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3788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 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

2、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之, 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

3、梳理的习惯,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经常一些语文教师说:“这次考试,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题目,我没有让学生背过,所以没考好。” 这话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但这的确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对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做法。可见,这些老师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通过让学生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试题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 重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

4、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而前面提到的那些教师的做法恰恰属于后者,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同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靠这种做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养肯定不会怎么样,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诚然, 各地条件不同,学生素质也不一样,操作起来的确有一些难度,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贴近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就会爱上语文,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式一: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一、运用“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模式的缘由。H.泰伦是美国国家劳动训练基地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团体调查模式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 具有合作调查特点的学习情景。

5、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室里的活动可以采取一系列探究的方法。 每一次的探究都从一种情境开始: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在态度、思想和感觉方面的基本冲突并对此做出反应。在此基础上, 他们确定那些需要调查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作用,自己组织起来分担角色,采取行动,报告并评估结果。这样的活动形式,与“课题类”综合实践活动所倡导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相吻合。并且, 泰伦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除了科学方法的运用之外,使探究还存在着情感的因素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增强了自我意识,学生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还影响了他们的有意识的反应行为。这样的作用运用于“课题类”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6、,产生自尊、自省等意识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设计“课题类”综合实践活动时,借鉴了泰伦的团队调查模式的精华,并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模式。二、案例: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鲁迅小说的专题阅读活动导言 鲁迅,是 20 世纪中国精神文化界不朽的丰碑。他的作品内蕴深厚,洞彻世态,文字敏锐犀利, 发人深省。 他是如此深刻地为中国人画像,他又是如此炽热而深沉地爱着祖国母亲,他借助文字将自己的每一滴希望洒满神州大地。多少年来, 无数的读者用自己的方式与鲁迅相遇, 无论从良知出发,或是从审美出发,我们都无法忘怀他的作品。他身上体现的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人文精神召唤着我们,他启迪我们“独

7、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身处21 世纪的我们对鲁迅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阅读鲁迅。让我们结伴走近鲁迅先生!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通过合作探究, 激起学生阅读鲁迅作品及对鲁迅本人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怀。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以阅读的方式完成活动。预计的活动过程:教师发布阅读任务:给出祝福、药、阿Q正传、伤逝等十部鲁迅先生的小说,供学生阅读。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兴趣,在老师指定的篇目中选择阅读对象,并与志同道合者结成阅读小组。学生阅读选定篇目,并形成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特征、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认识。初级阶段阅读完成后,课堂交流学生学习成果,讨论、反思后,

8、在新的问题触发下引起第二轮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向各组推荐相关的小说作品进行拓展阅读。以深化学生对小说的认识。课堂交流拓展阅读之后的学习体会,形成新一轮的反思,继续引发思考,延续学习。学生自主地寻找与先前阅读经历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延伸性阅读。 活动情景再现 情景一:上课铃响了, 我怀着一丝忐忑走进教室,因为, 今天我要与学生谈的是鲁迅?一位伟大的, 却不招现代中学生喜爱的文人。果不其然,当我告知学生要开展“鲁迅小说的专题阅读活动”时,学生中就发出了“啊,鲁迅啊!”、“哎呀,肯定看不懂的。”、“没劲儿。”等等的声音。对此,我能够理解。因为我曾听说在初中,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

9、, 不惜用三、 四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一篇文章,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抠出所有有关鲁迅先生爱国思想的点滴线索,这样的学习过程必定索然无味。但是,活动是一定要开始的。于是,我把萧红先生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发给学生看,让他们看到一个和蔼的、知识渊博的,更是幽默的、爱笑的鲁迅先生。学生们的表情开始变化了。接着,我又给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 讲我自己的阅读经历,告诉他们鲁迅先生是怎样用自己的文字留给我一个立体多面的形象, ,这时, 我觉得下面的抵触和反感渐渐消失了,在一些学生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渴望”。于是,我开始交代这次阅读活动的要求了。情景二:周一下午自习课的时间,我带着学生来到图书馆。图书馆里

10、已经为学生们备足了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 他们一到就立即在书架上找寻自己心仪的阅读对象。不一会儿, 学生们就陆续选定自己要阅读的书籍,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开始阅读了。这一周中, 连续五天, 我和学生们都会在下午的自习课时来到图书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很高涨, 手中的书籍也不时地互相调换着。与此同时, 经常一起结伴阅读的人员却逐渐固定下来了。 这些阅读伙伴们大多是因为阅读同一篇小说,或同一本小说集而坐到一起的,也有原本就是好朋友的,自然就坐在一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人独坐的,静静地品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于是,一周以后,学生阅读小组的分组名单如约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情景三:一天(活动开始后的第二周),

