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luenza流行性感冒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66522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fluenza流行性感冒(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种由不断变异的病毒 导致的不变的疾病” “一种无国界的疾病” “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 快的疾病”,流 行 性 感 冒,病原体,分型 结构 抵抗力 命名 抗原变异,病原学,具有抗原性和亚型特异性,80-120nm,(核糖核蛋白),根据核蛋白质的抗原性分为3型 甲(A) 乙(B) 丙(C),其中B、C两型仅能对人致病,A型对人、猪、马、 禽致病 A型:H:H1-H15;N:N1-N9,人流感病毒模式图,RNA病毒,族:,属:,型:,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多种亚型,无亚型,无亚型,流感病毒的分类,亚型:,80120纳米,流感病毒的基本结

2、构,内层抗原,表面抗原,核蛋白衣壳 核糖核蛋白(RNP)=核蛋白(NP)+RNA(7个或8个片段) 基质蛋白(M),血凝素(HA) 神经氨酸酶(NA),流感病毒是分片段、有包膜RNA病毒,脂双分子层包膜,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流感病毒命名法则,A/New Caledonia/20/99(H1N1),型别/宿主/分离地点/毒株编号/分离年代(血凝素抗原亚型和神经氨酸霉亚型),流感病毒的传播方式: - 飞沫或更小的颗粒(WHO)传播 飞沫是人打喷嚏、咳嗽及说话时,从口、鼻飞出的小液滴 含有病毒或细菌 - 亲密接触 有助于流感病毒的人-人传播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 - 很短,一般为1到2天,潜伏期具有传播

3、性 流感病毒的排出: - 从感冒症状出现之前的1到2天起,就可检测到患者有病毒的排出 - 流感病毒的排出可以一直持续到感冒症状出现后的5到7天,流感病毒的传播,甲型人流感病毒: 从流感患者体液样本已经分离得到H1N1、H2N2、H3N2、H5N1、H9N1等几种亚型。 近几年, H1N1、H3N2两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在世界范围共同流行 2002年研究发现,有些地区还伴有H2N1亚型的小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存在亚型,甲型流感病毒各亚型的不同宿主分布,甲型流感病毒各亚型的不同宿主分布,N1 N2 N3 N4 N5 N6 N7 N8 N9,H1 H2 H3 H4 H5 H

4、6 H7 H8 H9 H10 H11 H12,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 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宿主细胞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RNA的转录与复制 病毒蛋白的合成与装配 病毒的出芽与释放,病毒复制周期的几个阶段,病毒复制周期的几个不同阶段,病毒穿入细胞,新合成的病毒 粒子的释放,病毒的 复制周期,释放核蛋白衣壳,破坏宿主细胞代谢,进行病毒的胞内复制,不同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差异: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极为频繁,种类繁多 乙型流感病毒有抗原变异,但较少 丙型流感病毒没有抗原变异 抗原变异的意义: - 逃避人群免疫 主要变异的抗原: - 表面抗原HA(血凝素)的变异 - 表面抗原NA(神经氨酸酶)的变异

5、 根据RNA片段变异幅度的大小将抗原变异分为两类: - 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 - 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由于流感病毒有“进化”的能力,几乎每年都会产生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病毒的抗原变异,“狡猾、阴险”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变异 抗原性漂流(antigenic drift):在免疫压力下,病毒变异与选择而形成流行株:H1,H3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不同毒株感染病毒基因重新组合,H或/和N同时发生变化新病毒出现,抗原漂移涉及的流感病毒类型: - 甲型流感病毒 - 乙型流感病毒 每年或每几年发生一次,一种流感病毒亚型

6、内发生的变异 基因突变导致RNA及氨基酸的改变 抗原漂移不会产生新的病毒亚型 可以引起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甲型/H3N2,RNA片段,RNA的点突变,感染宿主细胞,一个或多个 氨基酸残基的改变,病毒的抗原漂移,流感病毒HA或NA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甲型/H3N2型 流感病毒株,DRIFT,流感病毒的抗原转换只涉及甲型流感病毒 抗原转换是编码HA和/或NA抗原的基因突然发生较大改变的结果 抗原转换的意义: - 人群对新型流感病毒完全失去免疫力 抗原转换的结果: - 引起世界范围的流感大爆发流行 - 每十年到每四十年一次,人类来源 RNA病毒株,禽类来源 RNA病毒株,RNA重组,产生了新

7、的病毒亚型:新HA和/或新NA类型,感染宿主细胞,新型病毒,病毒基因RNA重组杂交,病毒的抗原转换,世界范围的“新型”流感病毒的产生,SHIFT,病 理 生 理,全身性反应 发热,肌肉酸疼.,局部炎症反应 上呼吸道感染,从鼻咽部至肺泡,进入并破坏上皮细胞,机体反应,38%,71%,54%,54%,100%,85%,77%,83%,81%,65%,0%,20%,40%,60%,80%,100%,嘶哑,咽炎,鼻塞,咳嗽,乏力,肌痛,头疼,寒战,发热 3 天,发热 39C,全身性及呼吸道症状,流感的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传 染 源:包括病人、 隐性感染者 和动物, 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潜伏

