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61294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8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怀念母亲,季羡林,季羡林山东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国学大师,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季羡林在病逝,享年98岁。,简介作者,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如愿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四字词语,学习生字。

2、2、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3、针对课题、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质疑),预习,学习生字,zh qn pn mn,ln q bn pin,拼音词语,zhn zh qn b n x ( ) ( )pn fn mn ln q lin ( ) ( ) ( )k jin y bn y pin ( ) ( ),真 挚 寝 不 安 席 频 繁 朦 胧 凄 凉可 见 一 斑 一 篇,多音字,sng 奔丧,sng 丧失,sh 数学,sh 数一数,yn 食不下咽,yn 咽喉,y 呜咽,di 等待,di 待会儿,读记词语,真挚 朦胧 凄凉 引用 强烈 哥廷根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心潮

3、腾涌 怅望灰天 频来入梦,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解释词语,(感情)真诚恳切。,婉辞,指父母死亡。,无法安然入睡。,终身的遗恨。,昏暗。,灰心失望。,频来入梦: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可见一斑:怅望灰天:,频:屡次,连续几次。屡次到梦中来。,心情跳跃、涌动。,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惆怅地望着暗淡的天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双横线划出来。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给文章分段。,初读感知,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

4、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开门见山,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六岁时就离开了生母,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他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他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失去母亲的巨大痛苦。,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6

5、),第四段(7),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作者通过回忆, 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把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同样的爱慕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作者对两位母亲有着同样的情怀,那就是崇敬、爱慕、怀念,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1自然段),(212自然段),(13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有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找出相关句子,读读体会。 怀念生母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 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用直线标出。,阅读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

6、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对母亲的深情。,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的“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这凄凉并不同一般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

7、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十分忧愁;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既然是凄凉,为什么是甜蜜的?这是否矛盾?,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关爱孩子、思念孩子写房东太太想念儿子,其实是作者想念母亲。作者从房东太太盼儿子归来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由此想到自己

8、的母亲,伤心、悔恨,思念母亲。,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的怀念,不断地回想。,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本段写怀念之情的强烈。“异常”突出思念的强度不同寻常。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却永远不变的。

9、,通读全文,谈谈怀念母亲在写法上的特点。,摘录日记、文章(引用说明法) (亲切、真实、更具有说服力,准确地让我们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感受。)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提示文章的中心;结尾总结全文,再次提示文中的中心;首尾呼应,更是增强作者情感的表达),学习写法,引用说明法是指写作时引用一些相关资料,如权威人士的言论、俗语、谚语、格言、诗句等来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本文作者为了真切地说明自己在留学期间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浓浓情怀,恰当地引用了自己日记和散文中的几段语言,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中心思想,课文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

10、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名言积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一比,组成词语。挚( ) 侵( ) 班( ) 执( ) 寝( ) 斑( ) 篇( ) 遍( ),真挚,执着,侵害,寝室,班级,斑斓,篇目,遍地,练习,修改下面句子中的不妥当的地方。 a、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写的。 b、怀念母亲的情绪越来越剧烈。,练笔:当你离开家好几天了,夜幕降临,不能入睡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此时此刻,你的母亲会在灯下做什么?让我们用笔来表达吧

11、!,我暗暗下定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然而没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的走了。,资料1,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资料2,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模模糊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

12、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资料3,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

13、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

14、,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

15、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收成不好的年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资料4,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外婆家乡很金贵的鲑gu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

16、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说。”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资料5,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们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只无人问津的鱼头。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子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子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肋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她妈妈碗里,很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