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3358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换气过程(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1,汽车发动机原理,I tell you, you will forget; I show you, you will remember; I get you involve, you will understand.,27-2,换气过程,换气过程的任务,研究的内容,换气的要求:,排气彻底、进气充分、换气损失小,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减少换气损失的前提下,27-3,第一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组成,排气过程 进气过程,自由排气 强制排气,1.1 换气过程,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指上一循环排气门开启到下一循环进气门完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410480曲轴转角。(四行程内燃机

2、每一循环曲轴旋转720),27-4,换气过程,27-5,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实际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称为配气相位。,相关知识复习,27-6,原 因 气门的开、闭有个过程 :开启总是由小大;关闭总是由大小; 影响:进气不足;排气不净 气体惯性的影响:随着活塞的运动,进气由小大;排气由小大;进气门由小大小;排气门由小大小;同样造成进气不足、排气不净 发动机速度的要求:实际发动机曲轴转速很高,活塞每一行程历时都很短,当转速为5600r/min时一个行程只有60/(56002)=0.0054s,即使转速为1500r/min,一个行程也只有0.02s,这样短的进气或排气过程,使发动机

3、进气不足,排气不净。,27-7,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吸进新鲜空气和排尽废气,尽可能地减少换气损失,必须设法延长进、排气的时间。因此,进、排气门都相对于每个冲程开始或结束的上止点或下止点时刻提前开启,滞后关闭,从而在进排气时进排气门都有较大的流通面积,减少进排气阻力,充分进气和排气。,27-8,进气提前角: 1)定义: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提前角(或早开角), 一般为1030。 2)作用:增大了进气行 程开始时气门的开启高 度,减小进气阻力,增 加进气量。,27-9,进气迟后角: 1)定义: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进气迟后角(或晚关角)。一般为4080。

4、 2)作用:延长了进气时间, 在大气压和气体惯性力的 作用下,增加进气量。,27-10,排气提前角: 1)定义: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或早开角)。一般为4080。 2)作用:借助气缸内 的高压自行排气,大 大减小了排气阻力, 使排气干净。,27-11,排气迟后角: 1)定义: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后角(或晚关角)。一般为1030。 2)作用:延长了排气时间,在废气压力和废气惯性力的作用下,使排气干净。,气门重叠,27-12,气门叠开: 气门叠开定义:由于进气门提前打开而排气门晚关,因此在排气行程上止点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特殊现象。,

5、气门重叠会产生串气吗?,27-13,从排气门开启到排气门完全关闭的这段时间。约占220290曲轴转角。,1、排气过程,27-14,(1)自由排气阶段排气门开启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压力的这一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另一说法:从排气门打开到排气下止点这段范围内,27-15,自由排气阶段分为两个阶段,超临界状态 亚临界状态, 超临界状态排气门开启时,气缸内废气压力较高(0.20.5Mpa),缸内压 力与排气管压力之 比1.9,排气流动 处于超临界状态, 可利用废气自身的 压力自行排出。,27-16,通过排气门口废气的流速等于该状态下的音速(m/s)式中 K绝热指数;T气体的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N

6、m/(kgK)。,当T=7001100K(420827)时,c=500700m/s。此时,废气流量与排气管内的压力无关,只取决于气缸内的气体状态、时间和气门开启截面积。并且因排气流速甚高,在排气过程中伴有刺耳的噪声,所以排气系统必须装有消声器。,27-17, 亚临界状态缸内压力与排气管内压力之比下降到1.9以下时,排气流动转入亚临界状态,废气流速降低,产生的噪音较小。 排出的废气量决定于气缸内及排气管内的压力差。压力差越大排出废气越多。当到某一时刻气缸内与排气管内压力相等,自由排气 阶段结束(一般下止 点后1030曲轴转 角)。此阶段虽然历 程很短,但因排气流 速甚高,排出废气量 达60%以上

7、。,27-18,高速发动机其排气提前角要大还是小一些?,在自由排气阶段中,排出的废气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发动机转速高时,在同样的排气时间(以秒计)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因此,高速发动机排气提前角要大。但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排气损失加大。,27-19,(2)强制排气阶段: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的阶段。 特点:缸内平均压力高于排气管平均压力(克服排气门、排气道处的阻力,一般高出10kpa左右。气体的流速越高,此压差越大,消耗的功越多) 。 排气门关闭时刻:排气迟闭角,一般为1035曲轴转角(惯性排气) 。,另一说法:从下止点到上止点的排气过程,这一过程消耗发动机的有效功,27-20,2、进气阶段:进气

8、门开始开启到进气门完全关闭的全过程。 准备进气:进气提前角,一般为030曲轴转角 正常进气 :活塞下行残余废气膨胀,新鲜气体充入气缸。 惯性进气:进气迟闭角,一般为4070曲轴转角。,特点: 缸内压力呈负压,进气终了时有所提高。,27-21,3、扫气过程:在气门叠开期间,可利用新鲜空气或混合气来进一步扫除缸内废气,这称为燃烧室扫气。燃烧室扫气的作用: 1)利用气流压差和惯性清除残余废气,增加新鲜充量。 2)降低燃烧室内零 件温度。,27-22,二、换气损失 定义:换气过程中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的之差。 组成: 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两部分组成。,膨胀损失,按照强制排气为从下止点到上止点

