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7037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的 防治与康复,冯亚忠,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的防治与康复,血栓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年死亡人口的23%是死于卒中和冠心病。 2008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査显示:卒中是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医疗费用增长速度明显超过GDP增长卒中患者死亡原因:神经系统:51% 发病3-6天 神经系统病情进展内科系统:49%发病2-3周 感染,肺栓塞等,卒中治疗的立体概念,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

2、CT ; 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推荐强度 I 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临床不能做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 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技术方案,*脑卒中的一般治疗措施 *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与支持 *早期神经康复措施建议,脑卒中的一般治疗措施,1)一般处理:呼吸支持、心脏检测、体温控制(38c)、血压控制(200/110mmhg、180/100mmhg)、血糖控制(11.1mmol/l、2.8mmol/l)

3、、营养支持,特异性治疗,溶栓 抗栓 神经营养(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恩必普、尤瑞克林) 中医中药 二级预防:动脉硬化斑块治疗策 Pas方案: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 Anp方案:阿司匹林、脑心通、普罗布考/他汀,盛会空前,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与支持,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 2).出血性转化 3).癫痫 4).吞咽困难 5).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脑水肿与颅内压増高,严重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是重症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也是急性期颅内病变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脑中动脉(MCA )主干或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严重大面积脑梗死,其发生率虽低,但病情重,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达50% 80% *临床表现:脑卒

4、中后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和眼底视乳头水肿多提示严重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的一般处理:,上体抬高30度、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保持安静 避免引起丨CP增高的其他因素: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发作、呼吸道不畅、咳嗽、便秘等 短暂性过度换气使C02分压保持在30-35mmHg可以短时降低ICP ,但是缺乏临床试验证据 *亚低温治疗+偏侧颅骨切除优于单纯后者,但是单纯亚低温治疗缺乏临床证据,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内科药物治疗:,甘露醇是治疗ICP增高最有效、常用方法。 20%甘露醇125 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 8小时1次,应用5 7天短期为宜,严重ICP増高或有脑疝形

5、成时, 可增加剂量与使用次数。 Cochrane系统评价提示,甘露醇能显著降低ICP增高,但不改善卒中患者预后(部分研究提示常规应用 反而增加病死率)。 速尿(呋喃苯胺酸):多数指南建议在甘露醇应用后联合使用,增强甘露醇的效能。一般用2040mg静 注,每6 8小时1次,甘油果糖:脱水作用温和,一般无ICP反跳现象,然而却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远期预后。也适合肾功能不 全者患者。250 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脑水肿,但易带来继发感染、诱发高血糖与应激性溃疡。临床系统评价表明,皮质类固醇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 人血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分子量大,反跳作用较

6、少,100ml/day ,使用3-5天,动物实验证明人血白蛋白(Albumin)治疗的多生物学和分子学机制:,1).显著减少梗死后脑水肿, 2).血管内作用如减少血栓物质的粘附和改善红细胞灌注(an improved erythrocyte perfusion) 3).提供和补充神经细胞膜的结构成分,,有利于细胞修复 4).抗炎 5).与溶栓治疗联合,可以改善微血管血液动力,The ALIAS (Albumin in Acute Stroke) Pilot Trial A Dose-Escalation and Safety Study of Albumin Therapy for Acute

7、 Ischemic Strokel: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Safety Results a multiple-tier, open-label, dose-escalation design. Six ALB dose tiers were used: tier I, 0.34 g ALB/kg; II, 0.68; III, 1.03; IV, 1.37; V, 1.71; and VI, 2.05. Subjec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NIH Stroke Scale =6 Two patient subgroups

8、 were entered into the trial: (1) subjects who received standard-of-care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as well as ALB; and (2) subjects who did not receive tPA. received a 2-hour infusion of 25% human albumin (ALB) beginning within 16 hours of stroke onset. Neurologic and cardiac fu

9、nction was sequentially monitored. At 3 months, the NIHSS, modified Rankin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were measured Results,82例(平均年龄65岁)在卒中发生后7.8士3.4小时接受治疗. 其中,4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 剂量相关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和轻度血液稀释最大高峰出现在4 to 12 ALB治疗后,年龄相关血浆脑钠素水平(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增加,但是没有增加心脏相关意外事件的发生. 与ALB相关肺水肿事件13.4% ,需要

10、少量利尿剂治疗.其中1例发生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Conclusions Twenty-five percent human albumin in doses ranging up to 2.05 g/kg was tolerated by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out major dose-limiting complications. tPA therapy did not affect the safety profile of ALB. The companion article presents neurologic o

