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8892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黄华、夏商、李前、谷佳美、高亮亮,目录,1.血常规检查 2.尿常规检查 3.粪常规检查 4.肝功能检查 5.肾功能检查 6.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 7.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 3.白细胞计数 4.白细胞分类计数 5.血小板计数 6.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计数,简述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

2、疾病的发生。,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区间新生儿:(6.07.0)x1012/L 婴 儿:(5.27.0)x1012/L 儿 童:(4.25.2)x1012/L 成 人: 男:(4.05.5)x1012/L女:(3.55.0)x1012/L,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年龄 时间 采血部位 精神因素 气压 献血 妊娠,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心肺疾病: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减少:急性、慢性失血过多,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

3、肠钩虫病等。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异常(膜结构缺陷、酶活性缺陷)。红细胞外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 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红蛋白,简述血红蛋白(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为主要依据。,血红蛋白,Hb正常参考区间男性12

4、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白细胞计数,简述 白细胞计数(WBC)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白细胞是血液中有形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球形的无色有核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重要防线。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区间成人末梢血(4.010.0)x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x109/L; 新生儿(15.020.0)x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x109/L;,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年龄(新生儿WBC较高,23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45岁两者基本相等)。日间变化(安静松弛时较低,活动、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均可使WBC显著增多)。妊娠与分娩(常轻度增加,尤其临近分娩最后一日)。,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中性粒细胞增加: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

6、球菌感染最明显)。 中毒(如尿毒症;汞、铅中毒等)。 急性大出血;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中性粒细胞减少 特殊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及流行性感冒;) 物理化学损害(X线、放射性核素;铅、汞;)( 磺胺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等;) 过敏姓休克、重度恶病质。 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中性粒细胞异常 核象变化核左移:常见于严重感

7、染或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中毒性休克等。核右移:常见于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急性细菌性感染,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等)。 毒性变化与退行性变(严重感染或中毒时,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白细胞分类计数,简述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白细胞:有粒(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区间中性粒细胞 0.500.70 (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0.010.06 (1%6%) 嗜酸性粒细胞 0.010.05 (1%5%) 嗜碱性粒细胞 00

8、.01 (0%1%)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单核细胞 0.030.08 (3%8%) 儿童0.0050.05 (0.5%5%),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最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技术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皮疹、食物过敏)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钩虫病等)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药物(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哌酮等药物) 恶性肿瘤

9、(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传染病(猩红热) 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 烧伤等应激状态。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坎地沙坦、甲基多巴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学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或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铋中毒及注射疫苗后可见增多)。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机制不清楚)。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疾病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用药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10、,淋巴细胞,增多: 传染病(百日咳、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再生障碍性贫血) 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 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触放射线等。 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小板计数,简述 血小板计数(PLT)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血小板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参与人体的止血和 凝血

11、过程,维护人体的健康。PLT正常参考区间: (100300)x109/L,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数有6%10%的波动,晨间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居民较高。静脉血平均值较周围血稍高。 新生儿较婴儿为低,出生后3个月后才达到成人水平。 妇女月经前血小板降低,经期后逐渐上升。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12天降低。 剧烈活动和饱餐后血小板升高,休息后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简述 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力。一般来说,除一

12、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会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ESR正常参考区间: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红细胞沉降率,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2.病理性增快:炎症(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活动期血沉常增快)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血沉明显增快,心绞痛是血沉多正常。较大的手术或创伤可致血沉加速)。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各种原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慢性肾炎、肝硬化、系统性红斑 狼疮。血沉加速显著)。 贫血(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高胆固醇血症,第二节 尿常

13、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 9.尿酮体 2.尿比重 10.尿胆红素 3.尿蛋白 11. 尿肌酐 4.尿隐血 12.尿尿酸 5.尿沉渣白细胞 13.尿淀粉酶 6.尿沉渣管型 7.尿沉渣结晶 8.尿葡萄糖,尿液酸碱度,简述 尿酸碱度即尿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尿液酸碱度,主要以钠盐形式由肾小球排出,而碳酸氢盐则重吸收。 肾小管分泌的氢离子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交换,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可影响尿酸碱度。 正常参考区间晨尿 pH5.56.5随机尿 pH4.58.0,尿液酸碱度,临床意义 增高: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长期呕吐)药物(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

14、丁三醇 ) 减少: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肾炎、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药物(应用酸性药物,如维C、氯化铵等),尿比重,简述 尿比重(SG)系指在4oC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尿比重可以反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尿比重受尿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既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尿素、氯化钠)的浓度,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尿比重,SG正常参考区间:成人晨尿 1.0151.025 成人随机尿 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

15、) 新生儿 1.0021.004,尿比重,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脱水、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减少: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性或原发性、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功能异常等。,尿蛋白,简述 尿中蛋白质(PRO)是尿液检查的核心项目之一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尿蛋白,PRO正常参考区间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阴性 尿液蛋白质定量试验:100mg/L;150mg/24h尿;,尿蛋白,临床意义1.生理性蛋白尿多见于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时出现蛋白尿)、剧烈运动、高热、严寒、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常见于青少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