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导学案(学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5055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导学案(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知之为知之导学案(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导学案(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导学案(学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银市一中编号 :105 号使用时间: 2016-4-5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班级 : 小组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语文教研组第 1 页共 2 页有梦就去追,没有梦想的人,灵魂是空虚的!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卓越!知之为知之【学习目标】1. 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 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2. 感受孔子光辉人 格魅力,感受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3. 联系自身学习实际, 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1. 分析文中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要 思想内涵。2. 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

2、世等方面的片 段并且尽可能背诵。3. 深层理解文章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预习案 教材助读 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 慧、 内涵丰富、 脍炙人口的成语,如 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 乱大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 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 口。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 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今天 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高效记忆 1. 为下列词语注音。 莒輗軏彫 2.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

3、句中的含义。 诲女知 之 乎 是智也 更也小人之过也必文 人能 弘道躬自 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 子在 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 1)诲女知之乎_通_ 。 ( 2)如日月之食焉_通_ 。 ( 3)无欲速_通_ 。 (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通_ 。 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5. 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 1)知之 为知之子夏 为 莒父宰 ( 2)过 而 不改人 而无信探究案 学始于疑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结合注释,疏通

4、文意翻译原句1.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2. 子曰: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 矣。?3. 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4.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5.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6.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7.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8.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9.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10.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5、: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11.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合作探究】 1. 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 呢?2. 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 己的过错呢?3. 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 是指什么呢?4.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 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5.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 则大

6、事不成” 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6. 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白银市一中编号 :105 号使用时间: 2016-4-5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编制:高二语文学科组班级 : 小组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语文教研组第 2 页共 2 页有梦就去追,没有梦想的人,灵魂是空虚的! 我主动,我参与,我体验,我卓越!训练案 举一反三 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 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2. 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 一篇小短文。100 字左右。. . . . . . . .

7、 阅读下面两篇小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 必信,行必果,硜硜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 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二) 过蒲, 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 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 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 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 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

8、 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1. 孔子在第一段把“士”分为几类人,分别是什么?2. 如何理解 “言必信,行必果”?3.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吾与夫子再罹难罹 苟毋适卫,吾出 子苟出盟可 负 邪负 4. 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素养案 夯实语文基础,提高人文修养论语选读中的成语汇编 众星拱北陈力就列开柙出虎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 风行草偃化若偃草克己复礼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崩乐坏手足无措犯上作乱名不正,言不顺 待贾而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匏瓜空悬 愚不可及能近取譬披发左衽道不同不相为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志士仁人知其不可而为之 杀身成仁患

9、得患失无所不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后生可畏逝者如斯周而不比言不及义 好行小惠直谅多闻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人废言观过知仁求仁得仁 巧言令色言而有信文武之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诗礼之训 举一反三一隅三反切磋琢磨闻一知十 爱素好古述而不作各得其所高山仰止 斐然成章侃侃訚訚暴虎冯河用行舍藏 升堂入室循循善诱博文约礼割鸡焉用牛刀 欲罢不能赐墙及肩门墙桃李沂水春风 沂水春风一日之长沂水弦歌沂水舞雩有勇知方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无适无莫和而不同敬而远之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10、乎? 2. 巧言令色,鲜亦仁!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胡? 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 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 民不服。 12.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11、,既往不咎。 14.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 15. 朝闻道,夕死可矣。16.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7. 君子周急不继富。 28.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

12、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3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4.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35.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 子不语:怪,力,乱,神。 37.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 鸟

13、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0.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2.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 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 贵也,耻也。 4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6.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 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48. 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3. 食不语,寝不言。 54. 寝不尸,居不容。 55.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 未知生,焉知死?【 我的收获 】处处留心皆学问. . d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