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7157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吴成翰,一、研究背景 二、课题目标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治疗方法 六、疗效评价 七、统计方法,一、研究背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二、课题目标,(1)创建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优 化方案,并最终推广成为中西医结合 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2)增加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轻病患痛苦和经济负担。,三、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来源于2010年06月到2013年06月期间在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2、病人。,病例纳入原则:符合出血中风中西医诊断要点。 病例排除原则:排除其他急性脑血管病;排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性疾病者。,出血性中风中西医诊断标准,出血性中风西医诊断标准: 多数病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 有高血压病史,本次起病血压明显升高; 起病急骤,常在兴奋状态时发病; 多数病人有剧烈头痛和频繁呕吐; 病灶对侧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可有脑膜刺激征;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严重时昏迷; 头颅CT扫描可见出血灶。,出血性中风中医诊断标准: 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风火激荡,痰浊壅闭

3、风盛湿郁,痰浊壅闭 阳脱 阴脱 阴阳两脱 出血性中风中医诊断标准 .doc,四、研究方法,1.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根据Brunnstrom偏 瘫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量表、 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 2.按随机分组结果,各组分别进行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3.治疗后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分别再次根据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量 表、 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分。,五、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方案 : 1.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癫痫发作的预防和处理 6.手术治疗 7.

4、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治疗方案 : 1.西医治疗:同对照组方案 。 2.中药辨证论治 3.中成药 4.针刺治疗 5.中医康复治疗,中药辨证论治,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大秦艽汤加减。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汤加减 。 风火激荡,痰浊壅闭:首先灌服至宝丹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 风盛湿郁,痰浊壅闭:急用苏合香丸灌服以辛温开窍,继以涤痰汤加减。 阳脱:参附汤加减。 阴脱:生脉散加味。 阴阳两脱:参附汤合大定风珠加减。,中成药,1.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风火激荡,痰浊壅闭证。 2.至宝丹:适用于风火激荡,痰浊壅闭证兼抽搐者。 3.苏合香丸:适用于风盛湿郁,痰浊壅闭证。 4.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风火激

5、荡,痰浊壅闭证。 5.清开灵注射液:适用于风火激荡,痰浊壅闭证。,针刺治疗,1.闭证:选水沟、内关、三阴交进行针刺。 2.脱证:选用神阙隔盐灸。配合参附汤 。,中医康复治疗,1.软瘫期的治疗: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配合推拿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 2.痉挛期的治疗:上肢取肩髃、肩中、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三皇穴(相当于脾经的阴陵泉、漏谷、三阴交)、委中、承山。配合舒筋止痉外洗方。,六、疗效评价,所有病人在治疗后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分别再次进行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量表、 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进行疗效评价。,七、统计方法,拟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