8、期为2448h。 传染期为57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流行特征,流行或大流行 季节性 周期性? 超额死亡率,流行特点:,短期内突然发病,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包括世界大流行、局部暴发流行及散发。 流感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温带和寒带地区通常在冬、春季流行。在亚热带地区,可整年发生,并常在春末夏初及冬春出现两个流行高峰,第一个高峰更为显著。 流感并发肺炎或其他并发症常常引起儿童、老年人及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死亡。,J F M A M J J A S O N D,流感的季节型爆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流感活

9、性和爆发情况总结,南半球,热带,北半球,Reichelderfer PS, Kendal AP, Shortridge KF, Hampson A. and 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the pacific basin. In: Current topics in medical virology 1988:412-38,美国的年发病和死亡,1,700万至5,000万例流感患者1.65亿至2.33亿个流感患病日400万至2,400万例就诊314,000例住院20,000例死亡K. M. Sullivan : Health impact of Influenza

10、 in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Economics. 1996, Suppl. 3, pp. 26 - 33,流感罹患率 和肺炎、流感年死亡率,0,5,10,15,20,25,30,35,40,45,50,55,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年龄,(,年,),每100人罹患率及死亡率,罹患率,死亡率,American Kansas Data of 1957,流感典型的流行模式,学龄儿童发生发热性呼吸道疾病, 缺课增多学龄儿童将病毒带回家中传给学龄前小儿和成人儿童医院肺炎住院人数增多, 并可持续到流

11、行前半期(2-3周)成人患者增多,缺勤增多, 成人肺炎住院率增加, 持续到流行后半期(2-3周)儿童中发病率最高, 但大多数并发症和 死亡多发生于老年人和高危人群,Cate T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Rothschild H., Cohen JC (eds) Virology in Medicine. Oxford Unversity Press. 1986:pp111-132.,1998年底北京流感发病率,11.73,10.67,10.45,8.44,8.22,10.01,人群,发病率(%),1998年底北京市流感特点,总发病率10.01%,即

12、110万人以上感染流感 学生在各人群中发病率最高 55岁老年人感染流感后并发症比其他年龄组高3.4倍,从1968年甲型株(H3N2) 大流行已经引起美国大约400,000死亡,与流感大暴发有关的死亡: 1918/19 西班牙流感 500,000(美国) 2100万(世界范围) 1957/58 亚洲流感 70,000(美国) 1968/69 香港流感 34,000(美国),Source: MMWR,流感:疾病负担,美国发病率全人口15% 高危个体50% 住院率 160/100.000 死亡率 全部:15/100,000 高危个体:76/100,000 儿童:2.7/100,000,Next in

13、fluenza pandemic is imminent.,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从1580年至今,世界范围的流行或大流行已超过30次; 最大规模的流行发生在1918年冬至1919年,至少2100万人死亡,超过一次世界大战死亡数(西班牙H1N1) 最近的流行发生发生在1957(亚洲H2N2)、1968 (香港H3N2)和1977(莫斯科H1N1)年,都是从中国开始,然后传播到全世界。 流感大流行发生,在时间上不存在周期性。但从现有资料来看,每次大流行之间间隔均在10年以上。,发生流感大流行可预见的的后果 If an influenza pandemic appears, we could

14、expect the following, 全球交通繁忙,病毒迅速传播,准备时间非常有限 疫苗、抗病毒药和治疗并发症的抗生素供应短缺,且分配不平衡。疫苗需数月才能面市 医疗机构将不堪重负 疾病迅速蔓延可导致突然及严重的人员短缺,以致不能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 与其他自然灾祸相比流感大流行对社区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因为爆发可能会出现第2 波,西班牙流感 (A/H1N1) 1918 - 1919,10亿人患病 (世界人口的25-30%) 三个流行高峰 1918年三月和九月 1919年二月 毒力超强的病毒株 死亡4000-5000万人:法国 200 000人美国 500 000人非洲150-200万人印

15、度700-1000万人,1918-1919 流感大流行 美国堪萨斯州一间临时医院,亚洲流感 (A/H2N2) 1957 - 1958,两个流行高峰:儿童老年人 全世界死亡100-200万人 与1918-1919年相比,监测和预警有所提高 (WHO) 具备疫苗和抗生素 较弱的一次大流行,香港流感 (A/H3N2) 1968 -1969,与1957-1958年相同,从亚洲开始 较弱的大流行(暴露于1957年H2N2株后可能产生交叉保护)全世界死亡80-100万人,历史上几次流感大流行的影响 Impact of Past Influenza Pandemics,1918 19 Spanish Flu A (H1N1)造成全球 2 5千万人死亡 许多人在感染后几天内死亡 而其它一些人则因并发症死亡 死亡病例中几乎一半是年轻人和健康成年人 1957 58 Asian Flu A (H2N2)造成全球 1百万人死亡 确认在中国首发 1957年2月下旬 1968 69 Hong Kong Flu A (H3N2)发病率和死亡数与1957年的类似 该病毒在香港首次发现 1968年初 H3N2至今仍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