后商业银行体系一共可以创造出多少货币?,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出来:,D,R,r,R代表最初存款;D代表最后存款总额,即创造出来的货币;r代表法定准备率(0r1),3、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表明央行发行的货币量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 央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货币基础或者高能货币,用H来表示;货币供给量,即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增加的货币量,用M来表示,则货币乘数mm的公式就是:,mm,M,H,4、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分为货币市场、资

9、本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根据,国库券,银行承兑票,可转让存单,公 债,公司债券,股 票,房地产抵押单,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就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货币量,利率,总需求,2、货币政策的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就是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2)贴现 是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方式,分为再贴现和再贷款两种。 (3)准备率 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另外还有道义上的劝告;利息率上限;垫头规定;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3

10、、货币政策的运用 (1)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需求,则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在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则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不属于需求管理,他们认为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量。其前提是,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券、股票、住宅、珠宝、耐用消费品等。 在这一假设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主要不是影响利息率,而是影响各种形式的资产的相对价格。在货币供给量增加后,各种资产的价格上升,从而直接刺激生产,在短期内使国民收入增加,以后又会使整个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主义者反对把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11、因为他们认为供给量的增加只会在短期内降低利息率,而其主要影响还是提高利息率。 货币主义者还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而应该作为防止货币藏身成为经济失调的根源的政策,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并抵销其他因素所引起的波动。,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一、收入政策 二、指数化政策 三、人力政策 四、经济增长政策,一、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其控制重点是工资。一般有三种形式: 1、工资物价冻结 2、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3、税收刺激计划,二、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是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分配变动进而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而采取的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作法

12、是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有: 1、工资指数化 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水平不变 2、税收指数化 按通货膨胀率指数来调整起征点与税率等级。,三、人力政策,人力政策,也称就业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有: 1、人力资本投资 2、完善劳动市场 3、协助工人进行流动,四、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主要有: 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2、资本积累 3、技术进步 第一、国家对全国的科技发展进行规划与协调;第二、国家直接投资于重点科技研究工作;第三、政府采取鼓励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四、加大 对科技人才

13、的培养。 4、计划化与平衡增长,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相机抉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社会临界点:指政府对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的理解”,即在一定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下,社会是可以接受的,此时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调节。 当社会不能接受当时的失业率时,就采取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社会不能接受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时,就采取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0,U(%),Gp(%),PC,a,b,c,假设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临界点是4%,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Is1,E1,Y1,Y2,i1,LM1,E2,三、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 1、猛烈程度不同 2、政策效应时延不同 3、政策发生影响的范围不同 4、政策推行受到阻力大小不同,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1、政策时延问题 2、预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 3、非经济因素对政策的影响,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