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2682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三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1 高考三轮复习:必背知识点一背景(原因、条件)类(一)古今中外政治文明1. 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环海而居的独特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2. 五四运动的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的“二十一条”,北洋军阀政府大肆出卖国家权利。(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二)二战后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2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3)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两国国家利益。3. 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1)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回应。(2)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3)经济发展的需求。4. 苏联解体的原因:(1)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2) 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3)民族矛盾激化。(4)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三)古今中外经济1. 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经济根源:15 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2

3、)社会根源: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增,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3)商业危机 :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4)历史原因: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5)宗教原因:欧洲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6)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相信地圆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2.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是政治前提;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大量财富提供了资金;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手工工场的经验提供了技术;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3.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

4、进了科学的繁荣;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5.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1)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2)政府政策的影响。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5)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用。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2 6.1929 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人民生活相对贫困,限制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5、,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股票投机活动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直接原因(导火线):纽约股市崩溃。7.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 1)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2) 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8.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多极化出现的原因:(1)现代科技的推动。 (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日本、西欧的兴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缺乏全球性的贸易、金融协调机制。(3)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 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9.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1)科学技术是根本推动力。 (2)新

6、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障碍。(4)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四)古今中外思想1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活跃起来。(4) 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出现了“学在民间”。2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1)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 阶级基础: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成长,中国共产党诞生。(3) 革命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革命实践及总结。二内容、措

7、施类(一)古今中外政治文明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2)中央官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3)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2. 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4. 宋代: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把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5.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河北、 山西、 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宣政院统领宗

8、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6. 明朝:中央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地方废行中书省;君主专制加强。7. 清朝: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互相制约,后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8.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变化: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历朝沿用。9. 雅典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 3)公元前5 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3 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

9、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城邦军政大权;发放参政和“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10.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2)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3)保护奴隶制度。11. 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12. 英国内阁、首相、议会之间的关系:(1) 内阁: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负责。首相:内阁的首脑是首相,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掌握立法权,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13. 美国 1787 年宪法:(1)中央与地

10、方的权力关系: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2)国家权力的划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1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立法权: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行政权: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15. 德意志帝国

11、宪法 :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3)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4)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16. 共产党宣言 : (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2)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17.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12、:( 1)在政权建设方面,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2)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19.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

13、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0. 日军的滔天罪行:(1) 南京大屠杀 (2) 潘家峪惨案 (3) 细菌试验。2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1956年实行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 4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进一步完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

14、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民主制度: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22.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法律名存实亡。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夺权风暴。23. “一国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15、针,已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二)二战后政治格局演变与现代中国的外交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再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 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

16、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4.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5. “冷战”政策的表现美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苏联:政治上九国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军事上成立“华约”。6.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形成了两极格局。 (2)造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冲突与分裂,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德国分裂,朝鲜分裂,越南战争。( 3)导致古巴导弹危机。 (4)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7.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4)中国的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