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91109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6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选择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选择题复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 费 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 系问题 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 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

2、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 “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 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 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辩证法 D. 科 学的实践观 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 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

3、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界定的 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2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 间 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 观点,属于: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 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 把人的意识 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0物质只有

4、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 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 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 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 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 12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 是: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 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绝对性 和相对性 D. 对抗性和兼容性 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 B. 肯定和否

5、定的相互转化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 否定 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 质变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诡辩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 点 D. 辩证法的观点3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 纯粹偶然的现象 C. 人的 主观错觉 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17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 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这

6、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和归宿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学习获得的间接 经验并不重要 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 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 利等)是由于16 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 而产生的。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 实践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 哲学评价正确的是: A. 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 B. 它是 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

7、间接经验 C. 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 它否 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 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 选择 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 建构论 D. 4 创造论 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 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 揭 示 了 感 性 认 识 是 整 个 认 识 过 程 的 起 点 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8、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 用 2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 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 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 量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 的辩证法。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

9、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 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 和深化 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条 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 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 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 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 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 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5 识 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 社会

10、历史规律是 可知的 28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 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 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 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决定社 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D. 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 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 法律” ,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 性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

11、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 的物质条件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 向 30马克思指出: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 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 关系和社会关系 B.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 D.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 具的进步上 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 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

12、的反映,主要是对: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6 展起推动作用” ,这一观点是: A. 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 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D. 曲解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 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 现” ,这一观点: 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 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 规律的普遍性 34 “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

13、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 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 作为。 ”这一观点: A. 简 化 了 个 人 在 历 史 中 发 挥 作 用 的 过 程 性 B. 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社 C. 承认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 一 D. 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 是: A.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 确观点 B.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 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C.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 观点 D.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

14、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 点 36 “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37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7 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这一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决定论观点 38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 表明: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 自己的历史 C. 历史

15、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 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 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 济形态是指: A. 自然经济 B. 简单商品经济 C. 发达商品 经济 D. 市场经济 40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 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 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 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 的使用价值,因为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