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965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诗两首韩吉英教学目标: 、会认 9个生字,会写 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与写字是重点,感情朗读以及理解古诗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前摘录的描写枫叶或枫林的好句佳段。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 (学生背诵古诗)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 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 古诗两 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体验学习的快乐, 同

2、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 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 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古诗两首(板题) 赠刘景文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 启发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 习古诗的效果, 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

3、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 擎雨盖、傲霜枝 ” 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 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 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理解古 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 诵读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 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 要让学生在反复的 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

4、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 活。 ) 第二课时 一:展诗境,设悬念: (课件出示:寂寂山路,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又戛然而止。) 师旁白:寂静的山道上, 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诗人杜牧坐在车中匆匆赶路 (车停,马嘶),咦,是什么吸引了诗人,使他停车不前了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 生齐读课题山行。 二:初读诗,理大意: 1、出示全诗,指名读,正音。 2、生自由读,

5、完成练习。 我 国 唐 代 著 名 诗 人 杜 牧 在 山 行 一 诗 中 , 描 写 了 _ 等景物,写出了 _时节山中的美景。 诗人停车是因为 _ 三:明诗意、入诗境: 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注释,查查字典,自己来解决一下课文中较浅 显的字词,并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己对照课文的插图和诗后的注释,也可查查字典,自己去学习诗句。 2、研读古诗,分工研究。 师:现在,我们组成三人学习小组,每位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小 画家、翻译家、朗诵家中选择一个角色,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一起合作, 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学懂这首诗!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组合、选择、具体要求如下: A、小画家:从四

6、句诗句中自由选择喜欢的,用简洁明了的简笔画表现诗中 描写的景色,可画一、两句,也可画全诗。 B、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流利通顺的个性化语言将每句诗意串讲起 来。 C、朗诵家:用朗读读出自己对诗意、诗情的体会。 3、请小组自告奋勇上台汇报,下面的同学当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汇报精彩在哪里,是不是符合诗意、诗境。 现撷取其中一个片段记录如下: 汇报: 林瑛( “ 小画家 ” )画。 刘雯雯(朗诵家)读。 金娟娟(翻译家):一条小路伸向深秋的山中,在白云升起来的地方,隐隐 约约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是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林。那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评画: 范蒋斌 :林瑛同学的画画得

7、很漂亮,真是一个小画家!不过,我提一点小小的 意见,,石径斜 ? ,石路应该是歪歪斜斜的,怎么能这样笔直地通上山呢?比如说 碰到大石头什么的,难道从石头上飞过去不成? (众大笑) 刘策:我补充一点小小的地方, 我想这山一定很高很高。 可林瑛画的山好象 矮了一点!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诗中可没说这山有多高呀! (众纷纷举手争着要发言) 刘策: 诗中不是说 “ 白云生处有人家吗 ” ?连白云都绕着山, 可见山有多高了! 再说,诗中说 “ 远上” ,石径通得远 ,是因为山很高呀 ! 叶超:各位评委!听我来说说如何?(众笑)我觉得这石径应该开始画大一 点,越往上越小! 金晓渊不解地:为什么 ?这又没

8、关系 ! 叶超:因为我们都知道 ,远的东西小一点,近的东西大一点。石径很长,那么 远处的就应该小一些! 林瑛:谢谢各位评委的帮助 !我现在就去把我的画改得更完美一点! (众鼓掌) 评读: 何倩倩:我觉得刘雯雯同学的 “ 远上” 应该读得拉长一点! 因为石径很长很长 呀!还有 “ 生处” 两个字稍快一点,有力一点,因为白云在翻腾变化,很有活力! 师:有水平 !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 叶明洁:我觉得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这句还应该读得很高兴! 因为诗人在深秋 的山中,肯定很少有人,现在看到有人家了,心里一定很欢喜! 朱海啸:我觉得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惊喜!因为这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美呢! 王亚红:

9、对!还应该读出对枫叶的敬佩!深秋了,多冷呀!可是,枫叶不怕 风吹霜打,那么红艳艳的!给秋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诗人肯定很敬佩它们! 评翻译: 姜文洁:金娟娟同学说 “ 白云生处 ” 是“ 白云升起来的地方 ” ,我不同意!这个 “ 生” 应该是生活的意思!就是“ 白云生活的地方 ” ! 陈萧:我对她们俩人说的都有意见!我觉得应该是“ 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 ” 。 因为白云都是动态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翻腾! 师:哦!我想,说 “ 白云生活的地方 ” ,把白云说活了,富于想象!说“ 白云 升腾缭绕的地方 ” ,说出了白云不断变化的动态,善于观察!我们同学,都有一颗懂诗的心灵! 刘策:我觉得,不能说诗人

10、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林,应该翻译成 “ 我因为喜欢 这枫林而停下车来 ,一直欣赏到傍晚 ” 。 金娟娟反驳道: 这没关系呀! 停车坐爱枫林晚, 就是说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 林才停下车来嘛! (学生纷纷议论 ,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人附和) 师:不管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才停下车,还是因为喜欢这枫林而停下车来, 一直欣赏到傍晚 ,都翻译出了诗人对枫林的深深喜爱!同学们读懂了 ,就理解了诗 的意思了 ! 师:那么,诗中还有哪些词写得特别精妙,是我们这简单的画中无法表达出 来的呢? ” (众生稍思,又恍然大悟地举起了手) 叶超:我觉得, “ 寒山” 的“ 寒” 字是我们没法画出来的! 洪凯: “ 白云生 ”

11、的“ 生” 字也是没法画出来的!因为白云在不断地翻腾变化, 它是动态的! 师:对呀!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精妙简约,言有尽而意无穷!谁能用自己 的语言来表达出 “ 寒” 字和 “ 生” 字? (生踊跃举手) 陈倩倩:山中,树叶飘零,处处黄叶翻飞! 林建伟:一行大雁排成 “ 一” 字行飞向南方! 卢伦:山中,走老半天也碰不到人!只有萧萧的秋风吹着树木的声音! 郑国富:在山高处,几缕白云一会儿象轻纱,一会儿变成一条绸带,遮住了 半山腰!那白云里的几户人家也就隐隐约约的,真像天上的亭台楼阁! 四:拓诗境,延诗情: 1、 (课件)欣赏枫叶 2、交流课前摘录的描写枫叶或枫林的好句佳段。 3、这如火如荼的美

12、景,深深地震撼了诗人,使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了“ 霜叶红 于二月花 ”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二月的鲜花。 (课件)二月花也很美,可为什么诗 人却更喜爱经霜的红叶呢? 4、自由体会、交流。 五、荐佳作,引课外。 1、师介绍杜牧生平,推荐其他两首写景名诗。 清明江南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千里莺啼绿映红, 路上行人欲断魂。水村山郭酒旗风。 借问酒家何处有,南朝四百八十寺, 牧童遥指杏花村。多少楼台烟雨中。 2、生生互荐:杜牧的其他好诗。 六、自选作业(选择自己最爱做的一题) A、抄写或默写山行。 B、给山行配乐或配插图。C、把山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或记事的小作文。 D、联系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写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认识了苏轼和杜牧。 板书: 4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山行 苏轼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 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 正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 已会吟诵。 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本课时, 我充分 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 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反复朗读, 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 境。学习生字,采取多种方法认字,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把认字 与朗读感悟结合起来等等,学生掌握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