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733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重庆育才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 阅读题,共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而言,五四运动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与此相关联, 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造成了中国文

2、化传统断裂?应当说,新文化运动的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但这种冲击究竟是不是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恐怕是一个需要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认真考量的事情。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是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起步的。对于后起的文化系统而言,这种“外在冲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没有这种外在冲击作为解构的力量, 要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构必然困难重重。对中国文化而言,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揭露批判,可以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同时,正是通过“外在冲击”,源起于西方的科学、民主等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价值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但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并没有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的阶段,而是在经历冲击的过程中, 逐渐开启了通过将现代化内化为现代中国文化生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从而实现由 “外在冲击” 到“内在转化” 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新文化运动成为历史性的转折点。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标志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已深入到精神理念的层面,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解构达到了较为彻底的程度。正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在文化理念层面。 由此,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

4、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真正完成2 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如果说此前主要体现为中国文化逐渐被由外而里不断解构的过程,那么,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者甚至是西化派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成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由此,新文化运动也就为20 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规定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虽然并没有径直走上坦途,但通过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中国文化不仅没有衰败

5、,反而迎来了由复苏到兴盛的新发展。进入21 世纪,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文化所内蕴的强盛生命力也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尽管新文化运动中确实存在着对中国文化传统彻底批判的一面,尽管这种批判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了一定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反而在 “破”与“立”的双重变奏中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选自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一定冲击,这种冲击是否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断裂,还需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考查。B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落后东西进行批判,能为中国

6、文化现代化价值系统的重建廓清内涵的空间。C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中西更为深刻的差距不仅在物质与制度层面而且在文化理念层面。D藉着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不管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方面,都是一个已经产生并会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B新文化运动是西方现代化将要对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理念冲击的标志,它会对中国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彻底解构。C如果把中国文化分成由外到里不断地被解构和寻求现代重建这两个阶段,那么新文化运动就是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线。D新文化运动

7、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并没有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反而成为3 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起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外在冲击”对后起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这种外在冲击的解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起文化的现代建构。B新文化运动为20 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此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经过艰难跋涉,最终迎来了新发展。C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实现由“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转变的这一过程中,新文化运动成为了历史性的转折点。D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各种主义、派别的共同的理想目标,而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导。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8、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 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

9、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 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

10、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 A.魏州自承嗣已来/ 馆宇服玩 / 有逾常制者 / 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 / 乃视事于采访使厅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 逾常制者 / 悉命彻毁之 / 以正厅大侈 / 不居 / 乃视事于采访使厅C.魏州自承嗣已来/ 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 悉命彻毁之以正/ 厅大侈不居 / 乃视事于采访使厅D.魏州自承嗣已来/ 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 / 悉命彻毁之 / 以正厅大侈不居/ 乃视事于采访使厅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兼”、 “领”均

11、表示兼任官职, “行”、 “守”均表示代理官职, “署” 、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 “表”即“奏表” ,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 陈情表。C “视事” 指官吏到职办公, “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 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 “致仕”则指退休。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

12、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 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5 分)译文: _ _ 5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5 分)译文: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

13、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8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 分)答: _ _ _ 9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_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荀 子 在 劝 学 中 说 自 己 整 天 思 考 不 如 片 刻 学 习 收 获 大 的 两 句 是“_,_” 。( 2)王 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 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 名句是“_,_

14、”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 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骗子徐常愉寒风凛冽的大街上,我架着双拐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此时的我身无分文,肚子咕咕直叫,身体瑟瑟发抖。不过我的脑子还算清醒,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弄到食物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我恐怕熬不过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了。怎样弄到食物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向过往的行人伸出乞讨的手。这一点, 我心里非常清楚。 可我又觉得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不能使用这个方法。这是不是我心里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在作怪?我一时还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除此之外,我惟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卖掉我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