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68555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第六单元练习集锦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轮阅读题目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练习 秋水 一、填空 1、课文出自庄子 . 秋水 ,庄子的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 道家的代表人物。 2、写河伯雄壮的句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写河伯宽广的句子: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 河伯自我反省的句子: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出自本文的成语: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 并解释意思 ) 望洋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 到无可奈何。 二、注释 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黄河)以天下之美为尽

2、 在已( 全) 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 掉转)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向东面)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认为, 少)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矣(危险) 2、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于是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在这时候、面孔至于 北海 到达 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被、得大道的人百川灌河 黄河 泾 流之大直流的河水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 不辩 牛马分辨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面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顺流而东 向东 三、翻译下列句子。 望洋向若而叹曰译: 以为莫己若者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 四、选择题 1、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B ) 例:以为莫己若者 A. 我之谓也B.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3、 C. 甚矣,汝之不惠D. 何陋之有 2、下列各句中“ 之 ” 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两项是(BD) A.径流之大B.两涘渚崖之间C.野语有之曰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E. 我之谓也 五、指出活用的词语 秋水时 至名词作状语顺流而东 行名词作状语 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形容词用如动词 愚公移山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 ()荷 ()担箕畚 ( ) ()雍 南() 孀 妻()始龀 ()穷匮 ( )智叟 ()朔 东() 2、 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 2 杂然 相许( 纷纷 )惩 (苦于)山北之塞且焉 (哪里 )置土石 何苦 (担心)而不平寒暑易 (变换)节河

4、(黄河) 阳 (北岸 )之北 而山不加增 ( 增加高度 )曾 (并、还 )不能毁山之一毛 ( 草 )固不可彻 ( 通, 思想改变 )虽 (即使)我 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 (穷尽)也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返词义:返回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词义:没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措词义:放置 (4)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词义:聪明 4、 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 九十(将要)且 焉置土石(况且) (2)且焉 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 (语气词) (3)固 不可彻(顽固)君子固 穷(坚守) (4)杂然相许 (赞同)曳屋许 许声(拟声词)

5、 (5)操蛇之神闻之 (听说)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学识) 5、将文言词 “ 毕”“诸”“已”“易” 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 _已_ 移风 _易_俗诉_诸_法律原形 _毕 _露付_诸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 已 _ 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 ) A、且焉置土石?B、达于汉阴,可乎? 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 7、填空: (1) 愚公移山选自_ 列子 .汤问,本文的体裁属于_ 寓言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对比;并主要运用人物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6、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 “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 之北。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 河曲

7、智叟亡以应。 1、 用“ / ”给文中第二、三段没有加标点的句子断句。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始一反焉”中“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B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一狼洞其中 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A投诸渤海之尾B汝之不惠 C杜少府之任蜀州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商量语气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胸有成竹,反问对方 5、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8、( 4分) 3 (1)其如土石何?(D )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啊?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B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6、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4分) (1)反映愚公移山路途遥远的句子:_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9、一毛,其如土石何?” (3) 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杂然相许。 7、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 “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8、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B)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

10、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9、对“甚矣,汝之不惠”理解准确的一想是(2 ) (1)你太不实惠了(2)你太不聪明了 (3)你聪明得太过分了(4)你实惠得太过分了。 10、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 A、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B、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増。 C、愚公的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 D、这一段表明了智叟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11、下列个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3 ) (1)曾不能毁山之

11、一毛 。( 2)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各句中“而”与“而山不加増”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何苦而不平 (3)人不知而不愠(4)聚室而谋曰 扁鹊见蔡桓公 给下列句中的黑体字注音。 立有间()君有疾() 在腠()理寡()人医之好()治不病 桓( )侯不应().汤()熨()骨髓()桓侯遂()死 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作者韩非 ,战国时代重要的家。他的著作,集先秦法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两个成语: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为下列黑体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

12、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A.有一会儿B.一会儿C.中间(B ) 4 2.不治将益深A.更加B.更加深入C.更加厉害(C ) 3.桓侯故使之问之A.故意B.特意C.才,又(B ) 4.望桓侯而还走A.往回走B.转身就走C.转身就跑(C ) 5.针石之所及也A.达到 B.及时,来得及C.连词,无意义。(A ) 6.司命之所属A.属于 B.管辖 C.家属(B ) 7.臣是以无请也A.请求B 邀请C.问(C ) 8.无奈何也A.怎么办 B.没办法 C.拿(事或人) 没办法(B ) 9.使人索扁鹊A.线索 B.寻找( B ) 10.桓侯遂死A.马上 B.已经 C.于是,就(C )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3、。 1 立有 间 古义:一会儿今义:有间隙 2 居 十日古义:停止今义:居住 3 将益 深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 4 索 扁鹊古义:找今义:线索 5 故 使人问之古义:特意今义:旧的 6 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汤熨之所及也通烫,译作用热水焐 2 望桓侯而还走通旋,译作回转,调转 3 火齐之所及也通剂,译作火剂汤 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君有疾在腠,不治将恐深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3.第四次见蔡桓

14、公时,扁鹊为什么“ 还走 ” ?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 病 ” )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 )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扁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问之。(A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桓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C )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

15、有办法了。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 (那是)司命所管的, (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 臣是以无请也。(A ) 5 A.我因此就不再询问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育人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能讳疾忌医。 二十四、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使至塞上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 (2)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 二、根据原文填空 (1) 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两句是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 泊秦淮中揭示全诗主旨的 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无题中运用双关表达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 传递信息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浣溪沙中表现词人对世事迷茫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体现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诗人 对生活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填出“诸子百家”相关内容 派别代表人物著作 学过篇目主要思 想 相关故事相关名言 儒家 孔子、 孟子 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