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17993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备考,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怎么应考,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明确考纲要求 (怎么考),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

2、比、反语、反复等。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二、近两年考题浏览与简析(了解怎么考),(一)0708考题浏览,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特点分析,(二)考查内容梳理,1、体裁:诗(绝句、律诗)、词、曲2007年涉及24首诗词曲: 唐诗

3、(9首),宋诗(6首),宋词(3首),元曲(1首),明诗(1首), 金(1首),清诗和清词(各1首),诗经(1首)2008年涉及21首诗词曲:唐诗(5首),宋诗(8首),宋词(3首),元散曲(2首),明末清初诗(1首),金(1首)。,高考古诗鉴赏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考查角度: 2007年形象(情感)(12份)、内容(10份) 手法(技巧)(10份)、语言(2份)、意象(2份) 2008年思想情感(7份)、内容(8份)、手法(技巧)(13份)、语言(6份)、意象、意境(2份)、形象分析(2份),3、命题形式:选择2006年只有上海(2分)、北京(3分);2007年,北京主观题,2008年(选择

4、3分);上海这三年都有一题是选择、填空、简答。有的题与前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对比鉴赏。,4、试题分值:2006年,是68分。(2006年8个省市是分);2007年是611分。2008年是5 11分(北京10分、宁夏、海南教改区11分)。,5、答题要求:对于问题可以有多种理解,但要言之成理,能正确运用一些鉴赏术语,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另外,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出的新课标试卷是11分,08年北京已提高到10分。其地位与散文、文言文逐渐接近,这说明新课改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这一难度、区分度均较大的试题分值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07、08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1、选题数

5、量和作品年代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但唐诗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宋诗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 2、作者名家名篇有所下降,出于防备押题的需要,名家的非代表性作品和一般诗人的佳作有上升趋势。 3、体裁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小令散曲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多半以上。,4、题型特点简答题为主要的题型,由客观选择题逐渐转变为主观问答题,难度区分度加大,逐渐加强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力度。其中,难度尤其大的比较类主观试题要格外重视。 5、命题角度不仅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其“思想情感”,还会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针对古诗整体鉴赏能

6、力的考查。,6、题材内容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类居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耐人回味,抒情含蓄蕴藉;另一类是即事感怀类诗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系之,抒情议论较强。 7、综合考查还要注意诗词鉴赏习题和其他试题的结合,综合考查(甚至带有探究性)各种语文能力。比如,07年北京卷就和作文结合起来考。,高考诗歌选材类型小结 1、 借景抒情类 2、 即景抒怀类 3、 羁旅行役类 4、 山水田园类(含隐逸诗) 5、 抒发壮志类 6、 讴歌河山类 7、 边塞军旅类 8、 咏史怀古类 9、 伤春伤别类 10、忧国忧民类 11、托物言志类 12、题画

7、诗类,(三)考题例析,2006年高考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时间,事件,景,情,想象,2006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

8、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前行的疲惫之态。随后,又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突出了人在深夜的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末句则以深夜“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冷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

9、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亲人(妻子或者母亲等)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爱思念之情,都从这幅画面中辐射出来。,三、如何备考(怎么应考),1、 应该了解诗词的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可以把诗歌鉴赏的一些常用术语或说法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下(下面还要具体谈到,此略):,意象 意境 衬托 用典风格 联想 想象 象征等等。,一、注重平时的积累,2、指导学生在相关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了解重要的诗人诗作。比如,对诗歌背景和重点作家情况的了解等等,都有助于解答习题。,从考题的实际看,众多诗歌鉴赏试题中,熟悉的面

10、孔很多。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秦观、王维、王安石、白居易、韦庄、刘禹锡等。选考这些作家的诗词,使得广大考生心里有底,解题时不感到陌生,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有3份试卷考苏轼的诗词、2份试卷考王安石的诗、2份试卷考王维的诗。因此,在指导复习过程中,可重点抓住唐宋诗词中代表作家的作品进行训练,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李清照、陆游、柳永、李煜等人的诗歌。 当然,先秦两汉明清的作家作品也有适当涉猎。,二、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 (如何做诗歌鉴赏题),1、学会利用文中信息,如题目、作者、注释、背景等2、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抒发的情感3、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11、4、把握作者的感情5、注意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鉴赏题,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表现手法、推敲语言(炼字)。指导学生答题时,总的原则是,读得懂,答得对(规范)。,1、学会利用文中信息,如关注题目、作者、注释、写作背景等。 (1)介绍写作背景 (07和08年福建、08北京、08全国、08湖北、08江西)都是在暗示诗作的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2)解释相关词句(如06年福建卷):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如06年辽宁卷):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4)介绍题目的内容(2007年北京卷):暗示与答题

12、有关的一些内容。,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重视作者及注释:2006年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13、荦确:山多大石。(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2006年高考辽宁卷,以动衬静,行人稀少,宁静清幽,山多石多,坚守信念 乐观旷达,2007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

14、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 袺:手持衣角盛物。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问题: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1分) 赋 (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考场满分答案示例: 1.妇女一边唱着歌,一边在野地里摘取野菜,动作娴熟,十分快乐。 2.妇女们聚集山间,三个一群,两个一对。她们个

15、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 3.在采摘野菜的田地里,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 4.我眼前出现了在广阔的野菜地里,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 5.我眼前出现的是在收获的季节里,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象。,2008年高考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

16、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答案】A,“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2008年高考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