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655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二首主备人学科语文执教班级二年级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审核人教材 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教学 目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 、 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 重、 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能背诵凉州词、 送别 。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 准备课件预设过程(第 1 课时)二次备课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

2、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 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 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 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 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 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 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3、。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 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 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 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 :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 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

4、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 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 ,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 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 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 睛,来欣赏一段优

5、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 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 (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 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 (出示诗的后两句) 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 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 “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

6、背诵古诗,拓展延伸。板 书 设计作 业 设计预设过程(第 2 课时)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 ,识记生字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的诗歌气势豪放 ,想象奇特大胆 ,语言清新自然 ,被称为“诗仙” ,和杜甫并称为 “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 6.再读古诗 ,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 ,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

7、读古诗 ,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 句。) 3.质疑、解疑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 ,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 缭绕,就像一座香炉 ,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 (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 :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太阳照耀着香炉峰 ,升腾起紫色的烟雾 ,远看瀑 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 是银河从天而降。 ) 5.想一想 ,在这

8、首诗中 ,诗人看到了什么 ?(香炉峰、瀑布。 )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作者想到了什么 ?(疑是银河落九天。 ) 7.观看课件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 ,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 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 ,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 ,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 “诗 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 ,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板 书 设计作 业 设计黄山奇石主备人学科语文执教班级二年级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课型

9、新授课审核人教材 分析本课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的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教学 目标1.会读“区、尤、其”等14 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 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 重、 难点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10、 2.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 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 准备课件预设过程(第 1 课时)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 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教 学 反思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 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1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 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 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12、。 2)提醒笔画“尤” 、 “其” :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 字没有撇) 3)书写生字“尤”、 “其” :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板 书 设计作 业 设计预设过程(第 2 课时)二次备课导入 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 跟课文进行交流。 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细品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 至第 5 自然段。 2.边读边 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二、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 地蹲

13、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2.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 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 石盘上。 1.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 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三.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 这么美的奇石,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14、手法刻画出来 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 、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 仿写。 四.教师小结是啊,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 百态,也让我们在欣赏中看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五、总结板 书 设计作 业 设计日月潭主备人学科语文执教班级二年级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课

15、型新授课审核人教材 分析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 目标1、学会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 重、 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 准备课件预设过程(第 1 课时)二次备课 一、导入

16、新课。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 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 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 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 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 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教 学 反思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 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 “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