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9285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被贬抑原因浅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诗受贬抑原因浅论华师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俞明海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李白和杜甫是耀眼的双星,两人齐名。 历代文学诗歌评论家评李必及杜,评杜必及李,几无例外。于是,李杜孰优孰劣,就成为评论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抑李扬杜、贬抑李诗,就是一种观点。而事实上,历来注杜诗号千家,注李诗者仅三家而已,李诗之不受重视,可见一斑。李白在世时已声名远播,诗坛前辈贺知章号其为”谪仙人“,诗名之盛,可谓“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 。唐天宝年间的河岳英灵集已大量收录李诗,却未及杜诗。李诗获盛唐人的喜爱,自是不争的事实。贬抑李诗,肇自中唐元白诗派。中唐以降,元稹首开抑李扬杜之先河。元稹在其杜君墓希铭序中说:

2、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摹写物象及乐府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前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格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深乎! ”1同时代的白居易贬抑李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这样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2所谓“风雅” ,应指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覙缕格律”,应指诗歌的诗格章法。3元稹贬抑李诗,认为李诗在气势格调上与杜诗不相上下, “诚亦差肩于子美矣” ;但在诗歌

3、的格律、声韵,尤其在排律上不如杜诗。但是白居易则认为李诗在这两方面都不如杜诗。文学史上的抑李扬杜的盛时,主要在宋朝。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编选杜、韩、欧、李四家诗 ,将李白置于宋人欧阳修之后,贬抑李诗之意十分明显。宋人贬抑李诗,此为滥觞。北宋另一大文学家苏轼言:“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 (苏轼王定国诗集序) ,可谓独尊杜甫。时至南宋,文学家陆游在老学菴笔记中这样评李白:“白识度甚浅汝但以其辞动豪俊人故,不深考耳” 。在当时许多诗话文平当中,抑李扬杜更成为时尚。宋论家葛立方在韵语春秋说: “杜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所能望也。”1元稹元稹集 中华书局1982 年版2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

4、979 年版 3裴斐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缘何李诗在盛唐备受推崇,但在中唐及宋却备受贬抑?这并不是说李诗缺乏艺术审美价值,而是主要与评论家的诗歌评价标准有密切的关系。在盛唐,思想开放,释、道、儒三教自由发展,并无主流可言。李白诗歌,思想庞杂、天真自然而雄浑飘逸,正与盛唐的开放豪迈的诗歌审美风尚相符,“唐人尚意兴” ,故李诗能获得盛唐人的追捧。然而,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的主流诗歌评价标准,乃是儒家的诗学观及诗歌标准,要求诗歌必须具有政治、伦理及道德的教化功能,要求诗歌要有“传道”的作用。古人很早就提出“诗言志”的诗歌评价标准。而毛诗序更是直言“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

5、强调诗歌的“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功能。由这样的诗歌标准出发,李白自然不符合儒家标准里的唐诗最高典范。中唐, 儒家复兴,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注重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和实录写实精神。元白的新乐府诗论,以是否符合“风”“雅”为诗歌评价标准。而他们所理解的“风”“雅” ,又深受汉儒的影响,认为诗歌总要“干预教化”、 “补查时政、导泄人情”。白居易更是主张诗歌“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坐,不为文而作也” 。他认为李白虽可称为“诗之豪者” ,且“才矣奇矣,人不逮”,但李白诗终究是“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4李诗不合其新乐府诗论,自然就会抑李扬杜。其实, 元白诗派抑李扬杜的说法是难

6、以自圆其说的。他们的的诗歌标准“风” “雅”本身就是古乐府诗,从形式上看,倒是擅长乐府歌行的李白更熟练,而“覙缕格律,尽工尽善”的杜工部对其更为生疏。事实上,李白的诗,也有不少是接近“风”“雅”的,如古风组诗。及至宋朝,理学大兴。儒家诗学评价标准获得主导地位,李诗格外受贬抑。宋慧洪冷斋夜话记载王安石是这样评价李白的:“ 太白词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与酒耳。”曲解姑且不论,倒见评论者的一个十足的儒道卫道士面目。赵次公杜甫草堂记说:“李、杜号诗人之雄,而白之诗在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教化哉!惟杜陵野老,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 而肮脏不偶 , 胸中所蕴,一切写

7、之于诗。”他认为,杜诗“有意当世”,李诗于教化无补。苏辙对李白也是极力贬抑的。他在苏栾城集评价李白:“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4伏涤修李白诗受后世诗评家贬抑冷落原因探论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 年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而不知义理之所在。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5宋封建士大夫绝对地将儒家教化标准当作衡量文学的首要标准。他们对作家作品的评价,重在教化,重在义理。而这种所谓的义理,就是理学的三纲五常知道。他们褒扬杜甫,最有分量的一条,便是“每饭不忘君”。李白“不知义理” ,他的诗自然就不如杜甫了。6罗大经在 鹤林玉露 里评价李白说道:李太白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

