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7269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案(必修一)配套习题——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选择题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13 题。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10 亿年前 b14 亿年前 c0.7 亿年前 d6亿年前【解析】在距今 14 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答案:b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解析】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

2、揭开了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答案:c 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解析】中生代末期,恐龙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50% 以上无脊椎动物也灭绝了。 答案: b 2001 年 3 月在甘肃永靖县境内的一处山坡上发现了恐龙脚印,恐龙脚印一直通向附近被沉积岩岩石覆盖的地方。据此回答45 题。4恐龙大量繁生的时代是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5根据恐龙脚印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解析】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恐龙脚印化石的形成首先应是在

3、潮湿的环境留下脚印,另外,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要发生沉积,地势应该低洼。答案d b 阅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67 题。6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 b c d 【解析】古生代早期出现了三叶虫、珊瑚等低等动物,到了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裸子植物和恐龙化石是在中生代的地层里。答案:a 7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解析】图中的地质时期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这一时期的动物从三叶虫到恐龙,所以动物演化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答案:b 读人类发展

4、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8 9 题。8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为生产规模过大 b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 为破坏生态环境【解析】根据该环状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而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答案:c 9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错误的说法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向恶性循环发展【解析】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方向发展,故我们必须要力争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5、,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原始面貌也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答案:a 下图中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 ( 单位:亿年 ) ) ,据此回答1012 题。10关于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到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代d地层中含有人类化石的是代11下列叙述的地理事物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恐龙灭绝c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12下图中a、b、c、d 所代表岩层与地质年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a bbcc dd【解析】首先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

6、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然后依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灭绝于中生代末期;三叶虫灭绝于古生代末期,繁盛于古生代早期;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于古生代后期。答案 a a c 13地球表层的发展,在生命出现后,_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a有机进化 b 化学演化 c 物理演化 d 有氧环境演化【解析】此题考查地球表层的发展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答案:a 1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

7、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解析】此题考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最近七亿年以来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出现过九次之多,其中最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古生代末期,这次灭绝主要发生在海洋中,当时发生了生物礁的第三次瓦解。 第二次发生在中生代末期,即著名的 “恐龙灭绝” ,海洋和陆地的动物都发生了大规模灭绝,但海洋中的灭绝没有古生代末期的那次剧烈。c 15生物演化a只能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b只能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

8、响c既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d说明了生物演化与整体环境演变无必然联系【解析】生物演化既说明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又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 c 二、综合题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地形是_。(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3)a、b、c 三地中,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的是_地。(4)若在 b 地发现有三叶虫、珊瑚化石, 可以推测当时沉积环境特征是_。(5)若在 b 地发现有三叶虫、珊瑚化石,在a、c 两地何处有可能找到恐龙化石?_

9、地。【解析】本题把地形图与地质构造图融合在一起,着重考查地质构造、地貌、地壳演化方面的知识。解本题首先要确定图中地区的地形类型,根据四条封闭的等高线及标高的判读,得知四周高、中间低,可判断为盆地或洼地。其次,根据图例提供的几种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来判断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由于两翼岩层老,中间岩层新,可判断为向斜构造。喀斯特地形( 岩溶地形 )只有在可溶性的石灰岩地区才可能形成,花岗岩、砂岩是非可溶性岩石,不可能分布有喀斯特地形。所以只有在a 地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三叶虫、珊瑚是古生代生活于温暖浅海的动物,因此可以推断b 地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温暖的浅海环境。在 a、c 两地中, a 地可能找到恐龙化石

10、。因a 地的地质年代晚于b 地,为中生代沉积环境;c 地为花岗岩,即使该处形成于中生代,岩浆岩内也不可能发现化石。【答案】 (1) 盆地 ( 或洼地 ) (2)向斜 (3)a (4)温暖广阔的浅海 (5)a 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 下图 ) 。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1) 处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水土流失_水害。(2)处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水土流失。(3) 处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河流自净能力减低。(4)处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河岸后退水害。(5)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海水入侵。(6)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航道变浅【解析】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又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容易形成水灾。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必然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净化能力下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若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既破坏地下水资源,又使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答案】 (1) 森林覆盖率降低( 或植被减少 ) 河湖泥沙淤积(2)砍伐森林 (3) 减少 (4)坍塌 ( 受损 ) (5)地下水位下降 (6) 泥沙淤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