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487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川市经济转型分析研究2015/12/18 9:04:00 陕西统计铜川因煤立市, 以煤炭行业为主的工业主导着全市经济发展。近两年来,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和实施,全市主导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经济增速回落明显,经济转型发展形势更加紧迫。本文结合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三经普”)数据,深入剖析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历史背景、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积极思考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路径,力求为促进全市提速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一、铜川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背景建国前后,铜川经济发展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1953 年第一产业一度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 63.4%。“一五”

2、时期,国家在铜川摆布了原苏联援建的156 个全国重点项目之一“铜川王石凹立井”和原民主德国援建的“耀县水泥厂”两大项目,对铜川工业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煤炭大规模开采,煤炭、 建材等重工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并逐步替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1958年因其煤炭资源特性,铜川被撤县设市,成为当时除西安市以外全省唯一的省辖市。1978年,第二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经提升到70% 的历史最高点,全市煤炭和水泥产量分别占到全省的53.5%和 63.9%,重工业经济特征明显。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着经济体制变革、“开放、 搞活”政策实施以及市场

3、经济地位的逐步确立, 全市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经济从自给半自给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工业生产门类不断增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形成了以煤炭、建材为主的二十多个工业大类行业和上百个小类行业。2000 年以来,为了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 铜川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增强与中省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三经普数据显示,2013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3.27亿元,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和建国初的116.3 和 2020 倍;财政总收入40.82 亿

4、元,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和建国初的90.7 和 4252 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65.2:28.3。二、铜川市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建国以后, 以煤炭、水泥等行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促使工业在全市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产业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体量不足第二产业的一半;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步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多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大。通过在煤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推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升级改造,全市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90% ,铝冶炼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水泥行业全面采

5、用干法熟料煅烧新工艺。启动建设了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用煤发电、用电炼铝、 铝进行深加工、 电厂灰渣全部用作水泥生产原料”,逐步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产业项目建成后煤炭、铝业等传统产业就地转化率将由现在的30% 提高到 80% ,为全市传统产业脱困踏出一条新路。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 其燃煤机组烟气一体化处理在国内尚属首家;二期项目中为其配套的铁路专运线和南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发展步入多元化。2013 年,煤炭、水泥、电解铝、电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4.3%、生产总值的48% ,较2008 年分别提升1

6、1.6 和 12.2 个百分点,主导地位十分明显。(二)接续产业培育发展步伐加快。把接续产业培育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引进、发展了一批实力强、 前景好的企业, 为全市转型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与台资企业旺旺集团合作建立了铜川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2 亿元, 成为全市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民营铝型材加工企业四川铭帝铝业有限公司在铜川建厂,延长了铝产业链,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陕汽合作建立了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发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引进了西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中药加工企业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加工中药材1 万吨能力。 陕西方舟制药公司生产的抗肿瘤用药科技含量

7、高、发展前景广阔,年产值已超过6 亿元。 2013 年全市接续产业实现增加值11.7 亿元,增长15.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3 个百分点。(三)农业经济加快发展。按照稳定粮食生产、扩大果业规模、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快速致富的思路,推动农业经济加快发展。2013 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丰”;苹果产量达到64.77 万吨,占全省比重由十年前的4.5%提高到 6.9%,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形成了陈坪大樱桃、孟姜红鲜桃、九洲龙苹果等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了9个省级、 9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完成了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型,畜禽规模饲养量占到70% 以上。伊利集团、河南昊诚等一批

8、大项目落户铜川,大匠农科、哼瑞种猪场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四)旅游养生产业方兴未艾。通过深入挖掘耀瓷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资源,重点打造照金香山、玉华宫、药王山、陈炉等景区,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成功开发建设了孟家女故里、马咀田园都市、宜君旱作梯田、印台金锁石林、申河香谷湿地等乡村特色旅游, 带动假日休闲旅游不断升温;筹划推进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耀县水泥厂工人村开发建设,打造工业遗产旅游新特色;启动了渭北旅游观光小火车铜川试点项目,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亮点。2013 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6%和 42.8%。三、存

