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534537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343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343页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343页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343页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343页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3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唐宋)2014--2015(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两宋文学),(2014年2015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张慧琼,开场课,一 、本学期学习内容隋、唐、五代、南北宋、金、辽文学,包括文学史与作品选。二、学习时数及学习计划周均3课时,开设一个学期。课堂重点讲解与课下自由学习相结合。三、讲授方法讲义与教材相结合,课件演示讲授与黑板板书讲授相结合。,开场课,四、学生学习方法同学们自行疏通字词,做好课堂笔记,认真完成课下作业。课下多诵读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背诵、赏析文学经典作品。五、教学相长师生多交流沟通,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开场课,希望我们相处愉快,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学期!,隋唐五代文学,这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将近四百年的历史

2、阶段,历经隋、唐、五代(589-960),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无比辉煌的时期,名家辈出,名作纷呈,而主要成就在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唐代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 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概况唐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达到了文学史上的巅峰。一、历史背景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强盛的国力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隋朝国祚不到30年,即被李渊、李世民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隋唐五代文学,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唐”。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开始了。 唐太宗时期,平定各方势力,四边拓土,建立起

3、强大的帝国,成为东亚的盟主,唐太宗被尊推为天可汗。历经高宗、武后朝,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达到极盛。后人把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强汉盛唐”或“汉唐盛世”。,隋唐五代文学,唐代强盛之证:1.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2.新唐书食货志一:“(贞观)四年,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隋唐五代文学,3.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海内富实,斗米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

4、尺兵”。4.贞观政要卷一:“米斗四五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而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旅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隋唐五代文学,(二)开放兼容的思想文化环境1.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吸纳态度。一是吸收胡文化。唐李家族以汉族为父系、以鲜卑族为母系而繁衍,深度胡化,从饮食、衣饰、乐舞、风俗等方面俱杂汉胡。唐代立国者一视华夷,胡汉平等,男女平等。二是吸收佛教文化。佛教在唐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开宗立派,弘扬光大,尤其是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隋唐五代文学,外来文化深刻影响唐文学的发展。2.兼容各家思想唐立国者对各家思想都宽容对待,以儒为主,兼取百

5、家。立国以儒学,思想领域仍各家思想并存,主要是儒、道、释三家。中国传统思想已经形成。(三)士人的精神风貌、行为风尚唐代士人自信、乐观、昂扬、狂放,遍普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重功名,抱负远,隋唐五代文学,胸襟开阔,气度恢弘,激情四射,这些都充溢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1.漫游。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多有漫游经历,游历名山大川、关山边塞、通都大邑。行万里路。2.入幕。文人入幕,是他们步入仕途博取功名的一种途径。,隋唐五代文学,3.读书山林。隐居山林、寺庙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读万卷书。4.贬谪。许多士人入仕后遭贬,贬至荒远之地,进而有贬谪文学 二、唐代文学概况1.唐诗:唐“一代之文学”。全民皆诗;名家

6、灿若群星;题材内容无所不包;近体诗的风华绝代;风格的气象万千;意境的优美传神;等等。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隋唐五代文学,2.唐文。以复古为革新的“古文运动”,成功吸收秦汉古文和六朝骈文之所长,为古典散文找到了一种精炼畅达、富于表现力的载体“古文”,形成继先秦两汉之后散文创作的又一高峰。3.唐传奇,即唐人小说。脱胎于六朝的真正成型的文言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个花开烂漫的时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唐词。诗歌和音乐两相结合在唐代产生的新诗体。兴于唐,盛于宋。,隋唐五代文学,5.变文。仅见于唐代,是我国说唱文学的源头之一。,隋唐五代文学,第二节 隋及初唐诗 一.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7、隋朝对国家的统一以及唐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南北朝时期政权对峙,文学一直在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新时代文学的发展该走向何方呢?初唐文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隋唐五代文学,唐贞观大臣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 (教材183页)中曰: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隋唐五代文学,这段著名的论断指出了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各自的长短,并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隋与初唐120余年的漫长探索,终于在魏晋南北

8、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唐人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隋唐五代文学,二.隋代文学隋朝历时不过三十余年,且处于六朝与唐之间,六朝绮靡浮艳的文风已经严重阻碍文学的健康发展,而新的文学尚未创造,因而隋代文学成就寥寥。撮举隋朝文坛重要诗人简单介绍:1.卢思道北朝旧臣入隋,有边塞生活的经历。以南朝歌行体写边塞诗,名作从军行(教,隋唐五代文学,材180页)。2.薛道衡北朝旧臣入隋。代表作闺怨诗昔昔盐,其中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著称于世。他被视为隋朝成就最高的诗人。3.杨素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军旅生活有深刻的体验。边塞诗出塞(教材181页)粗犷深沉、慷慨悲凉。,隋唐五代文学,4