9、的排气过程的说法,Y为强制排气损失,27-23,1、 排气损失排气损失是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气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之前,循环功的损失。,1)提前排气损失(图中面积W,膨胀损失):是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而引起的膨胀功的减少。 2)强制排气损失(图中面积Y):是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所消耗的功。,膨胀损失,27-24,e(排气门太早开启)膨胀功损失:面积e bb太大,且不可能由排气所消耗的绝对功的减少来补偿。,可见:如果排气提前角,则w,y排气提前角,则w,y 所以:最有利的排气提前角,必须是使(w+y) 最小。,e(排气门太晚开启)膨胀功损失:面积ebb较小,但在br期间排出废气所需

10、要的功较多。,如何使排气损失最小?,27-25,2、进气损失(面积X)进气损失:因进气系统的阻力而引起的功的损失(进气过程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造成的损失)。,进气损失不仅体现在进气过程所消耗的功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进气过程所吸入的新鲜充量上。与排气损失相比,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进气损失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充气效率,可通过多种方法降低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由进气损失和排气损失组成,包括x、y、w之和。,27-26,3、泵气损失泵气损失又称为泵气过程功,是发动机在进、排气两个行程中,活塞因排气和进气所付出或获得的功,此功可正、可负。,27-27,Pk,Pk为压气机出口压力 Pr为涡轮机入口处压力,应

11、该是:X+Y,27-28,一、充量系数v (充量效率)v是衡量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循环燃料量,当量比,27-29,进气终了的压力和温度 排气终了的压力和温度(残余废气系数) 大气压力和温度 压缩比 配气相位,二、影响充量系数v 的因素,27-30,1、进气终了时的压力PaPa对 v有重要影响,Pa愈高, 值愈大Pa = Ps-Pa式中,pa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压降(kPa)。一般可写成,式中: 管道阻力系数;进气状态下气体的密度;V

12、管道内气体的流速(m/s),可见,pa主要取决于各段管道的阻力系数和气体流速。若大、高时,pa增加,使pa下降。,27-31,转速对进气压力的影响负荷不变,转速变化时 转速,则p ,从而pa , v ,27-32,负荷对进气压力的影响转速不变,负荷变化时 柴油机: p 基本不变,从而pa基本不变, v基本不变 汽油机:负荷,则p ,从而pa , v ,27-33,2、进气终了的温度Ta Ta v 。 Ta总是高于进气状态温度。引起Ta升高的原因是:1)高温零件加热工质。2)新鲜工质与高温残余废气混合而被加热。3)在汽油机上,常采用废气或冷却水对进气进行预热,以改善混合气的形成。 措施:将高温排

13、气管与进气管分置于气缸两侧,控制进气预热;适当加大气门叠开角等,均有利于降低Ta。在实际中,主要注意对冷却系加强维护,防止过热。,27-34,转速和负荷对Ta的影响 1)转速: 当负荷不变而转速增加时,由于新鲜工质与缸壁等接触时间短,传热量少,所以Ta稍有下降。 2)负荷:当转速不变而增加发动机负荷时,缸壁等零件温度升高,Ta有所上升。,27-35,3、排气终了压力和温度(残余废气系数) 1)排气系统阻力大,排气压力高,废气多。(阻力取决于排气通道阻力系数和发动机转速) 2)Pr残余废气 v (燃烧恶化,油耗、排放) 3)压缩比残余废气 v 。 4)Tr v变化不大(排气温度上升进气温度上升)

14、,27-36,4、大气压力和温度 理论:Ps,Ts v 实际:充气量减少,发动机性能下降。 原因:大气压力和温度同时影响实际充气量和理论充气量。 Ps,Ts理论充气量减少 Ps,Ts新鲜气体密度降低实际充气量减少 理论充气量减少幅度比实际大 v ,27-37,27-38,6、配气相位对充气效率影响最大的是进气门的迟后关闭,其次是排气门的迟后关闭。进气门迟闭小,充分进气下降;进气门迟闭大,新鲜气体被压出, 实际充气减少,充气效率下降。排气门迟闭角小,充分排气下降;排气迟闭角大,残余废气增加, 实际充气减少,充气效率下降。 最佳应根据气流惯性来确定, 而气流惯性取决于发动机转速。,27-39,结

15、论,进气终了压力提高,充气效率提高。 进气终了温度提高,充气效率下降。 排气终了压力提高,充气效率下降。 排气终了温度变化对充气效率影响不大。 大气压力降低、大气温度升高,充气效率提高。 压缩比提高,充气效率提高。 配气相位:进、排气迟后角过大或过小,充气效率降低。,27-40,第三节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1、减少进气阻力(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减少排气阻力 3、降低进气温度 4、合理选择配气相位,27-41,3.1 减少进气阻力进气系统组成:空气滤清器或加进气消声器、节气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及座)等组成。进气系统的流动阻力: (1)沿程阻力:实际为管道摩擦阻力 (2)局部阻力:由流通截面大小、形状、流动方向变化所引起。 主要损失:进气门座处、空气滤清器和流道转弯处减少各段通道的阻力,增大其流通能力,是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27-42,(一)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流通截面最小、流速最高的地方。与阻力系数和流动速度有关。关键是:降低流速;改善气门座处的流动情况。1、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的排气门直径进气门直径增大,扩大气流通路截面积增加,v提高。双气门(一进一排):进气门直径可达活塞直径的45%50%,气门与活塞面积之比为0.20.25,进气门比排气门大15%20%。受结构限制,进一步增大比例已很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