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759035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失业理论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当代失业理论 及失业治理政策概述,引子 就业是民生之本。西方经济学通常将经济发展、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并称为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 标。失业与就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失业问题与一国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各国政府普遍把 控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努力追求的政策目标。 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失业及其治理问题 一直是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相当重视的问题,在西方市场经济 国家中政府与学术界早就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极大的努力。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 随着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

2、失业及其治理问题成 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成 为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基本框架 一、劳动力供求理论 二、失业的概念、计量和影响 三、西方失业理论概述 四、失业原因与类型 五、西方国家失业治理政策的经验借鉴,一、劳动力供求理论(一) 劳动力供给1. 劳动力供给函数:LSF(f,z,y,t,h,l,e,w) F人口的规模和结构 z愿意工作劳动力的比例 y收入水平 t工作周长度 h工作周期与节假日数 l劳动强度 e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 w实际工资 “替代效应”:如果实际工资高,闲暇和接受教育等活动的机会成本就高, 人们就宁愿放弃闲暇和接受教育等活动而趋向于参加劳动,劳动力供给 就会

3、增加。 “收入效应”:另一方面,实际工资提高,人们的收入相应增加,生活就 越好;生活越好,人们就越宁愿少工作而多休闲,劳动力供给 就会减少。 这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很大一部分会相互抵消,因而 对劳动力供给的净效应是很微小的。因此,作为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之和的劳动力供给弹性较小。,2. 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1)劳动年龄人口: 统计口径:国际通用1564岁人口我国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大大高于 国际平均水平。(2)劳动力参与率: 就业供给人数总人口总量100 在劳动人口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参与

4、率决定了劳动力供给的规模。 我国具有世界上最高的劳动力参与率(58),发达国家(40),发展 中国家(30)。 这表示我国劳动力供给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曲线:在其他变量,特别是对商品的需求固定不变 的情况下,工资额和需求的工人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雇主或产商多雇佣一个工人的费用不能大于因 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即W=MPPL P MPPL=边际劳动产品 P=商品价格 W=工资率 MPPL P=边际劳动产品价值 产商或雇主在即期所能自主决定的是劳动力数量。如果工资提高,就会打 破公式的平衡。为了恢复平衡,产商必须减少雇佣劳动力的数

5、量,使边际 劳动价值(MPPL P)增加,这样才能有利可图。2.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速度、活跃 程度、水平高低、产业结构、企业规模、资本有机构成,(三)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1.劳动力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W LS L=劳动力数量W0 E W=工资率LS 劳动力供给曲线Ld Ld 劳动力需求曲线E=工资和就业的均衡状态点 0 L0 L W0均衡工资L0劳动力供求均衡量(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传统 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等。 劳动力市场从未达到过均衡状态。 (2)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两种情况: 供不应求,即劳动缺乏;供过于求,即失业。,2.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均衡,

6、劳动力供过于求。现阶段劳动力供给来源:劳动力自然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下岗职工我国扩大劳动力需求的空间有限: 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经饱和,城镇集体经济一时无法形成更大的 就业规模。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倾向于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 资本劳动组合,这必然造成替代和排挤劳动力的后果。 国际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会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我国尤其是沿海省份对外劳务输出的扩大。 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劳动力竞争就业的市场化机制 尚未建立,失业保险程度低,就业服务不健全,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劳动力就业的灵活性。 产业结构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换阶

7、段,经济增长 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明显下降。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 控制供给和扩大需求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二、失业的概念、计量、影响(一)失业的概念 一般定义: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 形成的,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 状态。失业者是在规定的年龄范围以内,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 有找到工作的人。 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在调查期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条件: (1)没有工作(2)目前可以工作(3)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在校学习者、已退休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人 都不计入失业者之中。 我国对失业人员的定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

8、作要能力,无业 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 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标准的,视同 失业。 目前,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失业者主要是指城镇中就业 转失业的人员和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而失 业保险条例中所指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只限 定为就业转失业并已履行缴费义务的人员。,(二)失业的计量计量指标:失业人数失业率:失业人数全部劳动者人数100失业程度:充分就业:失业率处于24之间轻度失业:失业率处于59之间严重失业:失业率大于 10,(三)失业的影响1. 经济方面:(1)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国民财富的巨大损失。失业的经济成本之一:资源的浪费或

