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98033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枫叶如丹》说课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叶如丹说课设计,棋盘中小 邱苏利,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二)教育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教材简析,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教育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 、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理

2、解关键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学会如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教学重点,: 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秋天的文化含义与品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秋天的意蕴。,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散文这种体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自然界及人世的热爱,包蕴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此,可能不易理解。,三 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倡导“自主、合

3、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从兴趣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使学生进入情景,了解枫叶如丹的秋天的确很美,然而有了跳跃、欢乐的生命,有了真正丰富的内涵,才是更完美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四 说学法,1、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为本,注重读的效果.2、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等句子的含义。3、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

4、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五 说教学过程,(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作业,1物华天宝,斗转星移,转眼已是秋天。秋天是萧瑟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也是获取的季节。 唐代诗人杜牧有首关于秋天枫叶的古诗,谁能背诵?请看这首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夕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秋之霜叶经历了夏秋两季风霜的锤打考验,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饱满而茁壮,所以才比二月花红。 3、陈毅元帅诗云:“西山

5、红叶好,霜重色欲浓。” 漫山遍野皆是红叶,在风霜洗礼下红色更鲜艳了。在秋日,枫叶如丹。(板书课题“枫叶如丹”)这“丹”究竟指什么? (明确:一种红色,在“丹”字下板书“红色”)红色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强烈,鲜明,有活力),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 绚烂 静憩等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学习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

6、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1学习第一部分。,(1)在枫叶如丹之前,它曾经是一抹嫩绿。(播放课件展示“绿的世界”)朗读关于“绿的世界”的文字。 (2)“于是,凉风起了,秋天到了。”(引读)“万山红遍,枫叶如丹。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播放课件展示“丹的天地”) (3)春去秋来,

7、自然界也由绿的世界变为丹的天地,这需要一个过程,自然界万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它是(学生接着说)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4)枫叶如丹,由最初的嫩绿到后来的嫣红,不知经过了多少暴雨的袭打,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的洗礼。这“丹”仅仅是普普通通的红色吗?“丹”是一种蕴含了什么意义的颜色?(让学生再读“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5)自然界植物都要经历“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的过程。那么我们人呢? (6)自然界植物要“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人生也如此,它要经历(学生接着说)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7)所以天地万物、人间

8、万事,(引导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8)时间就像一位魔法师,以绿叶为底料,加上狂风、暴雨和寒霜为佐料,精心酿制出了一坛颜色深红香气扑鼻的葡萄酒,酿出的是枫叶如丹般的色泽。枫叶如丹,这“丹”代表了一种颜色,更蕴含了一个过程。枫叶如丹的历程是一种怎样的历程?谁给我们读读?(个别读后再引导学生齐读“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2学习第二部分,(1)自然界的变化是枫叶如丹的历程,人世间的变化是否也是这样?自然与人世,真的处处相通吗?下面我们带着好奇一起看看第二部分。看看作者亲身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他体会到了什么。快

9、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课件出示自读提示):第二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内容有何不同?如何衔接起来?(过渡段衔接抒情与叙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一个整体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指导朗读)课件出示: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3)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

10、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师进一步引导、读:“刹那间,小木门开了”(引读关于小女孩出现的文字,指导朗读),(4)莉贝卡“蹦”、“跑”、“跳跃”、“哼”。一段文字中,既有动作又有声音,真是绘声绘色啊!充满活力的莉贝卡的出现为这幅寂寥的秋日图景补充了什么色彩?(莉贝卡的出现打破了画面清冷的状况,使画面有了动感。这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就像一片初生的绿叶,她一出现,一股鲜活的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心灵深处斗然一震,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所以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很具艺术气息的照片,并命名为“秋之生命”。) (5)于是,就在“刹那间,

11、我按下快门”(引读关于作者照相和为之命名的文字) 那么,请你们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深化文章主题。,(6)秋季是个无比美好的季节,在秋季我们有着丰富多采的活动,去郊外采摘红彤彤的苹果,在校园里拾起金黄的落叶,与同学结伴去秋游你们就像莉贝卡一样,为秋天注入了无限的生命活力。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你喜欢的秋季活动:秋天真是美好,天空是那么蓝,我喜欢(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积累运用能力,让生切实感受生命给予秋天的美。 (7)你们是秋天中最鲜活的生命,你们的跳跃是秋天里最

12、动人的风景,你们的笑脸是秋天里最美丽的果实。因为有了生命的跳动,秋天不再萧瑟,不再冷清,不再寂寥,而是积蓄了生命的内在力量、喷薄欲出。 (8)当作者看到如同你们一样鲜活的生命莉贝卡时,在那一刹那间,作者到底恍然明白了什么?(引读“枫叶如丹,也许由于有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9)枫叶如丹,这“丹”是热烈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当我们的血管里不再流淌着如丹的血液,当我们的一片丹心停止了跳动,生命也就

13、走到了尽头。枫叶如丹,“丹”即是什么?(秋天的生命,跳跃的、欢乐的生命,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板书“生命”)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如丹的枫叶,有天秋风会带走它们,使它们悄然飘落在泥土里。它们在土壤里静静地为来年孕育了新的生命。它们的生命是不死的,等到春天,他们又开始“发芽吐叶”,又探上枝头向我们绽开笑颜。年年岁岁,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生命就在这四季的轮回中繁衍不息,我们人类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枫叶如丹,它所显示的生命活力是短暂脆弱的吗?是昙花一现的吗?(待学生回答“不是”)那么枫叶如丹显示的是一

14、种怎样的生命力啊?(引读: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在“生命”二字前板书“长久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感受散文的语言美,从而积累语言,四、作业,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关于秋天的树叶,有一本著名的关于生命的童话书,叫做一片叶子落下来。可以找来读读。,六 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晰,展现了重难点突破的过程, 渗透了对作者感悟的体会,充分体现了此文读中感悟的要求。枫叶如丹红色长久 生命,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