8、之日, 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岂可同年语哉! 唐人每以李、 杜并称。 韩退之识见高迈,亦惟曰 “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无所优劣也。至宋朝诸公,始知推尊少陵。东坡云:“古今诗人多矣,而惟称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饥寒流落,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又曰: “北征诗识君臣大体,忠义之气,与秋色争高,可贵也。”朱文公曰: “李白见永王 璘反,便从 惥之,时人没头脑至于如此。杜子美以稷、契自许,未知做得与否?然子美却高,其救房琯亦正。 ”这段文字,将宋人抑李扬杜、贬抑杜诗的原因道得极为明了。事实上, 上述诸人对李白的责难并非都符合事实

9、。李诗并非都是吟咏花草、饮酒狎妓之作。李白在其诗中,常常表达自己建立盖世奇勋的强烈愿望,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 上李邕) 、“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 从军行)等等。李白在诗中也揭露现实的黑暗,表达对民生的关怀,如战城南、 古风及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诗篇。不过, 与杜甫总是为君为国为民着想不同的是,李白歌往往着眼于自我,其诗大多重在自我的境遇浮沉。李诗的这些特点,正是宋封建士大夫所不赞同的。此外,李白思想性格极为复杂,以儒、道、侠为主,又兼融汇纵横家、佛徒、酒徒等类人的气质行径。李白复杂的思想,在儒道并尊、开放包容的盛唐,自然是可以被接纳的。但到了重建儒家道统、理学大

10、兴的宋朝,正统士大夫就开始对李白发难,开始抑李扬杜了。而杜甫一生是儒道的忠实的拥护者和践行者。自然,在正统的儒道士大夫眼里,李白当然不是他们所要推崇的唐诗最高典范。况李白“好任侠” ,自言“十五好剑术” ( 与韩荆州书 ) ,并且在诗中不止一次地赞赏任侠杀人的事:“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等。李白的 “ 好任侠 ” ,在重文抑武、尊儒道的宋朝,自然为士大夫所不能容。其次,李诗受贬抑, 与诗歌诗体发展有关。李白创作乐府诗多,成就主要在乐府诗上面。5苏辙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 年版 6刘忆萱管士光李白新论山西出版社1987 年版

11、胡小石在其李杜诗之比较中提到李白古近体诗比例:“ 从他今存的诗的形式上看,古诗占十分之九以上,律诗不到十分之一,五律尚有七十余首,七律只有十首,而内中且有一首止有六句。”7而杜甫仅五律就有五百余首,以此形成鲜明对比。唐以后是崇尚近体格律诗的时代。李诗虽然格调高迈、气象雄浑、清新飘逸,然后人终觉得其诗诗格诗体变化少,内涵的诗艺技巧不多。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让位与古体诗,使得擅长写古体诗的李白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价值降低。此亦为后人抑李扬杜之故。再次,李诗受贬抑,以李诗难以被承传有联系。前人所说“太白神于诗,少陵工于诗”、“李豪放而才由天授,杜混茫而性由学成” 、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

12、变化极于近体” ,8就表明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创作的典型。李白生性豪爽,为诗往往是随兴之所至。他认为过分讲究声律会限制诗人才情的宣泄,于是喜欢写格律宽、字句散的乐府诗。杜甫恰恰相反,他为诗,比字斟句酌,苦吟练字,讲求声律。明代胡应麟就一语中的:“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缜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9由此可见,李诗多是随兴而作,自然而不可学。这就导致了后人没有深入研习李诗,以致贬抑李诗。李诗受贬抑,还以后世诗派尊崇有关。盛唐,世风开放包容,李诗备受喜爱。中唐,新乐府诗运动,元白诗派主将元、白是现实主义诗人,对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格外推崇。而李白那种驰骋无际、幻想瑰丽的浪漫主

13、义创作方法自然不为他们理解、认可。宋朝,影响甚大的江西诗派,尊崇杜甫为“一祖三宗”之“一祖”,作诗完全以杜诗为模范。杜甫的诗坛地位更是超越李白,备受宋学人顶礼膜拜。清代,虽诗派林立,但多说崇尚宋诗,作为开宋诗先河的杜甫,在获得清人极度尊崇。当然,与抑李扬杜并行存在的,还有“抑杜扬李”和“李杜并重”两派别。但已不在本文谈论范围。李、杜代表的是两种创作理论及道路。他们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历史和文学史地位,而不应该是孰优孰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张长。7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8裴斐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9胡应麟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参考文献:1.(唐)李白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年版2.刘忆萱管士光李白新论山西出版社1987 年版3.裴斐 李白十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4.余恕诚中国诗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5.伏涤修 李白诗受后世诗评家贬抑冷落原因探论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6.白居易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 年版7.元稹 元稹集 中华书局1982 年版8.苏辙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