9、.杨广隋炀帝杨广一方面蓄养南朝词臣,仍作南朝宫体诗,另一方面他又写反映早年征战之诗,风格较为苍劲。佳作春江花月夜(教材182页)。题目出自宫体,情调类于南朝民歌,写出江南清丽明净的风物之美。由上可见,隋朝文学已出现南北文风融合的迹象,然仍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艳丽绮靡的南朝文风仍为隋朝文坛的时尚,开创,隋唐五代文学,一代新文风,定型诗歌近体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唐代文人的肩上。 三. 初唐诗(一)唐诗的发展和分期 明高棅唐诗品汇总叙曰: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陊(duo)之于终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隋唐五代文学,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初唐(61

10、8-712)、盛唐(713-765)、中唐(766-859)、晚唐(860-907)。初唐(618-712),唐初至开元之前大约90余年的时间 (二)初唐诗人群体1.贞观宫廷诗人李世民君臣,主要有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许敬宗、上官仪等。,隋唐五代文学,受南朝文化的影响,贞观诗风呈现贵族化与宫廷化的倾向。贞观宫廷诗人多奉和应制之作,诗风华美典雅。“上官体”。贞观后期,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工于五言诗,体物图貌细腻、精巧,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呈现出“绮错婉媚”的特征。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隋唐五代文学,仍局限于宫廷文

11、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上官仪的诗歌创作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初唐贞观时期仍旧是沿袭齐梁宫体诗风,诗歌变革的重任须有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来承担。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贞观年间。他们有很多共性:,隋唐五代文学,一般士人、恃才自负、官小名大、淹蹇下层、重功名、不甘为下、雄杰狂放等。“四杰”自觉变革诗风,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绮靡的宫体诗风,提倡刚健质朴的诗歌风骨。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隋唐五代文学,“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

12、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概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将诗歌题材由狭窄的宫廷禁苑移向广阔的江山塞漠、市井原野、历史人生,为唐诗冲破宫体诗风走向崭新的道路打开了缺口。“四杰”之诗,激扬文字,慷慨壮越,风骨凛然,已经与宫廷诗风完全不同。,隋唐五代文学,“四杰”名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材187页)卢照邻行路难(教材185页)杨炯从军行(教材187页)骆宾王帝京篇(教材186页)在狱咏蝉(作品选),隋唐五代文学,3.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以杜审言诗歌成就最高。4.沈、宋沈佺期、宋之问。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后遭流放,诗风有所变化。他们二人对唐诗发展的贡

13、献在于改造了永明体,创造了粘对规则,律诗(五言律与七言律)体式得以定型。,隋唐五代文学,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教材189页)。沈全期七言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教材189页)。5.陈子昂他是一位对唐诗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诗人。生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创作主要在武后时期。,隋唐五代文学,以复古求创新的诗风变革理论。见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教材191页),提倡风骨和寄兴,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创作。38首感遇诗,实践了他的诗歌理论。复归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隋唐五代文学,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诗美理想、诗歌创作,影响了

14、有唐一代,极其深远,对于诗风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自此,唐诗完全摆脱了宫廷诗风的影响,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陈子昂的文学史地位很高,唐诗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人物。6.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存诗仅两首,一首春江花月夜即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隋唐五代文学,峰上的顶峰”,“以孤篇压倒全唐”。创造了诗情、画意、哲思、生命体验融为一体的优美传神的诗歌意境。(欣赏视频:配乐朗诵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flv) (三)初唐诗的成就1.题材范围的极大开拓;2.诗歌表现技巧的成熟;3.声律的完备:五言律、七言律的定型;,隋唐五代文学,3.声律的完备:五言律、七言律

15、的定型; 4.诗歌风骨的形成;5.诗歌意境的创造。初唐诗歌的成就,为唐诗艺术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其后便迎来了繁花似锦的盛唐诗的充分绽放。,隋唐五代文学,第三节 盛唐之山水田园诗派盛唐(713-765),主要指开元、天宝年间。盛唐诗坛繁花似锦,群星灿烂,简要来讲主要有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本节学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隋唐五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陶渊明为宗的田园诗与以谢灵运为宗的山水诗发展到盛唐,汇合成一大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性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该派其他诗人还有裴迪、储光羲、常建、韦应物等。一.王维1.其人(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少年

16、游学长安,对功名充满热情和向往。开元九年(721),20岁举进士第。步入仕途后曾因事获罪遭贬,于是开始他亦官亦,隋唐五代文学,隐的生涯。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曾入河西节度使幕,到过边塞。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王维被迫接受伪职。最终官至尚书右丞。晚年,王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后焚香默坐,诵经参禅。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2.其诗。(1)边塞诗。早年所作。诗中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少年行:“孰,隋唐五代文学,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他出塞前后写的边塞诗,壮大明朗,气势豪迈,诗境雄浑壮阔,如从军行、观猎、使至塞上(教材197页)等。(2)山水田园诗。王维是一个文化艺术修养很高的诗人,深谙佛理,精通音律,擅长丹青,是中国文人画的始祖。他以独特的修养和隐者的心境对自然山水进行审美,创造出空明、宁静、纯美、超逸的山水田园,隋唐五代文学,诗,从而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师地位。A.“诗中有画”(苏轼语)山居秋暝(教材197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如同一幅山水画,富有层次感和色彩美,清新、明净、宁静,生机盎然,自然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