11、utcome data and efficacy analysis in these subjects.,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外科治疗 -去骨瓣减压术,有效降低ICP ,更有益于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DECIMAL、DESTINY、HAMLET ( 2007年): 93例发病48小时内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研究结果 患者术后1年手术组改良Rankin评分(mRS )小于或等于4分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75% VS 24% ,ARR 51% , 95%CI 3469 , NNT = 2 ),生存率显著增加(78%VS29%) 手术组mRS小于(或等于)3分的患者亦有增加( 43% VS 21%

12、, ARR 23%, 95%CI541 , NNT=4 ); 荟萃分析的结论提示48小时内开颅减压术可以减少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和残疾。,建议,1).头位抬高30度、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以及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其他因素(D级证据,I级推荐) 2).对于颅内压增高者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C级证据,I级推荐);必要时也可选用甘油果糖和速尿等(C级证据, 级推荐) 3).对于发病48小时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且无禁忌症者,建议进行外科减压手术 (A级证据,I级推荐) 4).对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协助处理(C级证据,级推荐,)。,出血性转化,*脑梗死的

13、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约为8.5%30% ,其中有症状的约为1.5%5%。 临床试验发现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与没有出血转化患者预后并无差异,目前也没有针对无症状性出血性 转化的临床干预证据。,出血性转化 *脑梗死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约为8.5%30% ,其中有症状的约为1.5%5%。 临床试验发现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预后与没有出血转化患者预后并无差异,目前也没有针对无症状性出血性 转化的临床干预证据。,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的因素,*心源性栓塞型卒中 *大面积脑梗死 *具占位效应 *早期低密度征 *年龄大于70岁 *应用抗血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与溶栓药物等),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内科处理:,*首先

14、应停用可引起出血的药物 服用华法令引起的出血可给予维生素K10mg静脉注射、输注新鲜血浆1520mL/kg、rFVIIa 1590ug/kg 以及凝血酶因子复合物进行凝血因子置换 *应注意应用血浆引起的血容量扩张与心功能不全、凝血因子引起血栓事件的风险 溶栓治疗引起的出血可给予血小板6-8U输注或含凝血因子的冷沉淀物,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内科处理:,鱼精蛋白治疗肝素引起的出血,剂量依赖于 停用肝素的时间: 停用肝素的时间 鱼精蛋白的剂量 30-60分钟 0.50.75mg/100U 肝素 60120分钟 0.375 0.5mg/100U肝素 120 分钟 0.250.375mg/100U 肝素,

15、症状性出血性转化的外科处理:,梗死后出血转化形成颅内血肿的外科治疗原则同脑出血治疗指南。 *手术前必须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与稳定颅内出血 建议 1).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者暂时无特殊治疗建议(D级证据,IV级推荐) 2).针对症状性出血性转化,首先应停用抗血栓治疗(C级证据,I级推荐) 3).肝素相关的出血性转化应使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D级证据,I级推荐),建议,4).华法林相关的出血性转化应使用维生素K和输注凝血因子复合物(C级证据,I级推荐),也可以考虑使用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第IX因子复合物和rFVIIa ( C级证据,III级推荐) 5).溶栓相关的出血转化可以经验性使用凝血因子和

16、血小板输注(D级证据,IV级推荐) 6).针对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建议于出血性转化病情稳定后7 10天重新抗血栓治疗 7).对于再发动脉或静脉血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建议以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对于再发血栓风险较高者,建议重新使用华法林治疗(D级证据,IV级推荐),建议,6).针对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建议于出血性转化病情稳定后7 10天重新抗血栓治疗 7).对于再发动脉或静脉血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建议以抗血小板药物代替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对于再发血栓风险较高者,建议重新使用华法林治疗(D级证据,IV级推荐),癫痫,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早期发生率约为2 33% ,晚期发生率为3 67%*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 心源性脑栓塞 皮层脑梗死 脑叶出血,癫痫目前的临床硏究状况,尚无卒中后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的证据 缺乏有关卒中后癫痫的抗癫痫治疗的证据 建议 1).卒中后不推荐预防性抗癫痫治疗(D级证据,IV级推荐) 2).卒中后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痫性发作控制后,建议停用抗癫痫药(D级证据,IV级推荐) 3).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的常规治疗进行药物治疗(D级证据,丨级推荐) 4).卒中后癫痫待续状态,建议按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原则处理(D级证据,I级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