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10950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自显影教学课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自显影,核医学教研室,定义:放射自显影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使乳胶中的卤化银感光而形成潜影,经显影和定影,形成图像。借助感光银颗粒所在的部位和强度,通过影像分析,能准确地判断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部位和数量(半定量),这种技术称为放射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这种技术得到的图像称为放射自显影像(autoradiogram),以上两种术语均可简称为放射自显影(ARG)。,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潜影的形成和消退 二、类型 三、常用的感光材料 四、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五、照相处理 六、放射自显影的分辨力 七、放射自显影的本底、效率,一、潜影的形成和消退,(一)潜影形成的原理

2、 放射自显影原理与光学摄影原理基本相似。乳胶中的每颗溴化银晶体都是由Ag+和Br-的点阵构成。在制作过程中,点阵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即是潜影形成过程中的敏化中心。射线与乳胶相互作用,引起电离作用,使Ag+还原为Ag原子,形成潜影。,潜影形成步骤,1、发射电子:核射线与溴化银作用,使其电离,射出电子,向敏化中心移动形成阴电层。AgBr+粒子Ag+Br-+e-2、 Ag+的还原:Ag+向敏化中心移动,与e-结合,还原成银原子。e-+Ag+ Ag3、潜影形成:还原的银原子起催化作用,致周围的Ag+被还原,形成潜影。Ag Ag nAg潜影经显影液和定影液处理即成为自显影图像。,(二)潜影的消退,有潜影形

3、成的结晶在显影液的作用下,溴被洗去,银原子则留下来成一个黑色颗粒。潜影如未及时显影,则在水、氧等作用下还原的银原子会减少,使潜影消退。故曝光应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下进行。,二、放射自显影的类型,(一)宏观自显影(macroscopic ARG):又称大体自显影,观察范围较大,分辨力低,只能供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或根据黑度判断示踪剂的分布及相对数量。此种自显影适用于小动物的整体标本,大动物的整个脏器或肢体,以及层析板、免疫沉淀板、骨骼、牙齿的磨片或剖面等的研究。,(二)显微镜自显影(light microscopic ARG):又称光学显微镜自显影,是借助显微镜进行组织或细胞学观察,分辨能力要

4、求较高。根据银颗粒来判断示踪剂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的多少。适用于组织切片、细胞涂片等标本的研究。可以对不同细胞进行比较,并根据不同示踪剂在不同时间的分布,研究细胞水平的代谢过程。制备一般采用液体乳胶法。,(三)电子显微镜自显影(electron microscopic ARG):用于示踪剂在亚细胞结构中分布情况的研究,能显示出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的细微结构与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关系。适用于细胞超微结构,甚至大分子(DNA 、RNA)上的精确定位和定量,也可观察动态过程。此类技术要求标本在100nm以下的超薄切片,乳胶厚度仅相当银颗粒的直径(约140nm)。,三、常用的感光材料,放射自显影常用的感光材料包

5、括各种类型的原子核乳胶、X线胶片、电影正片、氚片或幻灯片。,(一)原子核乳胶,简称核乳胶,由溴化银和明胶组成。常温上呈半固体,低温为明胶状,温度升至40左右为液态。使用时乳胶涂层厚度可由乳胶量和稀释度(用去离子水稀释)进行调节。,液体乳胶直接涂在标本或支持物上,多用于光镜和电镜自显影。将液体核乳胶涂在玻片上,可抽成核乳胶干板(nuclear emulsion plate),再于标本接触形成自显影像,多用于光镜自显影或宏观自显影。也可将干板将乳胶层从玻片上揭下来,称为揭膜核乳胶(stripping film emuslon),多用于定量的光镜自显影。,由溴化银、碘化银和明胶组成,银晶体颗粒平均直

