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97948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题汇编ppt培训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6,1,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汇编,2018/9/6,2,M E R R Y C H R I S T M A S,全国1 全国2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安徽 福建 广东 海南宁夏 湖北 湖南,江苏 江西 辽宁 山东 四川 浙江,目录,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

2、”、“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目录,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目录,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

3、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目录,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

4、整修画面活了起来。,目录,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7分)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2分)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

5、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目录,答案:,(1分)赋 【评分参考】 本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赋“者皆不得分。 (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评分参考】 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评分参考】 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 要点不全者酌减1-2分,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目录,天津卷,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

6、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目录,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目录,上海卷,四、诗歌鉴赏 阮郎归 初夏 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_。(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7、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D,目录,重庆卷,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目录,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

8、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目录,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H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目录,答案,12 (1)主要运用衬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

9、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作者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作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目录,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

10、要分析。(3分),目录,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目录,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目录,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

11、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目录,海南 宁夏卷,(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

12、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目录,答案,8、(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6分)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目录,湖北卷,14.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目录,答案,14、(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14、(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目录,湖南卷,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目录,

15、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目录,江苏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