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681117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压增高与脑疝(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颅内压增高与脑疝,1,一、颅内压增高,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可通过侧卧位腰椎穿刺或直接脑室穿刺测定。正常颅内压:成年70200mmH2O儿童为50100 mmH2O成年人超过200 mmH2O 、儿童超100 mmH2O并出现相应症状时,即为颅内压增高。成年人 轻度增高200270 mmH2O中度增高270530 mmH2O重度增高超过以上530 mmH2O,2,【病因及发病机制】成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 颅腔内容物包括 脑组织(约1200ml)脑脊液(约150ml)脑血流(7080ml) 三者与颅腔容积相适应是

2、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当颅内压发生改变时主要依靠脑脊液量的增减部分依靠颅内 静脉血的多少来实现颅内压的调节。,3,颅内压增高常见病因 1.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占一定容积又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功能。2.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及吸收不良。3.颅脑损伤 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4,4.脑缺氧 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 ,各种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 铅、锡、砷等,药物中毒:如四环素、Vit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

3、、 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最后导致颅内压升高。 6.内分泌功能紊乱 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5,颅内压持续增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综合征1.脑血流量减少 正常成人进入颅内的血流量较大1200ML/分,可自主调节。脑血流量=【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脑血管阻力=脑灌注压脑血管阻力当脑灌注压低于5.3KPa(40mmHg)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引起脑缺血。2.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致脑水肿能,脑体积增大加重颅内压增高3.脑疝 颅内压增高推移脑组织造成脑疝。,6,4.库欣反应 颅内压增高到接近动脉舒张压时,出现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呼

4、吸减慢、脉搏减慢(即两慢一高) ,继之潮式呼吸、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停止、心搏骤停 ,这一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称为库欣反应。 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肺水肿,7,【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即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1)头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是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所致,多为跳痛、胀痛或爆裂样疼痛。以清晨和晚间多见,多位于前额及颞部。头痛程度与颅内压增高程度成正相关。 (2)呕吐 常出现在剧烈疼痛时,可伴有恶心,系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呈喷射状。 (3)视盘水肿 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客观的重要体征,主要表现为视盘充血、水肿、边

5、缘模糊不清、生理凹陷变浅或消失,视网膜静脉曲张等,严重者视盘周围可见火焰状出血,早期视力无明显障碍或仅有视野缩小,继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8,2.意识障碍 急性颅内压增高者,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慢性颅内压在增高病人,可表现为神智淡漠,反应迟钝。 3.生命体征改变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典型的库欣反应:即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而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4.其他表现 如复视、头晕、猝倒等。,9,【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T扫描、MRI检查、头颅X线摄片、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显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有助于判断疾病病因和确定疾病的性质。 2.腰椎穿刺

6、 可测定颅内压, 但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者应列为禁忌,以防发生急性脑疝。,10,【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原因不明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者 (1)脱水 脱水和利尿,有:氢氯噻嗪、氨苯喋呤、呋塞米、质量浓度200g/L甘露醇、山梨醇等,还可用白蛋白等。 (2)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有助于降颅内压,如: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泼尼松等,疗效快,可持续648h,甚至可达37天。(3)过度换气 PaCO2每下降1mmHg,脑血流递减2%。过度换气即通过排出体内的CO2 降低PaCO2,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4)冬眠低温治疗 体温降低后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 2.

7、手术治疗 目的去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11,【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年龄 (2)有无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3)有无引起颅内压突然增高的病因 (4)患病后情况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 4.心理-社会评估,12,【主要护理诊断】 1. 疼痛: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脑)组织灌流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及应用脱水剂有关。 4.潜在并发症 脑疝。,13,【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1)卧位 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安置适当卧位,防止颈部过屈、过伸或扭曲

8、;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有舌根后坠者科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配合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3)饮食与补液 意识清楚者应给与普通饮食,但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进行静脉补液。,14,(4)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1)休息与镇静 2)防止激烈咳嗽 3)防止便秘 4)控制癫痫 (5)应用脱水药物 (6)应用糖皮质激素(7)实施过度换气(8)实施冬眠低温疗法 1)环境、物品准备 安置病人于安静遮挡光线的单人房间,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50%60%。室内备有氧气、吸引器、血压计、听诊器、水温计、冰袋或冰毯、导尿包、集尿袋、吸痰盘、冬眠药物、急救药品及器械、护理记录单