9、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 产业转型难度增大。“煤主沉浮”的产业格局没有根本改观,全市经济发展对资源性行业依赖依然较强。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接续产业占比小、贡献低;服务业发展较慢,支撑经济发展力度较弱。(二)转型资金需求缺口大。一方面作为资源型城市,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接续产业培育壮大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转型过程跨度较长,仅凭自身有限财力难以保证,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和消除经济结构调整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阵痛”,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在群众住房、 就业、医疗等方面做好保障。同时,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相比,全市在城市建设

10、方面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城市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以提升。(三) 转型发展缺乏全面、具体的思路。 市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发展目标,全市在发展旅游和休闲养生产业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一定实效。目前全市仍缺乏全面、具体的转型发展思路,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方面的方向、重点、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仍待进一步明晰。此外, 转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调整变化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社会各界认知也会调整,因此, 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转型发展的思路非常必要。四、面临形势分析从全国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11、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这一总要求显示国家产业政策更加突出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措施更加有力, 转型发展进程将逐步加快。其中,在阐述“坚持绿色发展”方面内容时特别提到“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这意味着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会降低、 总量将被压缩。当前煤炭行业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尖锐,压减产能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将成为未来煤炭行业调控的主基调。水泥、电解铝等均已被国家明确列为淘汰压缩产能产业行列,规模扩张之路已不可行,现有产业必须在开发新产品、行业整合等方面积极寻找出路。从全市看, 随着近年来省内地市竞相发

12、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崛起和全市煤炭资源逐步衰减,铜川作为全省能源、建材城市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地位正在不断弱化。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 年)中明确要求,到2020 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降低到8.8%,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到40% 。三经普数据显示,2013 年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占比33.7%,高出 24.9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8.3%,低于目标13.5 个百分点。对照目标全市差距较大,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今后工作压力很大。目前, 铜川经济转型同样面临诸多机遇。已被列为全国

13、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国家层面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加大。“国企进铜”成效显著,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延西高速铜川北至黄陵段已建成通车,铜(川)旬(邑)高速即将通车,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二期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西(安)铜(川)城际铁路也将开工建设。习总书记到照金调研,给予全市人民极大精神鼓舞,铜川对外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居住环境、 群众就业、居民增收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提速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市上下转型发展的热情高涨, 群众求富思进的愿望强烈,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激发,热

14、爱铜川、 建设家乡的强大合力正在推动转型发展不断前进。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好这些有利因素,盯紧目标、凝心聚力,强规划、重落实、抓推进,一定会实现转型发展梦想。五、推进铜川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及要素保障(一)推进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重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是转型的载体。没有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坚实基础。 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以科技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不断提升主导产业的成长性和竞争力,加快产业规模扩张,并以此带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产业信息化,实现工农商结合、产城融合。就铜川而言,从短期看,在把稳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要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接续产业的壮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15、业,走向深度转型。1、农业走向精、优、特。可以从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四个方面予以定位,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智慧农业就是要以机械动力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保障,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管理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品牌农业就是要以工业化理念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生态农业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广高效、生态、循环、节约的农业种养模式,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让更多人“吃生态粮、品铜川味”。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农产品资源

16、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加快信息技术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产品直销店、O2O体验店、农超对接,促使农业升级增效。2、工业走向高、大、强。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 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以循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规模化壮大接续产业,以高端化再造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做强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煤炭、 电力、铝、水泥四大传统产业,专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强化核心技术及产品设计研发等薄弱环节,加快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强地域特色品牌培育。 煤炭产业以稳定产量为主,通过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实现集团化发展;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力度,走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之路。电力产业要加快华能照金电厂二期工程, 扩大余热供暖范围,发展热电联产联营。铝业要加大与西飞集团等企业合作,发展特种、 高精度铝型材, 开发新型汽车用材、飞机、火车或高铁用材,使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水泥产业要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鼓励水泥企业走出去,推动产能合作、 技术输出;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