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25120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祝》小提琴协奏曲_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衫团是中央苏区的一个文艺团体,它创建于年月日。兴国也于同年月成立了蓝衫团。蓝衫团演员每人备有一件蓝衫,上襟缝有一块三角旗状、外红内白的夹层布,红色代表革命人物,翻出白色的一面代表反动人物。蓝衫团的名称是因袭苏联的称呼。在表演艺术上,蓝衫团立足并扎根在客家赣南这块土地上,融入了客家民间舞蹈、说唱等艺术形式,使剧目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剧目内容上,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耘田、收割、砍柴、挑担等劳动场景,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蓝衫团的演员队伍中,也以客家民间艺人为主体。最著名的有海军舞、 新海军舞、 军事演习舞 、 耘田花鼓 、 葡萄仙子、 可怜的秋香等。蓝衫团的文艺演出活动,为争取广大群众

2、以及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天华 (1895-1932) ,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江阴参加 “ 江阴反满青年团” ,执掌军号。 1912 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32 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 37 岁。冼星海曾用名 黄训 、孔宇,祖籍广东番禺 ,出生于 澳门 ,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钢琴家,有 “ 人民音乐

3、家 ” 之称。 1935 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 1938 年赴 延安 ,后担任 鲁迅 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 年 10 月病逝于 莫斯科 。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 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 的喜爱。从冼星海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生成的历史文化 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聂耳(19121935)

4、 ,原名聂守信, 字子义, 中国 音乐家。 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 新音乐 的道路,是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的作曲者。 1931 年 4 月聂耳考入黎锦晖 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3 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聂耳一生共创作37 首 乐曲 ,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所写的,其中反映 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他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 年至 1935 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金蛇狂舞

5、、 卖报歌 、 梅娘曲 、 毕业歌 、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 ,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简介 :创作于 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 ,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 ,她与善良 ,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

6、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 ,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 .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 ,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 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 ,群众化方面 ,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 “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欣赏提示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

7、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一)呈示部: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1.主部 ,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 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 G 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 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2.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

8、接乐段后 ,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3.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4.第二插部 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 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 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 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5.结束部,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 (B 徵调, 2/4拍子)现在已

9、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 梁” 、“ 祝” 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 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 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 徵 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 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

10、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 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 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2)楼台会B 徵调、 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 激昂而果断, 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 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 配器

11、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 ,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 .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4)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 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

12、。千年万代分不开”谭盾地图 :在乡音中找回家路1999年,谭盾到湖南的凤凰采风,收集到很多当地的原声音乐,所以将这些来自民间的音乐整理出来, 编织进自己的交响曲中。世界巡演时受到极大的欢迎,所以绕了一圈,他又回来做给湘西的人民听,他在水面上搭舞台,把上海交响乐团搬到了湖南凤凰的自然风光当中,而且结合了多媒体 大银幕视屏与现场演奏的水乳交融,的确很令人激动。谭盾早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并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后来他写过鬼戏、 交响曲1997 :天地人,以及对有机音乐的探索,力求从自然界中获取元素,他还曾跟李安合作,为其武侠电影卧虎藏龙配乐,在电影中,他运用了很多中国的鼓、笛以及汲取西域民歌阿瓦尔古

13、丽等曲调,极大化的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广阔。后来又给冯小刚电影夜宴配乐,特别是那首越人歌,听来荡气回肠,充满了楚越文化的内涵。特色 :1、西洋乐器都变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 2、交响音乐会的舞台上放着一台投影机; 3、小提琴、大提琴发出吹叶子的声音; 4、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地图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声音的多种可能性。整个作品分为九个乐章 :第一乐章:傩戏与哭戏大提琴独奏,有几次回旋、反复,幽缓的声音似乎陷入沉思,把听众带入到泛黄的历史当中去。间或加入弦乐、敲击乐 民乐的加入,直接带入主题,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管乐齐鸣,音乐瞬间又低沉下来,此时大提琴再次响起,作为串联。哭唱起,与前形式一致,又归入

14、大提琴处。第二乐章:吹木叶先是让人置身竹林的感觉。吹木叶起,再起大提琴。小提琴与大提琴弹出单调的音符,间或配以竖琴。第三乐章:打溜子“ 嘿” 结尾。第四乐章:苗唢呐大提琴起头,杂以苗唢呐,与前形式类同。但似乎有谐和与不谐和,最后消逝于一丝大提琴声中。第五乐章:飞歌比较悠缓,竖琴打头。又响起大提琴,比较忧伤。飞歌与大提琴相互对话,非常优美的声音,非常忧伤的曲子,令人感动。第六乐章:听音寻路间奏曲。大银幕上有谭盾的心声,据说他曾在93 年来过凤凰,遇到一位用石头揉搓出音乐的老头,音乐完还能用石头抛出易经中的卦象摆位。令谭盾震惊不已。在与好友马友友说起时, 他决心回来找这位老人,可惜人去楼空, 人已

15、作古, 竟然再不能碰上。令谭盾惋惜不已。以这段音乐表现了他对老人的怀念。大提琴表现惆怅,鼓声表示心情沉重,石头敲击声宛若老人还在眼前。第七乐章 :石鼓对前一主题的深化。以石头当鼓击,弦乐配合,极短促的齐奏,表现了石头坚硬、顽固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也正象征了当地人的一些品质。第八乐章:舌歌这是很奇特的表现方式,用舌头弹奏出“ 嘟噜嘟噜噜 ” 的响声。三声部到六声部可以形成多声部。第九乐章:芦苼左右晃动的音乐。现场演奏似乎在模拟这样的声线,最后归结为人声“ 嘿罗嘿 ” 。有力而完整。意义 : 1.史上最值得华人骄傲的多媒体大提琴交响协奏曲;2.体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 3.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从湘西走向全世界, 地图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 让人们听到我们正在失去多么美好的东西” 。事实上,这也是谭盾让地图走出音乐厅、走进大学的原因。因为未来在学生手中,“ 如果不能把传统带往未来,未来便不是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