9、产出的减少。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高度负相关失业的经济成本之二:数额庞大的失业救济金。(2)失业导致贫困加剧。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失业都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中国城镇居民的贫困与失业下岗有着密切的联系。2. 社会方面:(1)失业破坏失业者的身心健康。(2)失业造成分配不公,威胁社会稳定。,三、西方失业理论概述(一) 古典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 1. 理论前提: (1)“萨伊定律”(Says law): “供给会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 (2)市场自发均衡理论:产品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货币工资随着劳 动力供求关系变化

10、而变动,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自愿失业”不可避免:由于一些非市场的制度因素的限制,工资水平不能 自由调整,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 2. 失业原因:劳动力市场供求不相称 3. 治理失业的方法:调整工资水平 4. 评析: 并未真正承认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反失业” 理论,充其量只是对失业原因的表象解释而已。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政府仅充当市场 经济的“守夜人”,“无为而治”。 降低工资办法也存在着片面性。,(二) 凯恩斯学派的非自愿失业理论1. 三类失业:摩擦性失业(市场制度本身决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

11、: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下的失业 2.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国民经济总需求或总产出下降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3. 导致失业的根本原因“有效需求不足” :商品的总供给价 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不足 4. 对非自愿失业的治理:通过国家干预,实行反周期性的扩张性宏 观经济政策(税收、货币、财政、外贸)来拉动社会有效需求。 5. 评析: 第一个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重视并提 出系统的反失业政策。 从其应用的政策效果来看,起过积极作用。 但长时间执行有害,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滞胀”问题 。,(三) 货币学派的失业理论1. 菲利浦

12、斯曲线 (1)菲利浦斯曲线(Phillips curve):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 (2)对策: 当失业率过高时,可适当提高通货膨胀率以降低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适当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3)评析:揭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可以并存,是对凯恩斯充分就业理论的一种修正。以其简洁、实用为西方国家所青睐,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 “滞胀” 打破了菲利浦斯曲线的神话。 2. 弗里德曼自然失业率理论 (1)“市场失业率”: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结构中,经 济动态系统不断重复呈现出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是不

13、致引发难以接受的通货膨胀的最低失业率,在资本主义经 济中是始终存在的。 (2)失业治理政策:保持与“自然失业率”一致的失业率,(四)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 1. 代表人物:弗尔德斯坦、吉尔德、拉弗 2. 失业原因:供给不足(劳动力供给、资本供给)现代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自愿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3. 解决失业的措施:增加供给。 4. 消除失业的政策:削减福利开支、对失业救济金征税、反对国家干 预、 主张市场自我调节、削减政府开支、主张财政平衡、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等(五) 新古典综合派的失业理论 1. 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托宾和索罗 2.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高”的原因:一些部门产品供给异常

14、; 福利开支的负效应;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 3. 政策主张:充分就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 4. 评析:对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发扬光大,又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成为现代西方失业理论的鳌头。对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认识也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六) 理性预期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1. 代表人物:萨金特 2. “劳动力市场的完全性”假定:劳动力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具有完全 性,工资和价格具有弹性,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劳资双方都可以自由 地获得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可以自发地实现供求平衡。 3. 对经济形势的理性预期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 在经济衰退时期,失

15、业者预期到实际工资下降,就会延长寻找工作的时间以获得较好的工作,特别是在建立了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国家,由于失业的机会成本降低,就业成本提高,人们往往宁愿暂时失业;对雇主而言,虽然此时的名义产量会发生变化,但名义工资也会上升,而实际产量却没有增加,因此也不愿多雇工人。 4. 治理失业的关键:通过改善和刺激劳动力供给的政策降低自然失 业率,(七) 发展经济学派的二元结构失业理论 1. 代表人物: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和托达罗 2. “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经济可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表现为发达的工业与原始的技术并存,少数发达的现代部门与庞大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

16、这个二元结构中,农村大量沉淀劳动力需要大规 模转移出来,但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可能接近于零,为了保持工 业部门的高效运转,工业部门不得不排斥农村过剩劳动力。 4. 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加速现代部门的资本积累,从而提高该部 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使其可以不断吸收传统部门中流离出来的劳动 力,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现象。 5. 评析: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结构差异,比较 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对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较大的 参考意义和启迪作用。 但只单纯强调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忽视农业自身的发 展。另外,在资本积累中对技术进步因素没有充分考虑, 而是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的比例始终不变。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中并不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