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5734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引论开放性考核作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哲学引论作业 4: 1. 客观论是指这样一种观点, 即它相信, 从根本上说, 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属 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东西。 主观论则坚持美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美不是起源于 事物的属性而是起源于人的心灵。 主观与美的关系:主观论证性指美并不取决于物而取决于心,是人的 知觉使一事物成为美; 相对论证性指审美判断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属于个人 审美情趣和情感偏好的范畴, 不可能在具有不同历史、 文化和生活背景的个人之 间建立起共同的判断标准。 非认知性论证审美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感 受性的体验活动,不能等同于人类追求客观真理的认知活动。2. 后现代哲学主要是

2、以现代性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后现代哲学肇始于笛卡儿的现代性哲学,现代性哲学普遍具有“对基础、权 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为基础和中心”,“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等特 点。 而后现代哲学,通常采用以“否定性、非中心、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多元 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思维方式, 坚持反对现代性哲学主客对立的思维 模式,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二、论述题 1 艺术表现认为事物的美由客观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一种与主体意识无关的 东西,美与我们的感官无关, 艺术表现论者认为艺术表现的形式有:模仿诗 歌、戏剧、绘画、雕塑、舞蹈和音乐被归结为同一类事物的原因是它们有着相同 的特

3、点即“模仿”;表现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按照传统的模 仿原则创作出来的,它的意义是由作品向我们显示了的。 艺术表达;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之交的欧洲, 出现了一种把艺术哲学观察 的视角转向主体自身, 寻求对主体的审美体验作出新的探究和解释的趋势,艺术 表达论者认为艺术表达的形式有:表达一件东西是艺术品,当,且仅当它澄 清了某种感情情况下才有可能, 而与它是否打算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无关;指 示一个东西拥有另外一个东西的属性,并且它与另外一个东西发生联系时所 起的象征作用;隐喻用来指示隐藏在字面意思后面的艺术作品做具有的某种 属人特性的概念。2 儒学三期说:牟宗三将儒学的发展史

4、分为三期,在他看来,儒学三期的 划分特点是:第一期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学铸造期,此一时期“孔子以人 格之实践与天人合一而为大圣, 其功效则为汉帝国之建构” ,其特点是“积极的, 丰富的,建设的,综合的”; 第二期是“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时期,此则较为消极的,分解的,空灵的, 其功效见于移风易俗”; 第三期指的是则是当代新儒学, “此特殊性之规定,大端可指目者,有二义。 一,以往之儒学,乃纯以道德形式而表现,今则复其转进至以国家形式而表现。 二,以往之道德形式与天下观念相应和,今则复需一形式与国家观念相应和。” 儒学三统说: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对于三统的内涵,牟宗三曾有一个2 简短的说明

5、: “一,道统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 人生宇宙之本源。二,学统之开出,此即转出知性主体以容纳希腊传统,开 出学术之独立性。 三,政统之继续, 此即由认识政体之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 然”。三、 分析题 1在大多数情况下,关于艺术诠释问题的争论,往往都由对文学作品的诠释的 不同理解所引起的, 一般而言, 在艺术哲学中, 文本阅读所引起的诠释问题主要 有两个:第一,作者的传记资料能否成为赞成或反对一种给定的诠释的合法证 据?第二,当我们谈到某种诠释的时候, 是否就应该把这种诠释看作是关于作品 的唯一正确诠释?其余内容参见教材:P262 2参见教材 P303 、306、31

6、0、313、316 新儒学作为中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到底有哪些可以肯定的地方?它的发展 空间有多大?为什么?答:新儒学所面临的是西风东渐、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社会大变局,梁漱溟、熊 十力、冯友兰、牟宗三诸先生怀着强烈而悲苦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复兴民族精神的 历史使命感, 在尽力吸纳西洋哲学之精髓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形上思辨工夫 致力于传统儒学之精神价值的宏扬、发掘和重建工作, 其成就一时成为当代哲学 的一大亮点。 就历史影响来说,梁漱溟主要是一位儒学的实践家,或者说是一位实践意义 上的儒家。面对欧风美雨的侵袭, 正是梁漱溟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借鉴西方哲 学(不要是伯格森的生命哲学)来阐释东西方文化

7、的异同,并以接续“斯文”、 担当“道统”的文化使命感首倡儒学的复兴,其预言和思想也许有不合时宜的地 方,但这里所彰显的恰恰是中国儒学不竭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责任感。此外, 梁漱溟还通过切实的行动 (“乡村建设实验”) 进行了复兴儒学的尝试, 并不顾 个人安危多次介入中国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在 20 世纪 70年代中国大陆全 民性的批孔运动中, 梁漱溟依然坚持为孔子辩护且声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 夺志”,由此所体现的中国儒者的救世热情和人格典范,无疑应予充分的肯定和 大力弘扬。 熊十力的哲学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揭示本心、人体即内在即超越、即存有即活 动的特性,以打通天与人、知与行、存有与道德的界限,从而引导人们依靠内在 本性之自我觉悟, 重建人的生命本体, 确立人性的至上尊严。 这一点后来被熊氏 的弟子牟宗三继承和发扬,并成为当代新儒学的一大特色。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以中国儒学的心性论和道德理想主义为归宿的,但他 赋予了其更为精致的理论形式,所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牟宗三虽然肯定科学与民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更强调科学与3 民主的发展不可以采取某些外在的“加添法”而必须经过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 即从民族文化生命的内部开显出来。这也就是说, 他认定学统和政统应由道统开 出,具体来说,就是由儒家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