11、学生小李来到我的办公室,寻求帮助。 他说:“霍老师,我看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基本能看得懂, 但是要让我分析作品,我却觉得说不清楚。老师,这该怎么办呢?”小李的这一问, 让我意识到我应该给学生们上一节小说鉴赏的指导课了,教给他们一些赏析的技巧, 使他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于是, 第二天我选择了鲁迅先生的 祝福, 从小说的叙事特征、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三方面为学生做了一次阅读赏析的示范,并且,结合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进行了语言风格的赏析示范。课后,小李等几位同学对我说: 原来看小说时, 只是看个大意, 没想到原来在一篇作品中还可以挖掘出这么多值得回味的问题。现在,会看了,以后,在

12、读小说的时候一定要更加细致。最后,我还教了他们一招:制作读书卡,随时记录阅读的心得,真实体现阅读的过程。情景四:又一周过去了。 自从阅读指导课过去后,学生们纷纷递交了小组或个人的阅读心得,成果很丰富,于是我们组织了第一次课堂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展示了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中不仅有文字的作品,更有学生精心制作的课件。 上台交流的同学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之间也展开了交流,互问互答。 于是,一个个新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例如:鲁迅先生笔下有不少“我” 的形象, 每个又不尽相同,我们能否给他们归类呢?作品中的“我”与现实中的作者有没有联系呢?故乡 与伤逝同是悲剧, 有何异同呢? , 各种问题再次激

13、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于是, 课后我根据学生的问题, 又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国内外小说作品给学生做比较阅读。并且, 学生们也凭者已有的阅读经验, 自己找寻新的阅读对象。这一次虽然阅读量增加了,可是学生的阅读速度却很快,不久,一篇篇颇有见地的文章相继出炉。于是,一周后我们又组织了一次课堂交流。可喜的是,在这次交流,学生们自发地提出了许多深入探究的途径,比如,把由鲁迅先生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影视艺术加工的合理性,又如阅读他人对鲁迅小说的解读与评价, 完善和修正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在进一步阅读了鲁迅的散文和有关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录之后,特地到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身临其境地感受

14、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活动进入了高潮。情景五:我与学生们再次来到图书馆这个可以让人安静思考的地方。这一次, 我们不再随意地阅读, 也不再激烈地讨论,我们要做的是回顾与总结。只见每一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仔细地审阅,梳理着这一个月来自己经历的阅读过程,回味着独特的阅读感受。每个小组都写下了自己的活动报告(或小结) ,有的小组又开始规划自己新的阅读航程了,三、案例分析(一)教学模式流程 在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流程是:任务发布(推荐阅读)确认小组课堂交流(1)教师指导下的拓展性阅读课堂交流(2)学生自主地延伸性阅读。 学生的活动流程是:接受任务寻找学习伙伴指定性阅读展示、交流

15、、反思( 1)在教师指导下的深入阅读展示、交流、反思(2)自主地延伸性阅读针对性的社会考察。将师生的教学活动综合来看,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的流程如下(图1):任务分组指导性阅读交流反思自主性阅读单篇阅读多篇比较阅读(图 1)教师的作用 在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指导者和评判者。教师要全程参与活动, 并且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活动开始时期,教师要明确地提出任务是什么, 组织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帮助与指导;在交流讨论和评价阶段中,独立评价或引导学生互评他人的学习成果,并最终给出每位学生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支

16、持系统 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的支持系统,应该是可以广泛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就学校而言,需要有一个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以及多种媒体的支持,以便于学生快速、广泛地获取信息。就教师而言, 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准确地洞察学生在接受任务以及交流反思时所体现出的反应差异,由此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启发和指导,促使学生们进行地分工,引发自主学习。适用范围 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是以阅读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因此,在确定这类活动的适用对象时,对阅读对象的选择要特别慎重,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探究式的合作阅读活动的适用对象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阅读的对象必须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或是知名的作家, 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多层次、多侧面地挖掘作品或作家的价值,从而使探究不断深入。所选作品需有较多的辅助信息和学习资源,使学生在陷入困境时,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现有的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练习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