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3438971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的信 息化教学设计息化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七律 长征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有一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词选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词为“长征组歌” ,顾名思义,所选取的课文都与“长 征”有关,而七律 长征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最短,相对而言难度也较小。 学情分析: 据了解,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这首诗,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这首诗,但小学时老师的讲解却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课文相关内容未作介绍,就更不用说引导学 生做深层次的探究了。

2、学习目标: 针对此种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知识) 2.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能力) 3.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 ,教师范读),学生交流

3、课前搜集到的 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检测预习情况:(5 分钟) 1. 生字生词 逶迤(wi y) 磅礴(pang b) 岷山(mn) 2. 有关“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表明的是本文的题材(解题)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成为“排律” 。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 ,七 字的则称为“七律” ) 3. 写作背景: 1935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战斗豪情作下此篇。 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4、。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四、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5、”: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 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五、细读全诗,局部揣摩。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 “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 “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3)用自

6、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2、体会下列划线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纠正。 3、 讨论诗句的妙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理解“腾细浪” “走泥丸”等

7、重 点诗句的含义;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1) 首联: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的总起、总纲,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不怕” “只等闲”充分显示出藐视一 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 (2).颔联: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 “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反衬的手 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 ,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3). 颈联:为什么用“云崖”而不用“悬崖”?(突出山的高、地势陡 峭) “云崖暖” “铁索寒”

8、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暖”字既写出了 5 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 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则烘托出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4). 1935 年 10 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他说成是“三军过后”呢? (这是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军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红军指战员们的殷切希望的无比 信任) 读完全诗,你感觉应该学习红军的哪些精神?在今天,如何去继承发扬这些精神? 五、课堂总结

9、: 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六、课后作业: 课外查找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以“长征”为话题写一篇 250 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 (七)板书设计: 一 七律 长征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 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小学语文“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

10、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一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方法,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对重点段落不能够准确把握,更谈不上从段中理解和运用词

11、语了。三年级学生不会质疑,如何教学生学会质疑,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围绕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质疑。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娲、冶、炼”等 10 个生字,正确读记“轰隆隆、塌下、燃烧、欢歌笑语”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读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引导想象,体会女娲的不怕危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2、(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 在讲授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播放歌曲展示图片,营造新课氛围,引入新课学习。 其次利用投影进行检查预习,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完成生字词教学。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时,课件出示句子,形成形象生动的效果。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交流,谈自己的体会,并感情朗读。 课件投示学生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进行自学。学生的印象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不至于心有旁骛。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

13、“找啊找啊”体会女娲找五彩石历尽艰辛,感受女娲的勇敢、善良。 音视频创设的情境将同学们带入当时女娲补天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验,将女娲的精神将以升华,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看吗?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课题 识记“娲” 1、学生自由回答。 2、齐读课题 3、交流方法 课件大屏幕出示图片 课本插图 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提纲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

14、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如果你们小组都能准确读出,就请做好。 2、大家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 3、那么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1、小组合作读出词语。 2、交流抄写词语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预习提示 品读感悟“天塌地裂”的悲惨景象 1、同学们,听,这轰隆隆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赶紧读读第一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谈谈体会。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3、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可怕? 4、从这些词语中,你都看到了怎样可怕的画面呢? 5、创设情境,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

15、样的感受?同学们,看,地面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深沟里去,摔得;远处,熊熊大火已经蔓延到山顶,人们吓得;瞧那边,水都要淹没房屋了,一位老人被湍急的水流卷走了,只留下拼命地嘶喊看着这样一幅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可怕的一幕! 同学们,灾难来临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7、(创设情境,感受灾难前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到处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里耕作。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如今,大地上再也没有_,人们再也不能过着_,只能_. 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女娲的心声,既然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就是她的孩子,现在她的孩子正面处于危难之中,她哪能袖手旁观?那她都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读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读句子,谈感受。 3、交流重点词语。 4、想象画面进行交流。 个人读。 5、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画面。 谈感受。 6、齐读 7、谈感受。 课件:声音 课件出示句子 (强调:“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等词语 出示图片 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 定向自学 完成自主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人类做了_件事。 (2)用“-”画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