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件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3962772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中国政治文明的演变,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840);必修1第1单元,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 2、中国近代政治文明(1840-1949);必修1第4单元,选修1第9单元戊戌变法,选修2第3单元临时约法,第6单元近代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 3、中国现代政治文明(1949-2013);必修1第6单元,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840),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早期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演变(汉元),加强(明清),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官制(汉、唐、宋、元),地方官制(汉、宋、元),选官制度(周、战、汉、魏晋、隋唐),监察制度(秦 汉隋唐 明清),分封制,设立军机处,废除

2、丞相设内阁,形成(秦),2、中国近代政治文明(1840-1949),西学东渐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1840-1895,甲午战争-维新变法 1894-191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11-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3、中国现代政治文明(1949-2013),现代中国政治文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49-65:开国大典、54宪法、 三大制度,66-76:文革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问

3、题:中国政治文明演变的总趋向,(井田制)分封制 (自然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商品经济)近代民主代议制、政党政治 (社会主义公有制)人大制、政协制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变动,政治上层建筑即变动。,经济:原始公有制,公天下 政治: 禅让制(权力公有),经济:奴隶私有制,家天下 政治:王位世袭制(权力私有),监察制度-御使大夫、通判、按察使司,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早期政治制度即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围绕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而实施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

4、省制、内阁制、军机处以及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是本专题主要命题点。 3、其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核心内容。,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条主线: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两个方面:指一方面围绕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历程及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地方官僚机构的演变及作用。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和消极作用。,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要点: 1、分封制; 2、宗法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4、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的关系; 5、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

5、1.分封制: (1)概念:又叫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贵族分封到地方各地,广建封国。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4)影响: 积极: 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 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 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局限: 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周王权力的统治。后期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典例1】(2012浙江文综)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

6、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精讲精析】选C。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绘制出如上结构图,并且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

7、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选C。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下政治格局的理解及相关地理概念的应用能力。河南省,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河北省,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湖北省,

8、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为治所而得名;湖南省,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山东、山西,简称鲁、晋源自西周封国国名。故符合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山东、山西。,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 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同姓贵族之间在权 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 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体制: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4)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分封制与

9、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基础): 4、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 (1)姓氏: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2)地名: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3)习俗: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影响更大,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忠孝观念等。,4.(2010广东文综T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

10、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5.(2009天津文综T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选C。西周确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之后,历代均受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影响。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皇)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若嫡长子早亡则由嫡长孙继承。由此判断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宗法制继承原则。,6.(2009辽宁、宁夏文综T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

11、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选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5、我国古代三种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反映的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下的世袭到到地域关系下的任命,体现了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要点:

12、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背景;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4.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形成背景:,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专制主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朝:确立皇帝制,实行三公九卿制。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政效率。宋代:宋太祖通过枢密院、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军权、财权、行政权削弱相权,(尚书省不存在了)相权再衰落。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相权重新加强,这是在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下相对短暂的反复。

13、,明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代:清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斗争趋势:通过限制相权、分相权直至废除丞相,皇权不断强化。(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秦朝: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免地方官员,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唐代:唐中叶以来,设节度使,酿成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宋代:分割地方节度使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元代: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斗争趋势: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

14、集权。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皇帝世袭。(2)皇权至上。皇权独尊。(3)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宣扬“君权神授”。(5)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始终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伴随。(6)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例 2011北京卷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例 C 【解析】 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A项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打击的是地方势力,而非分化相权;B项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也是地方管理制度,与相权无关;

15、D项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而不是清朝设军机处。,4.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 (1)选官制度:,(2)选官制度趋势选官标准由门第逐渐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到公开考试。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有利于选拔有才,维护封建国家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科举制的实行,打击了士族,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考试)提供了借鉴。 (2)消极影响: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3)监察制度:,例 2011山东卷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行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