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78291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性功能损伤职业防护(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第五章 运动功能性职业危害的防护,教学内容,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一、病因,(一)椎间盘退变 (二)遗传因素 (三)损伤 (四)妊娠 (五)腰骶椎先天性异常 (六)有害气体损伤 (七)温差刺激 (八)压力,二、病理,纤维环退行性变所形成的裂隙是椎间盘突出的重要病理基础。而纤维环出现裂隙或破裂的组织学基础是由于髓核退变缩小,其中的蛋白多糖下降,水分减少,胶原纤维相对增加。 在此情况下,一旦

2、椎间盘内压力增高,髓核即可沿着纤维环的退变裂隙突出到纤维环的裂隙 中或纤维环外的韧带下,或穿过破损的韧带突出到椎管内。,脊柱的负荷为某段以上的体重、肌肉张力和外在负重的总和。不同的部位的脊柱节段承担着不同的负荷。由于腰椎处于脊柱的最低位,负荷相当大,又是活动段与固定段的交界处,因而损伤机会多,成为腰背痛最常发生的部位。 脊柱的负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是指站立、坐位或卧位时脊柱所承受的负荷及内在平衡,动态则指身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施于脊柱的力。这些负荷需要相应的关节、韧带和肌肉来维持。,椎间盘突出与年龄的关系。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为0,30岁以下至17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仅为10%,31岁以上的中老年

3、人占90%。由此可见: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中老龄人。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少年儿童极少发生。这是由椎间盘特有的结构和其生理、病理因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20-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椎间盘及其他附属结构,逐渐发生退化,到50岁以上,髓核可有钙化;只要轻微外力作用,极易形成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与职业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椎间盘突出与所从事职业也有一定关系,长期从事电脑、办公、缝纫、绘画、书写、化验、刺绣等工作的,易发生颈椎间盘突出;这是由于长期低头引起韧带和关节囊松驰,继而椎体变性失稳,颈椎间盘易突出之故。从事农民、工人等弯腰、肩杠、挑抬等重体力劳动者,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二)体征

4、,1步态症状较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步态上可以和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别。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步态较拘谨,症状较重者,喜欢取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势而且表现为跛行。 2脊柱外形在外形上出现腰椎生理性前凸变浅。在一些严重的患者,则生理性前凸可以完全消失甚至反常,以尽量加宽后侧间隙,使后纵韧带紧张度增加,髓核部分回缩。同时椎骨后侧的黄韧带相应紧张,因而加宽了椎管容积。此外脊柱还可出现侧弯。 3腰部活动度腰部在正常情况下的活动度前倾可达90,向后及向左、右可达3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方向的活动度都会受不同程度的限制。,4下肢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神经单位的腰骶神经根受到损害,所以该神经根所

5、支配的肌肉如胫前肌、趾伸肌等皆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 5感觉障碍。主观、客观麻木,两者都有参考价值。主观麻木为患者感觉小腿外侧麻木,但在用针刺检查小腿外侧皮肤痛觉时,其痛觉和其他部位完全一样,并无减退或消失。这是因为皮肤痛觉由几根神经重叠支配,单一的神经根损害并不一定能够查出痛觉减退区。但有时也可查到受累神经支配区确有痛觉迟钝,这就是客观麻木。,(一)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为腰腿痛。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损伤。1腰背痛。腰背疼痛既可出现于腿痛之前,亦可出现于腿痛之后,或与腿痛同时出现。部分患者腰痛不明原因突然发生,部分患者则在某次较明确的腰部外伤之后出现。腰背痛和外伤有间歇时

6、间,短者数日,长者间隔数月乃至年余。患者腰背痛范围较广泛,主要在下腰背部或腰骶部。2坐骨神经痛。这种疼痛可发生于腰背痛之后、之中或之前,多为逐渐发生,开始为钝痛,逐渐加重,多呈放射痛,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跟部或足背,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往上的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而后放射至臀部。,三、临床表现,3下腹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时,突出的椎间盘可以压迫LlL3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痛或大腿内侧痛。 4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行走时,随行走距离增多,逐渐出现腰背痛或不适,同时感觉患肢麻木,疼痛加重,当取蹲位或卧位后,症状逐渐消失。此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

7、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和缺血所致。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逐渐扩张,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而引起疼痛加重。 5肌肉瘫痪。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较多见的为L4、L5椎间盘突出。L5神经麻痹可致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麻痹,表现为足下垂,6麻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部分患者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肢体麻木。此多为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所引起。麻木感觉区域仍按神经根受累区域分布。 7马尾综合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当突然巨大突出时,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早期表现为双侧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有时坐骨神经

8、痛可交替出现,时左时右。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表现为双下肢不全瘫痪。,四、诊断,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根据其发病史和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X线、CT等检查结果;基本可以确诊,突出的间隙也容易定位,少数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和鉴别。 体检时可在下腰椎部找到放射性压痛点,按压环跳、委中等穴位可引起腿痛。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可为阳性。X线片可见腰椎侧弯或个别间隙变窄。CT和磁共振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阴影。,五、预防,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预防椎间盘突出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

9、,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椎间盘突出。,坐位工作者:调整坐椅的高度恰好使双膝关节能自由屈伸,上腰椎与靠背椅贴近,保持脊柱伸直。椅子坐板不能太窄,应能托住双侧大腿为宜。 因工作性质需要半弯腰的劳动者(如炊事员、理发师等):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平行,使重力落在双髋关节和双足上。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腰部,然后屈髋下蹲,再用力伸直髋、膝关节,挺腰将重物搬起;集体抬动重物时,要挺胸直腰,先屈髋下蹲,然后同时托起重物

