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331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初本 091 5 号泮秀玲教学目标 : 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 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 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 示与教育。 课时安排: 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家养花吗?你们养的花放在哪里?你们养花

2、的目的是 什么? 【教学说明 : 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让其明白我们的花养在家里,我们养花的 目的是为了净化自家的空气, 让自己居室的环境更加美丽, 自己也随时能欣赏到 怒放的鲜花,总而言之,养花是为了自己。在后面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感 受德国人种花给别人看的独特风情,为之后感受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高尚情操,渗透“给予永远比拿愉快”等德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后面了解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3、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 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 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

4、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 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 j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 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 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 惊叹。 )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 不可思议, 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 尔一笑” (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

5、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 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 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 ;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 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 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 每一家都是这样, 在 屋 子 里 的 时 候 , _ ; 走 在 街 上 的 时 候 ,

6、 _ 。 过度:作者仅仅是为了称赞花美吗? 出示句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谁来谈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耐人寻味”的? 师总结: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 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 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 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 我们可以称它为 “耐人寻味”。 (7)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者认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种 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总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 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 人,这本身也是

7、一种境界。花很美,人更美。 【教学说明 :一系列的语言训练偏重让学生运用常用的段式(总分段式),输出 学生的积累,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有机地将知识学习、 表达训练与情感 体验融为一体。 层层推进式的语言训练,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教学 临近尾声,我问学生“美丽”究竟指的是什么,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美丽”不 仅指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 还包括德国人民美丽的心灵,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心中 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要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 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 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 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真可谓

8、水到渠成。】 (8) 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人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你为别人 服务,别人也在为你服务,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例如:我们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也是我们班同学一本捐出来的,才有了我们班这个丰富的图书宝库,让其 他同学也能看到这些书,这就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总结: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 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 为这个人服务。 在一个家庭里, 爸爸工作挣钱, 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 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 无论从事什

9、么行业, 你总是在某一 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教学说明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懂 得“给予永远比拿愉快” ,不是空洞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是在体会含义深 刻句子的过程中, 联系生活实际,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 冶。 】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 五 十 年 后 , 我 又 到 了 德 国 , 我 发 现 很 多 东 西 变 了 : _ ,可当我走在街上, 抬 头 一 看 , 又 是 _ , 是 的 ,

10、_ 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 作者漫步异乡, 置身于花的海洋, 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 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 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 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 【 教学说明 :通过作者的文字,学生了解德国人分享、奉献的精神才使德国变 成“花的海洋”,才能如此美丽。这时候,学生会有一种迫切的欲望,希望自己 的祖国、自己的民族也能变得同样美丽,这

11、种爱国情感便会变得真实和迫切。而 改变一个国家需要靠每一个人自己的行动,学生能将这种思想落实到自己的行动 中,如将家里的花搬到阳台让别人欣赏,那说明学生已初步具有分享的意识了, 也是在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来爱国。那么,这堂课也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了。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2)小练笔:你能不能学一学作者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写?请想想,有哪 些东西也可以是以小见大的呢? (3)学生写,写完后展示出来。 教学小结: 语文教学中融合 “两纲”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以老师的说理为 主,而应该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品读,应该将对文章蕴含的人文思想的感悟 融入知识学

12、习与语言训练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为此,我 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进行研究: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文学翻译家。在他25 岁时,远渡重洋,来 到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十年以后回到祖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 羡林第二次到德国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全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对五年级的学 生而言,本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但如何通过读文使学生对这句话形成更为具体的、感性的认识是本课教学 的一个难点。 在细读文章之后,我发现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说美丽指的东西很 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这里的“美丽”包含着两层意思:从句子本

13、身来 看, “美丽”是指德国街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色很美;联系全文内容来看, “美丽”更是蕴含了作者对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的由衷 赞美。然而,这层含义的理解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尝试 着以“美丽”一词为突破口,整体进入课文教学。 在确定了教学突破口之后,我便以对“美丽”一词的理解作为主线,层层推 进,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对“美”的感性认识。 1、在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中感受美。 2、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强化对美的感受。 层层推进式的语言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教学临近尾声, 我问学生“美丽”究竟指的是什么,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美丽”不仅指德国街 头美丽的景色, 还包括德国人民美丽的心灵,真可谓水到渠成。 教师只有善于挖 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将其溶入有效的语言训练之中,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 才 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才能熏陶孩子们的情感, 使学生对生命、 对生活充满美好的 憧憬。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