9、等,15,2)方法 给予冬眠药物,常用冬眠I号(氯丙嗪和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或冬眠II号(哌替啶100mg、异丙嗪50mg、双氯麦角碱(0.30.9mg)加入质量浓度50g/L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待病人进入昏睡状态后,加用物理降温。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有头部带冰帽,在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主干动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体温降低的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肛温3234,腋温3133。,16,3)病情观察 特护,体温,脉搏呼吸、意识、脉搏、呼吸、瞳孔、神经系统体征等,脉搏100/min,收缩压100mmHg,呼吸10次/min或不规则时及时通知医生停止冬眠。4)饮

10、食护理 液体量控制在1500ml/天以内,易消化的软食或管饲,温度接近体温。5)预防并发症 肺部感染、低血压、冻伤、压疮等6)缓慢复温 冬眠低温疗法一般持续23d,必要时可重复。停止治疗时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加盖被毯保温。,17,(9)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 昏迷评分法,18,(痛刺激时肢体出现的运动反应),2)生命体征 观察顺序 先呼吸,次脉搏,再血压,最后体温。 3)瞳孔变化 正常34mm,若出现瞳孔出现大小、形状的变化,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颅内压增高并伴有脑神经或脑干损伤,或继发了脑受压、脑疝等。4)头痛、呕吐 加重提示脑疝。5)颅内压监护 一般不超过一周,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11、 (10)对症处理,19,.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护理 做好皮肤准备、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 ()手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呼吸道通畅等情况; 妥善连接颅外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必要时进行颅内压、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护; 记录液体出入量。,20,)卧位 安置或变动体位时,应由专人扶托头部,保证头颈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无扭曲和震动。全麻清醒后,颅骨骨折病人和脑疝的病人术后一般床头抬高 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脑损伤病人意识清醒者采取斜坡卧位;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者采取头高侧卧位;小脑膜上开颅术后采取健侧或侧卧位;小脑幕

12、下开颅手术后,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21,)营养与补液 较大手术或全麻手术后,应禁食12天,待病情稳定后逐步进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术后第一日可进流质,第2 3日给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术后长期昏迷者,可采用鼻饲及静脉营养支持。 术后有脑水肿反应,每日补液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其中生理盐水不超过500ml。,22,4)对症护理 5)脑室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是经侧脑室穿刺或与手术结束前将引流管放于侧脑室。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控制颅内压;经脑室引流管注入

13、抗生素控制颅内感染。,23,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妥善固定:在无菌条件下将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并固定,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口应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适当限制病人头部的活动范围,以防动度过大将导管牵出。.通畅引流: 不通畅常见原因有: 颅内压过低,若将引流瓶放低,有脑脊液流出则可证实,仍将引流瓶放回原位;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试将引流管轻轻旋转,即可有脑脊液流出;,24,小血块或搓碎的脑组织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试用无菌注射器轻轻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液体冲洗,以防管内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狭窄处,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 引流管位置不当,应请医生确认,调整引流管的位置,直到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25

14、,.控制速度: 术后早期应特别注意控制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否则致颅内出血、脑疝等不良后果。 早期应适当抬高引流管的高度,引流量控制在500ml以内; 若有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的因素,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应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失衡。,26,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每日分泌400500ml。术后12天引流液呈淡血色,以后转为橙黄色。若引流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若引流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表示存在颅内感染,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若24小时引流量超过500ml,应及时调整引流管高度。,27,预防颅内感染 按期拔管 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

15、天,不宜超过57天,因引流时间过长,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如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开放引流。拔管后,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28,【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时防止颅内压增高的方法。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卧位、排痰、定时翻身的方法,避免用力搬重物,适当用约束带,遵医嘱用药。,29,二 急性脑疝,颅腔被当颅腔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内压力高于临近分腔,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脑疝。根据移位的脑组织及其通过的脑膜间隙和孔道不同,可将脑疝分为三类:即小脑膜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和大脑镰下疝。临床以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最重要。,【病因及发病机制】当发生脑疝时,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脑干受压移位可致其实质内血管受到牵拉,严重时基底动脉进入脑干的中央支可被拉断而致脑干出血,出血常为斑片状,有时出血可沿神经纤维走行方向达内囊水平。 病变对侧偏瘫-同侧的大脑脚受到挤压而造成。 同侧动眼神经受到挤压-动眼神经麻痹症状。 枕叶皮层缺血坏死-移位的钩回、海马回可将大脑后动脉挤压于小脑幕切迹缘上致。 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小脑幕切迹裂空及枕骨大孔被移位的脑组织堵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