10、。,(三)加强腰部锻炼 (四)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佩戴腰围时注意以下几点: 1、腰围的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好。不要使用过窄的腰围,以免腰椎过度前凸,也不要使用过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一般可先试戴半小时,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2、佩戴腰围可根据病情掌握时间,在腰部症状较重时,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病情轻的患者,可以出外时,特别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时戴上腰围,在睡眠及休息时再取下。在症状逐渐消退、体征逐渐变为阴性以后,应去掉腰围,开始逐渐恢恢腰的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46周为宜。,3、佩戴腰

11、围以后应注意腰部活动,由于腰围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动,而不能减少重力,所以戴上腰围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为度。对于手术后、严重腰椎骨折、脱位等患者,腰部活动要按医嘱进行,解除腰围也应经医生同意。 4、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和减轻腰肌的萎缩。,(五)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卫生保健 (六)避免温差刺激 (七)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八)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有害气体刺激 (九)预防复发,介绍一种脊柱活动度训练操 1坐位,双手叉腰,弓背并两肘向前,后挺胸并两肘向后。 2坐位,双手叉腰,左手经前方、侧方后斜上举,目视左手向左转腰,还原。两

12、侧轮流。 3坐位,双手叉腰,左弯腰,左手垂直下伸,右手沿胸壁向上滑移,还原。两侧轮流。 4坐位,抱膝,两手侧平举,手心向上,挺腰,后弯腰抱住左小腿,拉向胸部,还原。两侧轮流。 5站位,两手侧平举,两腿伸直分开,弯腰以右手触左足,左手右上举,还原,两侧轮流。 6站位,两手叉腰,依次向左、后、右、前方弯腰,还原;后方向相反重复运动。,第二节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迂曲状态,通常发生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是我国最常见的静脉病,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常见的职业病之一。该病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易导致小腿静脉溃疡,或血栓栓塞,引发严重后果。,一、病因,(一)长久

13、站立 (二)下肢负重增加 (三)妊娠 (四)深静脉血栓栓塞 (五)腹压增加 (六)遗传因素 (七)先天性浅静脉壁薄弱或瓣膜关闭不全,二、病理生理 (一)曲张静脉的变化初期,静脉内压力增高,管腔轻度扩张,黏膜下组织(主要在肌层)增生,形成厚而容易压瘪的圆形管道。中期,静脉扩张和迂曲更为明显。管壁开始萎缩,并有退行性改变。晚期,静脉管腔进一步扩大,严重曲张,呈蚯蚓状或串珠样,甚至呈瘤状。(二)血流动力学变化当静脉曲张时,血液回流缓慢和静脉压力升高,影响毛细血管血液的流出,引起组织水肿。而当交通支瓣膜薄弱或功能不全时,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逆流,使浅静脉瘀血,出现相应并发症。,三、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

14、常发生于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常见。 (一)下肢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多发生于双侧下肢,亦可发生于单侧下肢。较为肥胖的患者,往往患肢曲张静脉隐而不显;较瘦的患者,可见患肢浅静脉扩张、迂曲、隆起,严重者扭曲成团块状,站立时曲张静脉更为明显,当平卧抬高患肢时曲张浅静脉瘪陷。大隐静脉受累时,曲张静脉 分布于下肢内侧面,或延伸至患肢的前、后面。小隐静脉受累时,曲张静脉分布于小腿的后面,可延伸到外踝和足背。,(二)患肢酸胀和疼痛 (三)患肢肿胀,四、诊断 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 1有长期站立及能够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病史(妊娠及盆腔肿瘤史、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等),有下肢静脉曲张的

15、家族病史。 2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常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至晚期可发生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溃疡等。 3深静脉畅通试验示深静脉畅通。 4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6排除其他静脉性疾病。,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

16、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五、预防 (一)避免长期站立,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二)防止腹腔内压长期升高 (三)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四)穿弹力袜或捆绑弹力绷带 (五)预防外伤 (六)注意锻炼,强身健体 (七)注意孕期及哺乳期保健 (八)加强腿部运动 (九)采用适当工作方法,降低下肢负荷 (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十一)增强血管张力 (十二)定期体检,加强腿部运动 1站立位,两脚并拢。双手叉腰,提踵,下蹲,重复1015次,自然呼吸,练习节奏由慢至快,重复次数逐渐递增。 2站立位,双脚并拢。单腿屈膝抬高,双手胸前抱膝,双侧各重复1015次,自然呼吸。 3站立位,两脚并拢。挺胸,双手叉腰,双脚交替向前做踢腿运动,各重复1015次,自然呼吸。 4站立位,两脚并拢。双手曲肘与腰同高,掌心向下,双脚交替上抬,两膝力求触及掌心(上身不可后仰),两侧各重复1015次,自然呼吸。,5站立位,两脚并拢。双手扶椅背或物体,用双脚尖支撑身体做上下踮动。重复1015次,自然呼吸。6两脚并立,挺胸,两上肢向上伸直,上身前屈,两手指触地4次,然后还原,重复58次,自然呼吸。7两腿自然站立,高抬腿来回走动12min,同时,两臂交替向前、向后做划圈动作。自然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