6、径1m,对低能射线敏感度高,对暗室的安全光也有相当耐受。乳胶涂在醋酸纤维素酯片基的单面,乳胶面没有保护层。使用时要注意保护乳胶层面,该面直接与标本接触,以获得最佳灵敏度。主要用于3H标记化合物的宏观自显影或低倍光镜自显影。,(二)氚片(tritum film),(三)X线片(X-ray film),由溴化银、碘化银和明胶组成,银晶体颗粒直径2.5m,对射线分辨率较低,对暗室内的安全光有一定的耐受。乳胶涂在醋酸纤维素酯两面,外覆保护层。主要用于核素射线能量较高的宏观自显影或低倍光镜自显影。,四、常用的放射性核素,选择放射性核素应考虑其射线种类、能量和半衰期。,五、照相处理,(一)显影和定影 (二

7、)显影液和定影液 (三)干燥、染色和封固,(一)显影和定影,感光材料与标本接触后,经射线的作用溴化银晶体形成潜影,未受核射线作用的溴化银则不形成潜影。这两种晶体经显影和定影,才能将其区分。显影的作用是使银盐还原,有潜影的结晶比无潜影者显影快,因此适当控制显影时间可只使受照射的结晶呈现黑色颗粒,定影的作用是洗去未感光的银盐。,(二)显影液和定影液,显影和定影是由显影液和定影液来完成的。常用的显影液为D-19b,定影液为F-5。显影液和定影液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91,显影时间2-4min。显影结束后用水充分漂洗,然后进行定影。定影时间4-8min,经水充分冲洗后晾干。显影和定影的具体时间可通过实践

8、选定。,D-19b显影液和F-5定影液配方D-19b显影液配方 F-5定影液配方水(5)(ml) 700 水(5)(ml) 800米吐尔(g) 2 硫代硫酸钠(g) 240 无水亚硫酸钠(g) 72 无水亚硫酸钠(g) 15对苯二酚(g) 8.8 28%醋酸(ml) 48无水碳酸钠(g) 48 硼酸(结晶)(g) 7.5溴化钾(g) 4 钾矾(g) 15加水至(ml) 1000 加水至(ml) 1000,(三)干燥、染色和封固,经显影、定影和冲洗等处理的乳胶可空气或人工干燥,但干燥过程应避免尘粒沾污乳胶,也可用酒精进行脱水干燥。干燥后可按常规方法染色(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可用盖坡片封固。,

9、六、放射自显影的分辨力,放射自显影的目的在于研究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组织内的位置,所以放射自显影的分辩力,主要是指位置的分辩力。故分辨力就是指两个相邻的放射性核素分子在标本中的距离近以多少能在显影银颗粒上显示为两个颗粒。,银颗粒显影,放射源,可分辨,不可分辨,半距离(half distance,HD)衡量分辨力常用半距离来表示。即一线性放射源,其显影的银颗粒分散在放射源的两侧,银颗粒随着与放射源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当银颗粒减少到一半时,此距离称半距离。若放射源为点状源则以半半径来表示。,HD,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 1、核素的能量:核素的能量越高,射线的射程较长。分散的银颗粒就较多,因而

10、分辨力下降。如在相同条件下,3H、14C、32P的自显影分辨力依次下降。,射线能量低的自显影,射线能量高的自显影,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 2、样品的厚度:样品厚,组织表面和深层中放射源的射线同时射入乳胶层,使银颗粒分散程度加重,影像重叠,分辨力下降。样品薄,则分辨力高,但曝光时间需加长。,薄样品自显影,厚样品自显影,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 3、乳胶层的厚度:较薄的乳胶层记录的是离放射源最近的径迹起始部,随乳胶加厚,记录的包括径迹起始部和远离放射源的部分,偏离放射源的机会越多,分辨力下降。,乳胶层厚,形成较大的影像,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 4、样品与乳胶层的间隙:距离大者,射线散射面积也大,影像

11、越不清晰,分辨力下降。,样品与乳胶层间隙大,形成较大显影,影响分辨力的主要因素: 5、乳胶银晶体大小:显影银颗粒不一定于原有的卤化银位置完全一致,故银晶体越小,则显影银颗粒越小,分辨力就越好。 6、曝光时间:正常曝光时间,核素中占多数的中、低能量射线作用于乳胶,分辨力高。时间过长,则高能射线作用乳胶几率增加,散射加大,分辨力下降。 7、显影时间:显影时间长,可使一些未感光的银粒被还原,使影像界限不清,分辨力下降。,七、放射自显影的本底、效率,1、本底:在自显影上,除标本内的放射性核素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显影颗粒,统称自显影的本底。本底过高不仅对低水平放射性的测量,而且降低分辨力。 暗室红灯过量

12、或感光材料在红灯下曝露时间过长、显影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感光材料过期或保存温度过高、感光材料的机械弯折或涂液体乳胶干燥过快以及感光材料沾污还原性物质等,是引起自显影本底过高的常见原因。,自显影的效率:系指待测标本中的放射性核素在曝光时间内,每100次衰变所给出的显影银粒数目。 粗略估计,当3H标本的厚度为1m、密度为1.1时,光镜自显影中的效率为10%15%,而厚度为5 m者,效率则为4% 5%(很多深层粒子不能从标本中射出)。32P标本在同样条件下的效率为30% 40%,在电镜自显影中,3H的效率为25%。,第二节 放射自显影的基本方法 及结果分析,医学生物学示踪研究中的自显影实验,一般环

13、节是:1、示踪:向实验动物或离体标本引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2、标本制备:取生物标本并制备成含放射性核素的切片、涂片或电泳、层析分离的标本。3、自显影制备:暗室中在标本上敷加感光材料。4、曝光:避光条件下核射线作用于感光材料。5、照相处理:显影、定影、水洗、干燥、染色、封固。最后是阅读分析。,一、示踪剂引入的方法,(一)引入途径 (二)引入方法,(一)引入途径 1、体内实验:可由静脉、皮下、肌肉、腹腔或直接脑内注射和灌胃等途径引入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2、体外实验:对组织、细胞、体液的培养过程,则可在培养瓶中引入。在离体标本上研究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也常将示踪剂直接加在切片上进行结合反应,然后洗去

14、多余的示踪剂后再进行自显影。,二、放射自显影的标本制备,总要求:标本制备过程不能引起示踪剂的流失或移动。 (一)组织切片 (二)整体小动物或大动物脏器切片 (三)牙齿、骨骼 (四)体液、培养液中的细胞或其他成分 (五)电镜标本 (六)无细胞的标本,(一)组织切片 1、冰冻切片:标本采集后不经固定,直接快速冷冻。冰冻的标本不能反复冻融,直接放置-80备用。然后进行切片,切片冷冻干燥后,移入室温后置4进行自显影。适用于扩散性示踪实验和需保存生物活性的实验。 2、石蜡切片:标本经固定液固定(福尔马林、多聚甲醛)固定、水洗、脱水、二甲苯浸透、石蜡包埋等过程,常温下切片。标本不宜用含重金属盐的固定液,防

15、止干扰结果。固定后必须充分水洗,制备过程中示踪剂和某些组织成分可能发生扩散或流失,一般只用于非扩散性实验。,(二)整体小动物或大动物脏器切片 实验动物引入示踪剂后,用药物麻醉动物,然后将动物投入干冰丙酮混合液或液氮中快速冷冻,以防组织内形成结晶,待全部冻结,用羟甲基纤维素包埋动物,包埋块在整体切片机上制成切片,再进行自显影操作。,(三)牙齿、骨骼 观察无机成分时,可在磨石上制成磨片。先用10%福尔马林固定,经磨石加水研磨至表面平整的薄片或剖面,然后乙醇脱水、干燥,再进行自显影。观察有机成分时,可脱钙后制成石蜡切片。,(四)体液、培养液中的细胞或其他成分 可直接离心浓缩后制成细胞涂片,培养的细胞也可制备细胞爬片,细胞应制成单层。离体实验中,细胞周围常有大量游离示踪剂,应充分洗涤后再制备涂片。固定涂片的固定液应根据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如研究核酸时用甲醇:冰醋酸(3:1),蛋白质则选用10%福尔马林做固定液,干燥后进行自显影。,(五)电镜标本 电镜标本的制备与一般标本制备不同,标本先用2%戊二醛固定,缓冲液洗涤,再用锇酸固定,冲洗,系列丙酮或乙醇脱水,环氧树脂包埋。然后用超薄切片抽切片,切片厚度为50100m。再涂核乳胶,进行自显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